瘀血不通全身病,送你三个中药方,瘀血一通,全身轻松!

中医上有句话说“怪病多责于瘀”。

因为我们的体内有很多的血管,所以瘀血在体内几乎可以到达每个地方,体内一但有瘀血就会产生很多的疾病。

我们可以把我们体内的血管比作一条河流,小河本来是流通的很顺畅,但是突然有些人往小河里不断的扔垃圾,久而久之,这些垃圾就会成堆成堆的堵河流里,阻断河流的流向,慢慢的淤泥就会产生,河流就会越流越慢,直到最后出现枯竭,而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本来血液在体内流通的很顺畅,如果这时被一些气滞啊,痰湿啊,寒邪啊堵住的话,就会淤在那里,无法流通,慢慢的就会形成血栓,并且体内淤血不通的人平时还会表现为头痛,胸痛,胸闷,身体有固定部位的疼痛等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预防瘀血的产生。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三个方子,化瘀效果非常好。

1、首先是气虚形成的血瘀。

气是负责推动血液运行的,如果气虚的话,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运行,就像是海上的船,没有了船帆就无法前行,血液停留在哪里,就会造成哪里形成瘀血,由于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体内的气血不足,患者看上去会面色无光,呈现出苍白的面色,做事情没有精神,看上去整个人都会很虚弱,这时候需要补气兼活血,可以用补中益气丸,先行气增加血液流通,在补脾化生更多的血液。

补中益气丸是由补中益气汤衍生出来的丸剂,后者是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代表方剂。由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柴胡,炙甘草八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因劳伤,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为何有提补中气的效果呢?人参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黄芪能益气固表,所谓的固表是指可加强人体体表的防御系统;炙甘草有补脾胃的功效;白术是燥湿,补脾经之气的药物陈皮,在补气的基础上调整气乱,恢复气本身的升降。让清浊之气当升则升,当降则降。还就是的升麻是升阳明胃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别小看这两味药。二者可令脾胃的功能强健,脾胃强健自然可以生气,而且通过升阳的药,清阳之气可以更好的上行,浊阴液自然就下降了。

2、气滞也会引起血瘀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很多人压力都非常大,情绪得不到发泄导致情志郁结在体内,最受情志影响的脏腑就是肝脏,肝主管全身的气机疏泄,只有肝功能正常才能使气升降正常,情绪郁结在体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中医上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就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首先要恢复肝正常的疏泄功能,可以用柴胡舒肝丸来理气活血开瘀。

柴胡舒肝丸对于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有很好的效果。功效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临床常用于痞证,呕吐,胁痛。

方中柴胡、青皮、陈皮、防风、香附、枳壳、木香、乌药合用,以舒肝理气,消胀止痛。半夏、茯苓、桔梗、厚朴、紫苏梗、豆蔻、甘草合用,以健脾调中,行气消胀。山楂、槟榔、六神曲、大黄合用,以消食导滞,化积消胀。白芍、当归养血和血,以柔肝体;气滞邪结则血瘀,故以三棱、莪术行气活血化瘀。黄芩、薄荷组成,以清解郁热。气郁日久则化热,故以黄芩苦寒清热、薄荷辛凉解郁以解之。诸药合用,共奏舒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

3、瘀血和寒邪也离不开关系。

寒气进入身体会引起血液凝滞,因为寒气为阴邪,有收引的作用,而寒气进入体内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导致身体失去阳气的温煦,人就会变得怕冷,阳气虚弱也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寒邪还会导致身体内的血管收缩,血液流通的通道变得窄了,就会加重瘀血的形成,可以用桂枝茯苓丸,桂枝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把寒邪散出去,瘀血自然流通。

桂枝茯苓丸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本方是活血化淤、消包块的名方。不仅为治疗淤血肿块提供了有效的方药,而且在理论上给人们治疗淤血块以启迪。

方中桂枝性温味辛,能通血脉消淤血,又能利小便、助气化而行津液。淤血内停必伴有痰湿阻滞,用茯苓渗湿利尿,化痰行水,补脾安胎。桂苓合用以加强化淤消之力。丹皮、桃仁能活血化淤消。芍药,缓急止痛,安胎。白蜜能缓和诸药破泄之力。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淤,缓消块之效。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血瘀了,可以发个舌象,我会帮你辩证,不要盲目吃药,造成其他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肝气   瘀血   桂枝   柴胡   淤血   茯苓   脾胃   体内   血液   全身   身体   轻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