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近期密集对华发起舆论猛攻,或因西方要收坏消息

近日,G20外长会召开,但在这场吸引了全球目光的会议刚开始时,印度总理的一番话,让这次大会蒙上了一层阴影。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3月2日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印度总理莫迪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表示,全球多边机构未能应对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全球治理已经失败。在莫迪看来,二战以后全球治理架构应该发挥两个功能:一是通过平衡相互竞争的利益来防止未来战争发生,二是在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但莫迪认为在过去几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流行病、恐怖主义和战争等方面,全球治理体系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功能。G20本是各成员国商讨经济发展的平台,在莫迪发表这样一番言论之后,大会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场大会召开的同一时间,美方却开始做起了“小动作”。 据路透社3月1日独家“爆料”,拜登政府正在“试探”G7盟友,与“G7”国家讨论一旦证实中国军援俄罗斯,就对中国进行制裁。拜登企图通过拉拢G7国家,来获取其他国家更多的支持。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更是对外宣称,中国在俄乌问题上“脚踏两只船”,一方面主张和平,一方面助长俄罗斯点燃战火。美国将这顶“帽子”堂而皇之的扣在了中国的头上。美国为达到目的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炒作“中国援俄”话题以外,其他招数也是层出不穷。近日,美媒为了将中俄捆绑在一起,在一篇报道中,拿中俄在早前签订的一份合作协议说事儿。美媒表示,在去年3个月里,俄罗斯就向中方运了25吨的铀,来为新建的核电站提供燃料。美媒这件事情与核军备联系起来,称中方此举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军备水平,生产更多的核弹头。还有一家德媒表示,中国为援助俄罗斯,会为其提供100架无人机。有意思的是,德媒还称中方所制的无人机,是仿制伊朗无人机队。这些言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美国近期如此频繁的对中国抹黑的原因在哪?有分析指出,这可能和西方阵营即将收到的一个坏消息有关。彭博社2月28日援引知情欧洲官员的话报道称,乌军可能不得不离开巴赫穆特,西方媒体认为,乌可能会“战略性”放弃巴赫穆特。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乌军失守巴赫穆特似乎已经成了定局,最近俄方正在加紧对巴赫穆特的合围行动,巴赫穆特连接外部仅剩的两条公路已经被俄方实际控制,逃离巴赫穆特只剩下一些泥泞小道,而最近网上流传的很多视频显示,乌克兰士兵当前正在离开巴赫穆特。一旦巴赫穆特失守,俄罗斯便取得了继马里乌波尔战役之后的又一大胜利。而对乌克兰来说,失去巴赫穆特意味着失去了通往顿巴斯地区的桥头堡。巴赫穆特的失守对于乌克兰的士气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乌克兰的有生力量和后续战斗能力将有可能因此缩减,最近,随着巴赫穆特方向取得进展,俄军士气大增,在多个战线发起了进攻,此消彼长之下,乌方确实处境困难。此外,西方国家也将因此陷入尴尬的境地,巴赫穆特作为西方在乌克兰的战略屏障,此战的失利,将导致西方世界降低援乌的信心,挫败以美国为首的援乌国家的“积极性”。

有分析指出,乌克兰的失利一定程度上打了美国的脸,美国作为世界“大哥”,必须找回场子,于是美方便开始了上述一系列的操作,将矛头对准中国。美国人给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部队在巴赫穆特势如破竹的攻势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中国帮了俄罗斯。

2月28日,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发表讲话称:中国卫星空间公司向“瓦格纳”提供卫星图像。美国凭空捏造的事情就是为了营造中国参与到俄乌冲突的假象,并借此为乌克兰战局的失利找到理由。只不过美国采取如此孩子气的手段,实在是有失大国风范。如今随着战事发展,乌克兰人民流离失所,美国若是在俄乌问题上继续一意孤行、执迷不悟,以跳梁小丑的姿态来参与国际事务,最后的结局,必然就是弄巧成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瓦格纳   新德里   巴赫   乌克兰   无人机   军备   国务卿   俄罗斯   印度   外长   美国   中方   中国   密集   舆论   近期   大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