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完方腊后,鲁智深暗示好汉们离开宋江,都谁听懂了得以善终?

一本《水浒传》,半部宋代史,这里有封建社会的官场百态;有底层人民的苦辣辛酸;有群雄聚义的忠肝义胆;有生离死别的无奈与感叹。

《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更是能让人说上三天三夜。我们感慨于他们结义时的豪气干云,我们也慨叹他们将星凋零时的痛彻肝胆。

宋江的仁义与懦弱,李逵的耿直与忠诚,鲁达的侠义热血,武松的快意恩仇......每个人都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百零八将,聚时星光熠熠,散却令人唏嘘。

其实,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曾经清醒地看到了命运的走向,并给所剩不多的兄弟们一个暗示,可惜的是,有人听懂了,有人至死也没有醒悟,白白丢了性命。

这个人就是鲁智深,他的暗示虽未能改写历史,却至少让梁山兄弟中有几人得以善终。

不得不说的宋江

说起梁山众兄弟,我们当然要从宋江说起。

宋江虽然并不是梁山最初的开创者,却是主导梁山命运的核心人物。

实际上,一百零八将中的大部分义士都是因着他而上的梁山。

宋江人称“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从这样的绰号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他在人前的形象,一个为人仗义、有情有义的“公明哥哥”就这样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人争相投奔的侠义之士。

梁山聚义之初,宋江这样的形象对于凝聚人心、团结来自于江湖的绿林中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当时的宋江是一呼百应,人心所向。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我们看到了宋江的梁山聚义,看到了他的仁义情怀,却往往忽略了他骨子里想要的东西,这也是导致最终梁山树倒的根本原因。

宋江本属官场中人,人称“宋押司”,他官职虽不高,却也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

应该说如果不是他的小妾无意间发现了他的信笺作死相逼,宋江会一直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过着他的安稳生活。

换句话说,宋江仕途平顺,生活富足,没有任何造反的理由。

也正因如此,宋江的“反”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反”,他的“反”既不是出于对当时制度的质疑,也并非是他对官场的不认可,这与许多绿林中人的“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在经历了组建梁山的千辛万苦,以及数次征战的风刀血剑后,他更加怀念从前的幸福,怀念那种畅快喝酒、呼朋唤友的“美好生活”。

在反复衡量后,他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回归朝廷。

一来是对自己浮沉半生的告慰,二来也给了自己和世人冠冕堂皇的理由—回归正统,建功立业,不要让子孙后辈成为人人口中的“逆贼”。

在这样的心态下,宋江开始了他的“回归计划”。

首先,他是犯了法纪为了活命才选择造反,那么他的回归必须要获得朝廷的“无罪承诺”,否则,对他来说还是死路一条。

他虽心向朝廷,但并未忠诚到一心求死。

所以,他需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未来才有与朝廷对话的资本。

反复权衡之下,在一干兄弟的召唤之下,他选择了梁山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不断地笼络人心,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金交椅。

在这之后,宋江还需要对手下的兄弟进行安抚,需要做一些“顺应天意,为民请命”的事,来巩固自己的形象,并壮大自己的队伍。

于是,他们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惩奸除恶,让梁山一时间风头大盛,宋江此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领袖地位,以及统筹大局的能力,这无疑向朝廷传递了一个“我是可用之人”的信号。

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并在实际上控制梁山之后,宋江便开启了他真正的回归之旅。

在内部,他给众兄弟“洗脑”,让他们相信两点:一是我所想的所做的都是为大家考虑,我在为你们铺平后路;二是我的决定是有前途的,跟着公明哥哥可以光宗耀祖。

宋江的这些举动获得了梁山一部分兄弟的无条件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毕竟,梁山的好汉们来到梁山的原因很多,有一些人本来就是官场中人,当时迫于形势被宋江用计诳上了梁山,这部分人对宋江归顺朝廷的想法是认可和支持的,他们本身和也宋江一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所以,对此,他们不会排斥。

但梁山上大部分兄弟都是属于“不得不反”的,他们或见罪于官府,得罪了高官,比如林冲,比如武松,他们都是“开弓没有了回头箭”,不反是死,回归更是难逃一死,当朝权臣们根本没有与他们议和的可能,这点是他们与宋江的本质区别。

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没有绝对的自我立场的,他们单纯地追随宋江,靠着一腔热血和情义,唯宋江马首是瞻,是纯粹的宋江的拥趸,比如李逵,他就是典型的生死但凭宋江一句话的人。

各自有了不同的想法,昔时的梁山便不复存在了,这也直接给了朝廷可乘之机,他们借招安之名,让梁山好汉与其他反王相互厮杀,互相消耗,达到了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方腊之战

