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企业看发展|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从培养工人,到培养工匠、艺人、文化人

头图为龚耀宗和曹荣师徒

说起中华老字号、上海品牌“敦煌牌”乐器,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出产自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成立至今已有65年时间。2021年,经过公司制改革,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变更为有限公司,“敦煌牌”再度“飞天”。

多年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文化工匠的培育与现代科学发展结合,实现工艺技术创新。“文化”始终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特质,“敦煌”乐器是文化产品,“敦煌”员工不仅是工人,更是艺人、工匠、文化人。近日,记者走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看看这家企业是如何以文化引领,走通创新发展之路的。

图为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200余道制作工序精琢细磨

守艺:做琴更是做艺术品

右手操起刨子,左手握住琴杆,伴随着刨子一次次向前耪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二胡车间内,经过机器粗加工的木质二胡琴杆,渐渐在制琴师傅们的手中被打磨平整。

刨子一寸寸往前,木屑也随之徐徐洒落在工具台旁,师傅们耪上一会儿,就会稍微停下手,轻轻抚开面前堆积的木屑。如此反复的操作,对一根二胡琴杆的打磨来讲,其实需要经历成千上万遍,师傅手中制作的仿佛不是一件民族乐器,更像是一件传世艺术品一样。

师傅们身后,逐渐垒起已经打磨成型的琴杆、琴筒,等待下一步组装,一旁还有更多的半成品等待被完成。车间内不间断响起刨子摩擦过木头的“哧哧”声,空气里也弥漫着木质馨香。

这样刨直、削薄、出光、作平的工序,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二胡质量总监龚耀宗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场景。“二胡制作严谨,工艺要求极高,部件大到琴筒、琴皮、琴杆,小到弦轴、琴码,无一不需精琢细磨。你看,师傅们一手端着刨子在刨,其实另一个手还要不停地转动着木头,这样才能保证琴杆每一寸都光滑、平整,出音才能精准。”龚耀宗说:“除了平整度会影响音效,琴杆的尺寸也大有讲究。”拿起琴杆仔细端详,记者发现原来木质的二胡琴杆还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结构,尺寸变化之细,不仔细端详便不容易被发现。“二胡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制作时,尺寸差之毫厘,音效也会失之千里,耪一会儿就必须停下来,拿游标卡尺核对每个部位的尺寸有没有达标。”龚耀宗解释道。

有别于木匠使用的传统刨子,制琴师傅的工具许多都是自创的,有各自的用途和名称,刨琴杆的便被叫做“蜈蚣刨”,这也是一代代制琴师傅的“智慧结晶”。光一个“蜈蚣刨”便有大中小三个不同尺寸,应对二胡不同部位制作需求。一个刨子大约有十几二十瓣刀片,因刀片横亘槽内,宛若蜈蚣多足,从而得名。“一个‘蜈蚣刨’最少也要2斤重,平常人用着耪几下,手臂可能马上就发酸了,别说眫一天了。”龚耀宗说。尽管近些年来龚耀宗的岗位已向质量把控倾斜,但摊开掌心,积年累月使用这些工具留下的老茧依旧清晰可见。

图为曹荣在制作二胡

卷首奚琴“唱响”香江

传承:培育文化型工匠队伍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周力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敦煌”不仅是培养工人,更是培养艺人、工匠、文化人。他说:“只有为员工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员工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才能不断‘反哺’企业,激发‘敦煌’品牌的创造力和无限活力。”

二胡制作技师曹荣无疑是对此感触最深的人之一。1997年,17岁的曹荣刚刚来到厂里工作,对民族乐器可谓一窍不通。从一名“门外汉”开始,拜入龚耀宗门下,花了两年半时间进修二胡演奏,潜心学习研究制琴。如今,37岁的曹荣早已接过师傅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骨干,近年来更荣获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荣誉。

在延续经典的同时,一个又一个挑战找上了门。“2022年初,《王者荣耀》峡谷国乐团找到我们厂,希望定制几件乐器,其中一件就是卷首奚琴。”曹荣回忆:“琴的样式,是参考敦煌壁画上的三弦奚琴而来。”曹荣按时完成了这件仿古乐器,声形俱佳。2022年6月,这把奚琴一举登上“我们的紫荆花”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云歌会的舞台,峡谷国乐团借敦煌仿制乐器卷首奚琴、十三弦筝以及五弦直颈细腰琵琶共演一曲《听见国乐:峡谷》,完美诠释了东方幻想魅力,收获了各方喝彩。

这些匠人还在不断自我加压。“让中国民族乐团彻底民乐化”是龚耀宗长久以来的夙愿,因为中国民族乐器中低音拉弦乐器稀少,演奏时主要由大提琴来承担低音拉弦部分,曹荣便与师傅龚耀宗以“内置式双向振动”模式为基础,研发制作了新型低音拉弦乐器,目前,乐器已成形,声学品质更得到了专家的初步认可,申请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除了师徒传承,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培育文化型工匠队伍的脚步始终不停。企业还通过办学等方式,将技艺薪火相传。一方面,企业邀请民乐演奏家开展“敦煌名家讲堂”,启发乐器制作师及相关技术人员“找问题”“寻对策”。另一方面,企业还组织质量总监为各领域的员工开展专项制作技能培训,规范制作技术,绷紧质量弦。此外,企业还延续了传统的“以赛促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组织开展了131届“敦煌杯”系列乐器制作交流评审会,邀请民乐名家点评乐器、提出改进方向和改良建议。

图为龚耀宗拿起琴杆仔细端详

跳出民乐做民乐,紧跟趋势潮流

使命:将民族音乐传递给世界

敦煌的壁画、何占豪的《梁祝》、梵高的《鸢尾花》……每一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推出的百余款新品或者限量乐器中,你总能找出各类人文艺术的缩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亚信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甚至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世界舞台上,都有“敦煌”乐器的身影。

建立民族乐器陈列馆、举办民族器乐大赛、组建新艺民族室内乐团、创建敦煌艺术学校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将民族乐器文化渗透到了文史馆展、社会公益、演艺、教育等多个领域。

对一个有着65年历史的老厂来说,具备如此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背后不仅有一代代匠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更有推动中国民族乐器行业稳步发展的使命担当。

周力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以文化为主线,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始终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员工心中。”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还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摆在了最重要位置,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研发制作下,仿古、巨型、时尚、微型、人文纪念、限量版等系列乐器相继推出。“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敦煌’乐器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行业首屈一指的领军产品了!”

视频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民族乐器   工匠   上海   刨子   敦煌   琴师   文化人   蜈蚣   有限公司   民乐   中国   乐器   艺人   师傅   工人   尺寸   员工   文化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