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困生”家长的自白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学优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学困的孩子却各有各的困难。——瓜瓜的妈。


当然,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把“学困生”两个字加了引号,说明我并没有给她定性为学困生。相反,我确定肯定以及笃定,我的孩子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只要我和她爹铁板一块同心“鸡娃”的话,让她成为学霸,也不是不可能。

她的困难是“慢”!大班的时候,她们班主任唐老师挺有远见,让孩子尝试写数字。她写得奇慢无比,每次都最后一个交作业。而且,她写数字要么“照镜子”,要么“倒立”。“3”照镜子还比较容易做到,那“5”也能照镜子,怎么做到的?更要命的是,“2”和“4”还会倒立!我反复示范,她就是不能理解。对于别的孩子很简单的事,到她这儿就像进了黑洞。唐老师不由得替我担心:这上小学可咋办!这不,现在就是“咋办”了嘛。

我回想了她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到大就是慢。她说话做事、行动的速度,都是比较缓慢的。她的大舅常常说她“反射弧”特别长。比如,我们吃晚饭的时候讲了一个笑话,她听得很认真,大家都在笑的时候,她若有所思,我们觉得这孩子也太冷静了,反而显得我们都没见识似的。结果,晚上都熄灯了,她突然哈哈大笑,笑得在床上打滚。把我给吓了一跳。好不容易让她停下来,原来是晚饭那个笑话“生效”了。这样的事,太多了。 在技能学习的时候,她的接受也很慢。不管在哪个兴趣班,她的表现都不太突出。又因为她的气质类型与我截然相反,最初的那几年,我有许多挫败感。当然,我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心理状态于我于孩子的成长都极为有害,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心理建设,接纳她是个慢节奏的孩子。当我放平心态,我发现了她的独特之处。她喜静,好钻研不擅运动,善观察,记忆力好。她尤其热爱自然,亲近花草树木和一切虫子,她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看似柔弱,但实际上很有想法。慢慢地,我开始发自内心欣赏她的独特之处。

在她一年级的这一年,我曾经焦虑过一段时间。晚上从来不能出去玩,每天都睡不够!一年级的拼音,“b、d、q、p、j、t”,这些带有方向的字母,对她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她书写的“镜像”问题可能与前庭觉的感统失调有关,因为她从小就运动太少,刺激性的游戏也没有参与过。问题出在家庭教养欠缺导致的脑神经领域问题,一切打骂都是无效的,无非是发泄自己的无奈和无能。经过了无数次的挣扎之后,我决定:放过她吧!因为,有时候无效的带着情绪的“教育”,还不如不教育。

我反思过曾经的崩溃到底来自何处。毫无疑问,我自身的成长课题在育儿的过程中被激发和释放——自卑心理引发的完美主义。因为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苛责自己的惯性,对待孩子更是苛刻。甚至,因为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自尊体系,会把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成就感绑定,会有攀比心。别人的孩子可以,而我的孩子不可以,内心就开始失衡了。 甚至,我还会想,闺蜜姐妹们的孩子都很优秀,我的孩子不优秀,感觉很没面子。再说,在工作岗位上,我很有成就感,我深信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变得特别无力。我教育得了学生,却做不好家长,这让我尤其挫败。

这一切的心理活动,都不是孩子的错,无非是我自己的病,在她的学习问题上形成了“症状”。想明白了,我就释然了。一切还得从自己做起,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时刻觉察自己的内心动向。至此,我才真正懂得,为什么说做家长其实是自己的修行。

但是,作为一个“学困生”家长,光认识孩子和认识自己还是不够的。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是一个“学困生”家长必备的修炼。我有自己的答案,我想要的是她健康成长、内心健全、人格完善。最好还能永葆对知识的好奇,做到一辈子都热爱阅读。那么,她每次都考个几十大分还算事儿吗?我还有没有必要为了她无数次写反的数字和汉字而把她吼得哇哇大哭?还有必要为了一遍遍订正作业让她睡眠不足两眼呆滞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总是有个误解,就是以为反复强调一个孩子哪里不行就可以帮助他改正,其实,这么做除了让她的错误更加固化以外,还有个极大的附加“礼物”,那就是一次次地证明了她很蠢。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好处。正确的做法,其实是不断强化她能做到的事情,让她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人,真的需要十全十美吗?不是,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必然有一个优点让我们赖以生存,所以,人靠优点活着,我们不需要干倒所有人,只需要让自己有一点用处可以被人需要进而与人合作。

我的孩子她智力正常,品行端方。内心细腻而又丰富。我也可以把她从她的节奏里拖出来,让她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按我的想法绽放光彩。可是,那么做,极大的可能破坏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学校的向往,我是“成功”了,可是却以榨干她的童年和童真为代价,这到底是在成就她,还是成就我——成就成人的虚荣?

当然,她也可能没有我想的那么好,一群群的孩子里,总能遇到这样的孩子,她就是学不会。那就更没必要较劲了。既是自然的选择,那就让她有志竟成顺其自然吧!

我深信孩子是上天的礼物,也是上天的考验。她的到来和长大,让我不停地打破自我疆域,被动地觉醒和改变。这种改变也影响了我的工作。

曾经,我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学生,我觉得,这么容易的知识,你怎么不会?教了无数遍的知识,我换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教的知识和能力,你们怎么还不能掌握?我也会对家长的不配合和不闻不问不能理解。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我的孩子上学这一年,我理解了那句话:只有懂得,才能慈悲!也许,教师这个职业,与别的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严格的道德属性和近于苛刻的“神性”——有时候,真的要宽容一点,有些人,他们能把孩子生下来养活了、能把家庭的生活过下去就已经耗费了他们的全部了。生活的一地鸡毛我们难道就没有正在经历吗?我能做到的,我一定来做,其他的,多一些温柔以待吧。我已尽力,无愧于心,他人的苛责,就随风而去吧。

就像我的孩子,怎样教育她,最终还是我永远都绕不过去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分   家长   照镜子   优点   内心   成就   孩子   心理   家庭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