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壁垒铁幕下的中国,如何打碎枷锁?完成向工业强国的蜕变

一个国家从农耕文明转成工业文明的过程之艰,难以想象。但是到底有多困难呢?

这么说吧,二战之后全球只有两个国家实现了这种跨越式的跃迁。那就是中国和韩国。

但是,韩国受益于美国的大力扶持,加上有限的经济规模,这才发展了一部分自己的优势产业。因此真正成功实现全产业链完整门类工业化转型的国家,只有我们中国。

如果把二战后全球国家的发展史,类比成一个游戏。就可以发现在100年的竞赛中,200多个玩家就只有中国完成了通关。不是别的国家不努力,而是缺少了最重要的原始积累。

1950年,刚从废墟中建国1年的新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完全看不到完成原始积累的任何基础。此时的中国,是个完全意义上的农耕经济体。3.5亿的自耕农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65%,工业生产总值仅占GDP总量的3成左右。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水准在全球都是倒着数。

然而谁曾想仅仅3年之后,我们就在废墟上恢复了自己的国民经济。最难能可贵的是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工业总产值更是连翻3倍。1953年,农业的GDP占比已经大幅滑落至45%左右。

尽管发展迅速,但是如果当时有人喊出“中国10年后造出核武,50年后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产业链的国家”这样的预言。毫无疑问,人们只会当作一句玩笑话罢了。

然而结果我们都清楚,如今这些预言都一步步变成了现实。那么开局只有一个讨饭碗的贫弱中国,到底在何时完成了工业国家的原始积累呢?这恐怕就得从抗美援朝说起了。

中国出兵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最初只是想留下一片战略缓冲区域。当时的新中国和苏联虽同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随着我国领袖强硬拒绝苏联在大连驻军以及租借东北的不冻港要求后,苏联高层就对中国的举动非常不满。商议之下便决定对中国的这种“刺头”表现,好好的教育一番。

因此斯大林完全推翻了自己对于维护东北亚和平的承诺,转而支持朝鲜领导人进攻韩国。此时的苏联,如意算盘打的不可谓不响。朝鲜如能打败韩国,韩国的釜山港便顺理成章的变为苏联的海军基地。如果朝鲜败亡,美军则相隔鸭绿江直接与我国形成对峙。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到时必然毫无反抗之力,只能被迫接受苏联在山东及东北的驻军要求。

中国有句老话叫“未来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中国派出的志愿军在朝鲜完成了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是逼着美国签下该国历史上,唯一一份停战协议书。这样的结局可谓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而中国也因此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毫无争议的二当家。此时的苏联,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

随着未指定接班人的斯大林突然离世,匆匆上任的赫鲁晓夫为得到中国的国际支持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签发了一个在今后彻底改变世界格局的文件——《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和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此协定中,苏联决定对中国多达156个工业领域进行技术理论指导、专利有偿赠予以及最终的产业落地。

注意,这里并非无偿赠予,而是有偿赠予。中国为得到这些技术和知识,可谓是掏空了当时的全部家底。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为了完成协议中的对华援助目标,苏联前后派遣了2万名高级专家和顶级学者。携带近百吨的工业图纸及专利细节,来中国进行支援。尽管苏联高层只是将此次援助,看为一次赤裸裸的交易行为。但来到中国的大部分苏联专家却是抱着热忱的社会主义情感,一直在尽量帮助贫弱的中国。

例如:为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空军学校,苏联军校方面派出了“从校长到地勤人员”的全套人马,总计878名顶级专家。哪怕是极为敏感的军事技术,在苏联专家的争取之下也都一股脑的卖给了中国。

再例如:喷气式飞机和苏联主战坦克的整套生产线。甚至连Tu-16轰炸机、米格-21战斗机和安-12运输机的全套专利,也都给了中国。要知道,这3样产品是当时最顶级、最敏感的战略级产品。即便是当下的中国空军,依然还在使用基于这3款机型的改款装备。最夸张的是,其中还包括了一半的核工程图解。

可以说这些东西随便拿出来一样,在国际市场上那都是有价无市。因为一般的军火出售,都是卖成品。几乎不可能将生产技术打包出售,更别提送出去的还是本国正在服役的飞机、坦克的生产线。

类似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在军事工业领域发生着。同期来到中国的苏联工业专家为了能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套相对完善、不怕国际制制裁的工业体系,专挑基础工业进行技术指导。

例如: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学乃至采矿业、机械制造、精密加工等140多个领域,进行手把手、从零开始的教学。

那些被苏联专家培养出来的中国年轻学生,日后大都成为了中国工业领域的支柱力量。而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所建立的一系列国有企业,每一个都是基础工业生产领域的顶梁柱。

如果没有当年这一系列技术的输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会被无限期的推迟。如今可能也就只能达到印度的水准。至于当前我们所拥有的空间站、第五代战机、自建航母等等,更是无从谈起。

据说很多苏联的老专家为了多留一些资料给中国学生学习,当苏联高层要求销毁资料并限期离开中国的时候。他们只是将资料点燃就都离开了,给学生留足了冲进火堆抢救资料的时间。

例如:我们一小部分的核潜艇静音技术、水利勘探技术就是在最后时刻,通过这种沉默的配合抢救出来的。

当时的苏联援华放到现在,就相当于美国将自己的英特尔芯片、F-22战机、还有GPS等核心工业的全套设计以及生产线悉数送出。而且还帮你把工厂建好,就连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也全部帮你搞定。建好之后不会操作也不要紧,美国顶尖大学的两万精英学者直接飞到你家住上个三五年,手把手教到会为止。

