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英雄女孩跨时空连线73岁大国工匠:学雷锋永远是种时尚

13岁时,一名少年听到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0年后,他成了大国工匠。他叫艾爱国。12岁时,一名少女从渣土车车轮下勇救3岁幼童。如今她20岁,是一名大一学生。她叫周美玲。相差50余岁的二人因为雷锋精神而来场跨时空连线,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之际,潇湘晨报连线两位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艾爱国与周美玲,邀请他们讲述自己与雷锋的故事。

△1963年,初中一年级的艾爱国。

一个是12岁舍己救人,英雄事迹感动整座长沙城的“00后”女孩;一个是把数百项工艺献给国家,被誉为工匠精神杰出代表的“50后”老前辈。在“穿越时空”的连线中,周美玲、艾爱国互相分享了自己从知道雷锋到学雷锋的故事。交流中,不同的年代,类似的经历,让两人各有感触。

十二三岁时,他在学雷锋她在当“雷锋”

周美玲:第一次听到“雷锋”这个名字是在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当时就知道雷锋叔叔是那种很好很好的人。对雷锋叔叔把自己的雨衣和鞋分给陌生人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如果是我遇到了那样的情况,我也愿意伸出手帮一把那个陌生人。但是我也许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倾尽所有。

艾爱国:雷锋和我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哩,也是我当年的偶像。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候,我才六年级,13岁!那时学校号召同学们临摹“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字,我的(作品)还上了学校的光荣榜,印象特别深。一直到现在,我还会有事没事,就在本子上写一写这几个字,想一想那个笔画。

不同年代里,跟着老师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周美玲:感觉那些老一辈的人,在学习雷锋这方面是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

艾爱国:谈起学习雷锋,总是心有感触。当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浪潮。每个星期天,班主任带着我们到周围的困难老人家中,为他们捡柴火,给他们送温暖。有的带上家里的白菜,有的捐个一分钱、两分钱。一直到我六月份小学毕业考上中学,这个活动也没有停止。

周美玲:之前也参加过很多次学习雷锋主题的志愿活动。现在的生活条件已不再需要帮老人捡柴生火,但我们的老师一样会带着我们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去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大学后,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一些原来因为年龄和时间的限制没法完成的事,现在也可以做到了。未来我可能会想更深入地投入到志愿活动当中,做一些真真切切可以帮助到别人的事情,比如说去乡下支教、去特殊学校帮忙、给特殊儿童送去温暖……

工人或学生,都有着自己学雷锋的方向

艾爱国:学习雷锋精神,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我觉得学习雷锋精神可以解释为即使生活艰苦,也不要过分纠结个人得失。我总是告诉徒弟们,向雷锋同志学习,要学他的爱岗敬业,也要学他的助人为乐。学习路上,要把自己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青年人。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发光发热。学习雷锋精神,得是长期的、持续的。

周美玲:以我现在的身份,我认为我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努力学习、储备足够的知识、积累足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像我们这一代,还应该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雷锋精神活动中,而不是游离于表面,阶段性、形式上地学习。我认识的许多上了年纪的前辈,还有上了大学认识的校友,他们都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地践行着雷锋精神。像刘真茂爷爷、冯健奶奶、彭兰溪同学,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站出来。有人需要帮忙,就伸出那只手,尽己所能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们生在一个很好的、崭新的时代。等我老了,我也希望能像现在的前辈一样,为我的后辈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人物档案

△2009年,艾爱国在焊接实验室工作。图/受访者提供

艾爱国

73岁,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七一勋章”获得者、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凡做一事,必忠一事。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发光发热……受访时,艾爱国频繁提起这几句话。从踏上工作岗位,到如今的焊接大师,在艾爱国看来,雷锋精神常看常新。他特别记得《雷锋日记》当中的一句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

△周美玲。图/受访者提供

周美玲

20岁,出生在雷锋的家乡望城,曾因见义勇为被誉为“当代小雷锋”“雷锋式好少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周美玲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故事,应该是她12岁那年从渣土车车轮下勇敢救下3岁幼童。

现在,周美玲正读大一。最近,她还加入了学校里一个叫薪火“湘”传的宣讲团,有空的时候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社区、公交站等地宣讲,传颂红色文化、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小朋友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人人学雷锋

雷锋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信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样也是在学雷锋。

——周同学,23岁,大学在读

学习雷锋精神,不能让它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而应真实地落到生活的一言一行当中。

——张女士,30岁,衡阳人

想要把雷锋精神长远地发展、传承下去,得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邓先生,36岁,长沙人

潇湘晨报记者邓力菲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学雷锋   工匠   望城   远地   渣土   幼童   受访者   力所能及   车轮   大国   叔叔   同志   时空   老师   英雄   女孩   学校   故事   时代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