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滑可口 孝昌花西豆棍亮相央视 好吃的秘密藏在一份传承匠心里

花西豆棍相传在清朝年间由孝昌县花西乡朱氏豆腐铺发明,已传承200余年,是当地传统特色美食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美味菜肴,吃起来嫩滑可口,风味独具特色。

前不久,这道菜肴还亮相了央视《消费主张》栏目,跟随节目名扬四海,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花西乡,探寻这美味背后的故事。

做花西豆棍

主持人 肖潇:一进入花西乡朱氏云华豆棍生产作坊,就能闻到一股特别香甜浓厚的豆香,我们找到了花西豆棍的第三代传承人朱云华,让他给我们讲讲有关花西豆棍的故事。

磨浆、蒸煮、卷豆棍……一大早,作坊里就已经是雾气弥漫、豆香四溢,朱云华和妻子在锅边卷制豆棍,忙个不停。据朱云华介绍,要制作豆棍,提前一天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

“头一天晚上要将豆子泡上,到凌晨2:00起来淘豆子、磨豆子、烧豆浆,上锅取豆皮,这个过程要8~10个小时。一张豆油皮凝固大概需要十五分钟,温度还要控制在80度左右。”朱云华说。

朱云华做豆棍对豆子的品质要求很高,制作过程也是精益求精。

“豆子要选蛋白质高的,做出来的就香甜可口。再就是在磨浆的过程中,水跟豆子的搭配也有一定关系,浆的浓度大了,做出来的豆油皮也不好吃。”朱云华说。

朱云华家三代从事豆棍手工制作,他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反复实践。因着做法专业、口感地道,朱云华制作的豆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征服了众多街坊的味蕾,也让在外游子寻到了地道的家乡味。

“我是从安陆过来的,隔一天就来买几十斤,跟他合作了几十年,他做的豆棍口感很好,一到过年就供不应求。”顾客陈新年说。

“我早上6:00就到集市上卖豆棍,有很多顾客买,每天都卖上百斤。微信留言找我们预定豆棍的客户也非常多,每天供不应求,只愁做不愁卖。要是逢年过节的话就更多了,几十人在我家里等着,一边卷一边卖。”朱云华妻子康三英说。

朱云华家做出来的豆棍工艺地道,远近驰名。朱云华说,为了维护这百年老字号的口碑,几十年来,他都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让豆棍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2021年他还注册了《花西云华豆棍》商标。

“从我爷爷辈就是做豆棍的,一直传承到我这里是第三代,我注册商标就是为了把手工豆棍工艺传承下去,留下这个美好的味道。”朱云华说。

烧花西豆棍

烧豆棍是孝昌花西人年节必备的一道菜,将豆棍切片,煎至两面微焦,腊肉、木耳、大白菜高汤烧开,再倒入豆棍可以说是绝配,一起煮3到5分钟,起锅即可。花西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这道清淡多汁的豆棍了。

“每次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聚餐的时候,都会点一份花西豆棍,它是豆制品,营养非常丰富,入口香甜。”客人张邦彬告诉记者。

“花西豆棍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口感非常嫩滑,我们每天的销量都很不错。”花西乡楚缘香农庄负责人章萍莉说。

凭借强劲“食”力,花西豆棍吸引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垄上行等节目组多次前来取景拍摄,凭实力“出圈”,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上央视后,感觉心情非常激动,周边县市的一些朋友看到节目后,有不少人跟我打电话,表示想跟我合作,也给了我继续发展这个产业的信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如果能合作的话,我就把规模扩大,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朱云华说。

“花西朱氏豆棍已被孝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孝感特色美食食谱、孝昌特色小吃之一。目前,花西豆棍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花西乡已经注册成立了三十多个豆棍产业工商户,我们将引导他们成立花西豆棍行业协会,争取将花西豆棍做大做强。”花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丽介绍。

一根根嫩黄的豆棍历经百年岁月浸润沉淀出愈发浓厚的香醇

目前,花西乡豆棍作坊有8家,他们在匠心坚守中精益求精,造就了如今花西豆棍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这一承载着先辈智慧的传统美食,不仅仅是技艺与味道的传递,也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彭扬 肖潇)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孝昌   西乡   西人   匠心   豆油   湖北   豆子   作坊   香甜   口感   地道   央视   好吃   秘密   滑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