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圆桌 - 中新合作,看SIP新读法

2月19日-23日,苏州代表团赴新加坡开展经贸投资促进与合作交流活动。

四天的访问共安排了14场活动,包括主题交流、参观会晤、投资说明会,可谓“行程紧凑,成果丰富”。苏州工业园区14个产业投资、科技创新项目,16个专业服务、跨境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太仓市、昆山市、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苏州高新区)也分别敲定10项合作。

中新关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未来,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新合作的鲜明标识。应该说,推进中新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具有广泛共识也具备实践条件。

中新合作要“高质量”,苏州自然当仁不让。从最初的规划设计、联合招商、土地开发,到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苏州与新加坡的开放合作有渊源、有基础、有优势,也有向更高层次精进的迫切需求。

作为苏州城市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当下,中新合作正向苏州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拓展。春来复“苏”,共启“新”程。特殊节点下的新加坡之行,究竟会把握怎样的“合作与良机”?又将打开苏州怎样的开放创新之门?

“教”“学”互长

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的活力之源。

29年前,中新两国共同打下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根桩;今天,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在国际上具有示范意义的两国合作典范项目,在中国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评中连续7年排名榜首。

中新合作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其核心就是开放包容的思想破壁、实干创新

早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第二年,新加坡凯德集团(中国)旗下的腾飞产业园就将“预建标准厂房”概念带入中国,坐落在金鸡湖畔的首个旗舰项目——腾飞新苏工业坊在园区开发建设初期引进了大批知名跨国公司,成为园区最早的工业企业孵化器。

二十年后,凯德集团的腾飞苏州创新园,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落成。如今,这一新加坡企业在苏州的大本营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覆盖项目科研攻关、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新产品新技术中试推广等全产业链条,以“企业孵化+种子基金+增值服务”的服务体系,打造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端技术研发基地和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孵化基地。

29年弹指一挥,凯德集团只是一个缩影。

从第一个十年“再造一座新苏州”的奇迹,到全国首个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主体获批上市,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会议、新苏理事会会议制度创新,到中新服务贸易论坛成功举办5届、成为上海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如今的“园区经验”输出到了江苏宿迁、安徽滁州、浙江嘉善等地,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合作共建园区,带动了当地管理理念、工作方法、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提升。

园区模式成长为园区经验,“必然”有启示。

合力—— 一个“愿意教”,新加坡在赴新培训、软件转移、优质项目导入等方面,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给予了大量帮助;一个“潜心学”,苏州积极为重大合作项目匹配最佳资源、提供最优服务。

恒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让苏州工业园区当年的规划和今天的实景惊人相似,合作双方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并不断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共同进步;

张力——立足园区更超出园区,中新依靠创新意识和开拓思维,为更多符合双方战略需求的新领域发展准备了条件。

截至目前,苏州累计实际使用新加坡资本超110亿美元,星展、华侨、大华三大银行都落户苏州,东吴证券、苏州银行也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成为中新企业双向跨境投资的重要平台。

29年前,苏州与新加坡相距千里却“一拍即合”,在很多人看来是“机缘巧合”;29年之后再看,当年的一拍即合更是情投意合,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中新合作这段“佳话和传奇”背后的现实逻辑显露无遗。

融会贯通靠“变”

“即使老师再好,学生不好也不行;而在中国,学生比老师更好。”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经说,新加坡把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引擎点燃了,而中国政府让它积极运作。他还用“青出于蓝”四个字概括园区的发展,称“你们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原则,深入骨髓的亲商理念,廉洁高效的政务投资环境,新加坡模式中易学的部分苏州早已充分吸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这些深层次内容苏州也在不断理解、消化。

在合作过程中,苏州始终把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在消化吸收基础上, 通过创造性实践形成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园区特色的制度机制,对苏州全市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早期的开发建设源于中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对于苏州而言,从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税收增长、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提高的初级诉求,到引入新加坡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社会保障等概念并发展成熟,认识的提升循序渐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转型升级,都为中新合作提供着契机。时代在变化,角色也在变化。

有分析认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新加坡在全球投资建设的170多个园区中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其带来的良好声誉比项目上取得的利润意义更大。

随着中新经贸往来的日益增加,新加坡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新增对外投资目的地,其在中国开发建设的也不只有一个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一大批中新合作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这样阐述其投资政策:“我们把鸡蛋放在所有可以寻获的篮子里,中国有很多机会,印度、中东和发达国家也有不少机会。哪里有机会,我们就去哪里。”

不再唯一,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的发展形势远不止于此。

一座座“邻里中心”将“路边店”的功能集中整合起来,为飞驰的汽车腾出的宽阔的大道,一幢幢高楼大厦勾勒出城市的天际线,这些都符合工业化高峰期的城市想象。

而在当下,以消耗土地能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如何更绿色、更集成、更可持续?成了更核心的发展命题。正如,天津生态城的步行和自行车慢行系统充分体现了生态、宜居特点,告别了“长在汽车轮子上的”的城市病。

发展命题,也是苏州和中新合作的必答题。

新理解 新方向

三十而立。

明年,苏州工业园区将迎来开发建设30年。致敬历史,是为了开创历史。下一个30年,中新合作如何再创新?合作模式、合作范围、合作内涵如何再拓展?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国、全球贡献跨国合作样本的示范意义,如何更大地发挥出来?此次的访新行程,似乎就藏着答案。

代表团先后与新加坡科研局等政企部门座谈,其中一站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宾主双方探讨了新国大Block71在苏州更大力度拓展,扩大在苏州办学规模,作为深化人才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成果,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深化合作意向书,中新苏州医学中心等项目将加快建设。

紧随访新,苏州代表团对香港进行了两天考察。包括港交所、应用科技研究院、港科大在内的参访行程,同样“科创味”浓厚。随后,苏州市政府与港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港澳办、港科大和苏州工业园区签署三方协议,市港澳办、港科大和苏州大学签署三方协议。

在企业孵化、科创成果转化上拓展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与科技、产业、教育融合……“科技感”拉满的行程里,苏州“开放+创新”的格局和视野也在不断放大。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研究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不仅是重要的理论样本,而且是重要的实践样板。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风口上,苏州正集中力量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海量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创新与资本、产业与资本结合最好的城市之一。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密集落户,苏州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正在深度融合。

科创协同、聚焦数字化、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这些都将是苏州战略性开放合作的发力点和新起点。

SIP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英文缩写,中间的“I”是Industry(工业)。而经过这两天与新加坡方面的交流座谈,苏州对SIP似乎又有了新的理解:这个“I”可以赋予更多的内涵,Innovation(创新)、International(国际化),这两者恰恰也是新加坡最重要、最具优势的方面

创新、创造!

充分利用创新优势和国际化优势,打磨自身的开放优势和产业生态优势——这是新蓝海,也是苏州的未来。

(圆桌观察员/奉超 朱执竞 图片来源:引力播 苏州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苏州   读法   新加坡   圆桌   战略性   中国   工业园区   优势   产业   项目   城市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