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 这病毒简直是整人的“蛊”

病毒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寄生蛊”,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如果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就不能独立自我繁殖。

新冠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病毒中心是RNA,外面包被着一层蛋白,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就是壳粒,由核酸、核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都是夺取宿主,也就是我们人体细胞的成分合成的。

病毒RNA链上携带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由A,U,C和G四种核苷酸为单元有序的排列组合而成。每个病毒都有自己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只要这种核酸链序列上发生任何变化如A变成了G都会影响它们后代的特性表现。事实上,病毒的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自发地发生突变。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但其中一部分突变是致死性的,所以一般来说若病毒越变越强等于是自杀,杀死了宿主自己也没机会寻找下一个宿主了。只有那些毒性比较低的,能生存下来,继续感染增值。由于病毒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几百万次,体内存在时间越长,产生突变的机会也更大,携带有不同的突变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毒株。新冠病毒的毒株在中国不止一种,奥米克戎毒性分支也有好几个,包括BA.5.2、BF.7、BQ.1.1和XBB等,在不同地区割据一方。

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现在的新冠不同毒株也仿佛是在人群中不断突变进化,前期的“阿尔法”、“德尔塔”,到现在的 “奥米克戎”,就是一代一代的“蛊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新冠病毒在不断的随机突变,经过自然选择进化之后,病毒终将在传染性和毒性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建立它的生态位,最终流行的毒株则是最适者。病毒共存是事实,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不少病毒的基因组已经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成为人的一部分,从此病毒失去毒性。据最新的数据,人类基因组中约含7%的古病毒序列,而编码蛋白的基因组分只占人基因组序列的2-3%,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把敌人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尽管这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也只不过是人类演化史上的一次事件而已。我们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将建立新的免疫屏障,最终战胜这个整人的“蛊”。


作者简介

管敏鑫 博士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

第六届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1993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1999-2011年在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学中心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1年加盟浙江大学,曾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药学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线粒体遗传学和母系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作为首席研究员(PI),曾经获得5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资助。2011年全职回国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围绕母系遗传性和药物性耳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母系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遗传规律、致病机制和精准诊治,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形成重要的理论体系,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和广泛应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浙江大学   科学普及   遗传性   基因组   母系   宿主   核酸   毒性   突变   序列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