这是一种什么待遇?你可曾见过?但我们中国就有幸体验过一次。结果就是农田上成套的现代化工厂被快速建立起来,大批的中国农民放下锄头走进流水线,成为技术工人。甚至连我们自己的战斗机生产线,都冒着烟开始生产了。

为了稳固个人权利,就如此大规模地将国际先进的成套技术拱手让人。这样的场景如今想来依然像是一场梦,整个人类现代史上也只发生过这么一次而已。而我们中国充分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快速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这其中我们少走的弯路、节省的资源和时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苏联援华的举动,帮助我们打碎了本应永远笼罩在我国身上的专利枷锁,最终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

如今随着电气化革命的冷却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人类科技的大框架开始趋于稳定。颠覆性的科技变得越来越稀少,此时哪个国家拥有的专利多、技术壁垒高,就可以以食利阶级的身份轻松享受高水准的生活。

例如:欧洲的空客和美国的波音。近百年来靠着飞机制造这门生意二分天下,一直以来都是绝对垄断的存在。其他国家对飞机的自主研发更是望尘莫及,要知道飞机近十万个零件基本每个都有专利保护,无法绕过。这就是科技壁垒的优势下,令人绝望的事实。在工业制造上先发者的优势无比巨大,足以靠着丰厚的家底彻底锁死后来的追赶者。

很多人把中国奇迹,只归功于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认为庞大的人口红利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如果我们从人口结构、人口数量均不逊于中国的印度来看,建国后的印度可以说是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状态。但彼时的印度 GDP 却从遥遥领先于中国,沦落到如今不足中国的一个零头。

许多人放言未来,印度一定会追平甚至超过中国。在我看来有这样结论的,都是忽略了现代化社会中先发国家对于后发国家拥有的工业文明壁垒优势。

“工业文明”这个词汇,大家可能天天能听到。但是对于什么是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多数朋友可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拿汽车产业来讲,并不是我们将买来的零件组装成汽车,就叫会造车,就叫拥有汽车产业了。

我们都知道,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都是金属材料,比如钢板。但是如果深究就会发现,普通金属仅钢和铁的标号就达100多种。所以想要造车、造船,你得先会炼铁。然后升级为炼钢,再去学会炼不同型号的钢。

有了钢,你以为就完事了?离造车还差得远呢。要想将钢加工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首先你得有工具吧。钢板定型的工具就是冲压车床,冲压车床的制造又需要耐压材料。而且冲压机床工作瞬时所耗费的电量极大,这就需要建造配套的发电厂,而发电厂的轮机又牵扯了上百种专利和技术门槛。有了电力之后,输变电又会成为新的难题。关键做完上述这一切,也仅仅是解决了造车过程中所用的钢铁问题。整车制造过程中所牵扯到的其他产业链,更是不计其数。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很好理解印度为何将IT编程作为自己工业化的切入点。因为编程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相对稳定的电力供应,代码知识的本身才是含金量最高的那一部分。不需要牵扯到太多的其它环节,所以根本就无需担心IT行业的发展会被国家工业体系的其余短板会拖累。

当先发国家开始纷纷捂紧自己的专利口袋时,专利壁垒的铁幕就会将一切潜在的追赶者彻底隔绝。因此来不及上车的国家,就注定会被永远压制在下方。无论这个国家有怎样的人口结构、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在残酷的工业化壁垒面前,就只能乖乖接受自己“二等公民”的事实。

中国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得到了苏联积攒下来的宝贵工业专利和知识,才得以摆脱一穷二白的小农经济,直接跃升为初级工业化国家。与此同时,苏联对于我国的援助其实并非单一现象。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二当家,中国所获的苏联援助既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优惠的。

例如:50年代的民主德国和波兰,得到的援助规模远超我国。即便是弹丸之地的朝鲜和保加利亚,所获的援助也不比我们少。但这些国家是通过出让主权国家的市场支配地位,来换取苏联的援助。

然而一切选择,都有其代价。当你放弃组建完备的本国工业体系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逆向研发、消化技术、改进创新的追赶之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亦是如此。

1991年,远东巨变、苏联解体,失去了上游科技和能源的供养,曾经依附在苏联身上的寄生虫们也鸟作兽散。人民生活水平远超韩国的朝鲜,因为失去原油导致无数机械化农耕设备都烂在了田里。整个国家一夜之间被打回小农经济化时代。曾经坐拥半数黑海舰队、号称全球第五核大国的乌克兰,更是沦为了欧洲的子宫,成为欧、美、俄斗法的棋盘。

小结

历史曾慷慨的赠予一些国家宝贵的机遇,然而基于不同的国情,各国的选择也纷杂不一。单论结果,只有我国抓住了成功完成工业原始积累的历史机遇。而后依靠改革开放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红利,这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完整工业体系。

如今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请一定不要忘记曾经那些英勇赴死的先辈英烈。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盛世。我们还要感恩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个体,感恩那些无论是汶川地震亦或武汉疫情都冲锋在前的最美志愿者们。是他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岁月静好的祥和生活。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直面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制造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骁勇善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富足宽裕。而当下的中国正与美国同台竞技,五千年来我们中国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之上从未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中国   苏联   专利   铁幕   工业体系   工业   朝鲜   原始积累   印度   韩国   壁垒   枷锁   强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