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包头市高新区敖陶窑子古城遗址

在包头市‬滨河‬新区‬“盛世‬宝鼎‬”(俗称‬“大‬鼎‬”)雕塑‬环岛‬以西‬大概‬五百米‬处‬‬,至今‬还留存着‬一座‬名为‬敖‬陶‬窑子‬的‬古城‬遗址‬。

包头市滨河新区大鼎



碑文

敖陶窑子古城遗址文物保护碑文:

据《元和郡县图志》考证,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黄河北岸筑三座爱降城,中受降城即为敖陶窑子古城;辽初天德军治此,天德军治所迁丰州后,归云内州管辖。该古城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这长800米,方向180度。南墙正中开辟城门,门宽10米,两瑞设有角楼。东墙和南墙保存较好,地表呈明显土垄状,北西两城墙保存差,原林业生产队民房紧沿西城墙外侧建设。城内北部正中有现唯一存在的平面呈“凸”字型建筑台基——拂云堆。

通过‬上述‬碑文‬得知‬,敖‬陶‬窑子‬古‬城址‬有‬另外‬一个‬响亮的‬称呼——唐中受降城。该‬古城建于‬唐代,辽代初期‬曾‬沿用‬。李‬唐王朝给人们‬留下‬的‬辉煌盛世‬的‬历史印象‬,但‬同时‬还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突厥,与早期‬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鲜卑等‬一样,突厥也曾‬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唐朝‬初期‬其‬帝国‬北境遇经常被突厥掠扰‬,而‬修建这座古城的目的就与‬突厥有关。所谓“受降城”,并‬是说让突厥人接受投降去当‬战俘,而是为了边境战略防御而建,同时‬也充当‬这‬一座‬重要的‬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中心‬。唐朝‬本着以和为贵、四‬夷尽‬友的态度‬和‬政策‬,但突厥是个‬‬‬本性难移‬‬,得寸进尺‬的‬主‬,忍无可忍‬的‬大唐皇帝派遣‬大将张仁愿身赴前线‬加紧‬工程‬,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去‬先后‬修建三座受‬降城址,另外两座分别是在‬托克托县‬大皇‬城和巴彦淖尔乌拉特中‬境乌‬加‬河‬乡‬库‬伦‬补‬隆村‬附近‬。

小肖‬通过‬行走‬观察‬这座‬古城遗址‬后‬发现‬该‬城址‬城墙‬无存‬,‬在文‬保石碑‬以南‬现在为‬一片‬人工‬园林‬,沿着园林‬区‬内向西走,发现北侧有‬‬一条‬土垄‬,应该是‬清理出的废土堆。另外‬在‬碑文‬中‬提到了‬“拂云堆”,小肖‬在此‬没有找到‬。“拂云堆”是‬指‬突厥在每次征战前,前来祭祀祈祷的一座‬标志性高耸‬‬物,而关于真正的“拂云堆”在哪里,史学界至今众说纷纭,无法统一意见。曾‬‬有位‬网友‬留言‬‬,说‬最早‬这块‬文物‬保护石碑‬并不在此‬,而在‬其‬西南‬一公里‬处‬,后来‬我‬也‬确实‬在‬那‬附近‬找到了‬另一块‬文保石碑‬,并‬行摄‬了‬城址‬遗存‬情况‬,可惜‬没有‬看到‬什么‬….


进入人工园林找寻古城遗存


在北侧发现这样一处低矮土垄,原以为是城墙遗存,但并不是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拍摄于包头博物馆


在西南方向发现第二座文物保护碑,其实这里才是最初发现城址所在地


城址内部现如今杂草丛生


无法看到墙体遗存


城址内部景象


敖‬陶‬窑子‬古城‬,或许‬战火中毁于兵燹,或许毁‬于‬人为‬破坏,导致‬消失。但不管怎样,这座‬古城早已深嵌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彰显出它们曾经为捍卫大唐‬帝国边疆的功效与影响,同时也为包头阴山历史文化增添了一道荣耀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包头市   窑子   滨河   古城   包头   遗存   突厥   碑文   遗址   高新区   博物馆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