这里有一场战役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那就是著名的方腊之战。

方腊本有自己的产业,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但朝廷昏庸,官府连年巧取豪夺,已经把许多方腊这样的小商户逼得走投无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方腊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断笼络身边那些同样失业、落魄的百姓,渐渐也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方腊给这些人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认为,这国家就和一个家族是一个道理,现在的国家就是“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状态。

方腊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咱们百姓的处境就相当于是一个家族里的小儿子,朝廷就是家里的父亲,那些贪官就是家中的大哥。

现在就是这小儿子每天卖力气干活,赚钱养家,可赚到的钱都被父亲毫不留情地拿走了,父亲不仅自己享乐,还用这些钱给家里的大哥们花,一旦不够用了就继续威逼小儿子出去赚钱,丝毫不顾及小儿子的死活,这样的家待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父兄还有什么可留恋?与其为他们卖命累死,不如干脆自立门户,给自己挣个前程!

方腊的一番言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得到了人们的强烈认同,于是,当他选择揭竿而起的时候,真是一呼百应,群情激奋,很快方腊的队伍就壮大起来,并且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这也引起了朝廷的极度不安。而当时恰是宋江投诚表态之际,于是,朝廷便顺水推舟,来个一石二鸟,让宋江去征讨方腊,让两路“反王”自相残杀,朝廷坐享其成。

方腊之战,惨烈至极,阮氏兄弟、杨雄、石秀、徐宁、王英夫妇等大将都相继阵亡,虽然最终以梁山的胜利、方腊的失败告终,但经此一役,梁山一百零八人将死伤半数,活下来的有的重伤残废,有的抱着必死之心以报宋江的知遇之恩,而有的人则是心存犹疑,迷茫地看着前方的路。

拨开迷雾终得善果

此时所剩的这些兄弟之中,有一个人看似粗犷,实则心中洞明,他历经了无数生死,早已明白了宋江的规划,以及未来兄弟们的走向。

他就是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

鲁智深与梁山中的许多兄弟都有过命的交情,他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但看着昔日的兄弟死的死伤的伤,再看看早已烂到骨子里的朝廷,他深感前途无望。

再加上当时各地群雄并起,若是朝廷一心为民,百姓哪有不想过安生日子非要造反的呢!如今的局势早已是末路穷途了。

所以,在宋江力劝众人是降皇帝求报国而不是降贪官保朝廷的时候,他清醒地告诉大家:“国早已不国,贪官们大权在握,我们是无法实现宋江所心心念念的抱负的。”

这一言,有的人听进去了,有的人即使明白也依然决定继续追随宋江,而真正听懂了且看清的,只有六人。

他们因着各样的理由选择了离开,可怜轰轰烈烈的一百单八将也只有这六人得以善终。

因由不难明白,朝廷对梁山的招安看似接纳,实则水火不容,是打了又打征讨不利的情况下,万不得已做出的缓兵之计。

他们中的当权者,一直视梁山为死敌,根本不可能真正接纳这些义士们。

更何况,这些义士们几乎都身负命案,不说朝廷里,就是各州府衙门都是容他们不得的。

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江一心想要回到从前的时候,殊不知等待他和兄弟们的只有霍霍磨成的刀俎,和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白鲁智深的暗示的六个人,分别是打虎英雄武松、禁军教头林冲、浪子燕青、混江龙李俊,以及童威、童猛兄弟。

鲁智深自不必多说,他以出家之身不入红尘为由,婉拒了宋江回京共富贵的邀约,同时也没有选择接受宋江安排的寺院,自行离开,归隐而去,终得善果。

武松战时痛失一臂,也已心灰意冷,出家修行而去。又逢林冲当时有伤在身,宋江便将林冲托付于他,所以,林冲便与武松都没有随宋江入朝。武松最后得以高龄身故。

而李俊离开的原因也是因伤行动不便,同时留下平素相好的童氏兄弟照顾自己,也由此躲过了一劫,逍遥快活地重返江湖去了。

有人说,当时的李俊是诈伤,只是明白了鲁智深的暗示,自保的方法罢了。

燕青离开后浪迹天涯,好不自在。

其实,梁山众人本都与燕青相似,游弋江湖,行侠仗义,只是阴差阳错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相信他们一定都非常希望回归浪子般的生活吧!

结语:

浪花淘尽千古英雄,璀璨将星终归尘土。

所有是非都已不再重要了,无论当时宋江真实想法如何,我们都会铭记好汉们曾经的那些快意江湖的岁月,以及那些生死相托的情怀。

归根结底,人物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

从最初的所向披靡,到后期的生死离散,他们怀着一腔热血摔杯结义,誓言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此时的他们,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然而,随着宋江的接受招安,人心浮动,有的人因着一个“义”字抛洒热血,有的人为了一个“情”字视死如归,最终走向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梁山往事烽烟已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李逵   好汉   水浒传   梁山   暗示   义士   小儿子   朝廷   官场   贪官   中人   生死   想法   走向   兄弟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