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后: 日军惊恐地发现,再不实行以战养战,就要被中国消灭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因此历史上非常的贫穷。为了富国强兵,日本人曾多次海外求学,唐朝时期日本派出了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宋朝时期日本又派出遣宋使学习宋朝的经济。

但学了上千年,日本也一直处于一种学而不精的尴尬状态。明朝时期,丰臣秀吉为了富国强兵,直接派出军队入侵朝鲜,结果被大明一战打得300年爬不起来,从此日本又进入“半原始半封建”的社会。

进入现代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发展,而亚洲各国却依然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这就导致长期遥遥领先的东方第一次被西方超过。

一场鸦片战争,让亚洲第一强国彻底跌下神坛,而美国的入侵也让日本倍受其害。

为了不再任人宰割,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清朝的“洋务运动”失败,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

近代中国的没落让日本嗅到了机会,于是日本一直在为征服中国而做准备。

1894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赔款彻底让日本实现了财富自由,随后,日本利用这笔钱建造军队、改革经济,彻底实现了腾飞。

而甲午战争只是入侵中国的开始,清朝灭亡后,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而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

其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让日本认为战胜中国只需要极短的时间,于是在“田中奏折”中,日本第一次提出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的言论。

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了918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让日本更看低中国,于是在6年后,日本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

可战争开打以后,日本却发现,原本四分五裂的中国军阀开始团结一致,原本懦弱的国民政府坚决抗日战争。

日军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抵抗,战争打到38年后,日军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根本打不动了,再不实行以战养战,恐怕就要被中国消灭了!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穷兵黩武、耗尽实力

东北沦陷后,日军一直扩军在为入侵华北而做准备,918事变爆发后,日军在东北的驻军由2万人增加到了15万人。而当时,日本全国仅有17个常备师团,总兵力仅32万人,而当时中国军队海陆军高达198万。

随后,在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日军又将兵力增加到35万,将军费预算提升到8亿日元。

全面战争爆发前,日军虽然在长城抗战和一二八淞沪战场上消耗了部分兵力,但其占领了当时中国工业最发达的东北发了一笔横财。因此,战争前,日本不但没有消耗任何实力,反而依靠开发东北而大发战争财。

1937年,全面开战爆发,国民政府拒绝投降,日本不得不疯狂扩军,日军人数从战前的40万猛增到108万,军费开支也由10亿日元上涨到33亿日元。而当年,日本财政收入也仅有47亿日元,仅战争开始,日本就花费了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

北平沦陷后,日军将国内最精锐的第10师团和第五师团调到华北参战。而当时,华北有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东北军、八路军等各路人马40万人,大同战役、平型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大规模战役的爆发,日军虽成功占领了华北大片区域,但也死伤惨重。

据当年日军统计,从1937年7月7日至12月31日,日军在华北战死9673人,伤亡不计其数。

37年8月13日,抗战史上最大会战“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调集最精锐部队参战,三个月时间共计投入70余万军队。而日本也是为此抽空家底,投入30万军队到上海。至11月中旬,会战结束,中国军队以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打破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日军虽然占领上海,但却阵亡超过4万名士兵,遭遇战争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而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调集部队发动了南京战役,南京守军奋勇抵抗,打死日军近4000人,日军总伤亡1.2万余人。

38年开始,南北对进的日军又发动徐州会战,中国军队调集主力会师于徐州,川军死战台儿庄,西北军血战临沂,彻底为部队赢得时间合围日军精锐第十师团。最终,日军惨败台儿庄,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被歼2万余人。

徐州会战后,未达到作战目的的日军又穷兵黩武地发动了武汉会战。双方参战兵力高达140万人,日军在此战役中投入50万大军,国民政府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25万余人。

一年之内连续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会战使日军损失惨重。

据国民政府1938年战后统计,抗战一年以来,中国军队总共击毙日军8.6万余人,击伤37.5万人,再加上1937年日军在华战死人数,穷兵黩武的日寇在开战一年就战死了近10万名士兵。

而当年,日本用于发动战争的军费高达61.5亿日元,仅一个武汉会战就投入30多亿日元。当年,日本的财政收入仅仅50亿日元。

入侵武汉的日军

资源匮乏、难以再战

开战一年,日本就耗费了一半国库和37年和38年两年的财政收入。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来看,日本国民的生活仅仅比处在战乱中的中国人要好一点。

更让日本政府难堪的是,由于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武器,日本军工企业加快生产,其生产武器所需的钢铁等重要的资源快速消耗。

仅在1938年一年,日军就在中国战场损失了200余辆坦克,日军为维持胜利,不得不收集全国所有的钢铁送去生产,以至于到最后,日本普通家庭的钢铁也全部被征收。

但即便如此,也仍然不够战争所需,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诺门罕惨败于苏军,随后在广西昆仑关又败在中国军队手里。

开战不到两年,日军损失之兵力已经超过50万人,超过了其战前的常备兵力。即便当时日本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征兵体系,但在短时间内征集数百万大军投入战场,日本根本无法做到。

1939年,以美英等大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开始出面调停中日之间的冲突。美国更是要求日本于1940年放弃入侵中国,将军队撤到东北,否则就断了日本发动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等资源。

美国的威胁使日本政府如鲠在喉,日本是个岛国,他不像美国、苏联、中国等领土大国一样,境内的资源可以无限开采。日本狭小的领土面积注定无法支撑一场庞大的战争。

尤其是当速胜中国的计划失败后,日本更是将国内的大部分资源消耗在中国战场上。

为了继续维持战争,日本不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当年,美国记者“内华达”的报道中,即便是繁花的东京,街上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乞丐。

资源匮乏、国库亏空、兵力损失巨大,让日本在38年后,再也不能发动像武汉会战和淞沪会战这样的大规模战役。

日军进村抢劫

疯狂搜刮、以战养战

1939年,日军勒紧裤腰带发动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失败告终,敌我双方开始围绕湖南长沙一线展开对峙,而且这一对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能调动的机动兵团只有冈村宁次的11军,能随时投入战斗的兵力不过10万余人。

战争的巨大消耗让日本政府愈发认识到“以战养战”的重要性,按照日军大将石原的话来讲,日本再不实行以战养战,恐怕就要被中国拖垮消灭了!

于是从1940年开始,日军加大了敌后占领区的扫荡,把作战的目标转移到了华北占领区,开始疯狂搜刮占领区的财产和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计划。

当年,日军从南方前线抽调了3个主力师团前往华北作战。百团大战以后,日军更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发动了100多次扫荡,其中5万人以上的扫荡就有五次。

在大扫荡中,日军严格执行冈村宁次的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

华北的广大村庄都遭到日军的洗劫,所有的粮食和财产都被日军搬空,这也是影视剧中常见的画面,只要日军进村,都是左手扛米,右手提鸡的画面。

但即便如此,日军仅靠掠夺老百姓的财产也不够维持战争所需,于是,疯狂的日军不惜偷袭了美国珍珠港,直接向美国宣战,转而南下去掠夺东南亚的资源。结果就是中国战场还没抽身,又陷入了太平洋战场,最终战败受至于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以战养战   日军   中国   华北   师团   日本   美国   兵力   日元   惊恐   年后   战争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