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摇篮拍客家·民居|关西新围焕新彩

来源:【赣南日报】

迄今200多年的龙南关西新围,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关西新围是国内发现保存完整、规模大、功能齐全的客家方形围屋,它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由当地名绅徐名均所建,关西新围从徐老四44岁开始建围一直到73岁建成,历经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29年之久。

“围屋之夜”乡村音乐节,客家歌谣融入了现代元素,现场气氛热烈。

围屋祠堂前,双龙戏珠贺新春。

徐名均在家中六兄弟中排行第四,后人称他为徐老四。靠经营木材发家致富的徐老四后来又开了当铺、药房等,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徐老四共有10个儿子,随着子女增多,原居老围日显拥挤,徐老四便耗资百万银两另择基地建造了这座围屋,他一直想请一个有名望的人题写围名,可不久就过世了。后来,人们为与老围区别,便称之为新围,至今东门墙上,仍留下了三个请人题围名时搭木架的小洞。

关西新围凝聚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如今以围屋为核心建起了旅游景区。

围屋四角的碉楼壁垒森严。

星空下的关西新围,静谧而安详,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方形围屋从建筑布局上看,主要有“口”字形围,即围屋内无其他建筑;“回”字形围,即在外层围屋内又建有一重或多重围屋;“国”字形围,即在围屋建有“厅屋组合式”建筑。关西新围属典型的“国”字形围,以祠堂为中轴线,中心建筑依次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与厅并列的三列建筑称为下栋、中栋和上栋。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个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的豪华大宅。与大宅相配套的有内外花园、戏园、土库、偏房等建筑。其间以廊、墙、甬道相连,整个平面结构严谨、交通复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家、祠、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在关西新围即可得到充分的印证,与江西普遍的天井式围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围屋里,专家学者论道客家精神。

围屋内的古戏台,成为传承客家文化和文化惠民的大舞台。

由于地形及堪舆等原因,关西新围并非正南北朝向,而是坐西南朝东北方向,建筑群的中轴线为北偏东60度左右。在围屋的西北面还另辟有一组园林式建筑,名曰:“小花洲”。园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了一口约有一亩水面成“品”字形的湖,叫“一品池”。湖内建有一小岛,岛上置有假山假石和下棋读书的石台、石椅,湖四周用木头作墩形成廊桥,另有两座小桥同小岛相连,呈现出苏杭一带的园林建筑风格。据徐氏家谱上记载,徐老四自己没有成为举人,便十分渴望子孙能读书成才,对子孙要求十分严格,徐老四在儿子们分家时,特意留出了一大部分的善学田、善学屋公款(针对子孙后代考取功名的一种奖励)供子孙读书。道光年间,关西出了四个翰林,三个是徐老四的子孙,还有一个是他的孙女婿。

国内外佳丽齐聚关西新围,共同演绎围屋风情。

关西新围围内底层全为青砖所砌,瓦面齐檐滴水,剔透玲珑,每块砖都磨得十分平整。据说围主建造围屋时,要求十分严格,限制泥工砌墙,每个工人一天只能磨10块砖。关于关西新围烧砖之事,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爷孙三代烧砖建新围”的故事。

1993年,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围屋(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龙南召开,到会的国内外专家在参观关西新围时,认为关西新围不同于闽粤风格,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围屋建筑壁垒森严,集家、堡、祠、中心广场于一体,如此多功能的民居建筑为世之罕见,蕴涵着丰富的建筑学信息,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关西新围是围屋中的典型和精品,是赣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客家方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2001年关西新围获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赣南民居的代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张贤忠/文 王建春 李林烜 刘占昆 叶波 肖鸣 林育波/图)

编辑:谢忠英

值班主任:刘芬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龙南   民居   客家   壁垒森严   天井   祠堂   字形   子孙   摇篮   屋内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