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13 银行不良资产分类标准调整的静态与动态影响分析

B 0013 监管部门对银行不良资产分类的标准改变了吗?(六)

——静态与动态,近期与长远的影响分析

我们将银行金融资产分类标准(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与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20230701实施。以下简称《办法》)进行比较,得出对银行资产及企业经济活动的静态和动态的影响分析,同时,也分析一下近期和长远的影响分析。

首先,静态和动态的影响分析。结论是:静态影响有限,动态夯实信用扩张的质量

静态来看,《办法》只是细化和强化不良认定标准,使银行资产质量更加透明化,会影响监管指标数值,但不会直接很大程度影响银行真实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暴露。因为,很多大中银行已经在前期监管要求下提前消化了《办法》的要求,这些银行的资产总量占全国银行资产总量的70-80%。中小银行中的部分银行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资产总量并不大,而且,还有一个过渡期,可以慢慢消化存在的问题,因此,静态直接影响有限。

动态来看,由于交叉认定条款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部分银行为了避免潜在风险暴露,提前撤离潜在风险主体,这会直接提高相关债务主体信用风险。同时系统性强化和扩大不良认定标准,将提高显现不良生成率和必要的拨备要求,将要求银行体系提升拨备水平,这将影响利润增速和内生资本增长,会降低银行风险偏好,导致银行体系风险资产增速再次放缓,而高宏观杠杆金融经济体系对此比较敏感。因此,动态夯实信用扩张的质量。

其次,近期和长远的影响分析。结论是:近期影响缓慢而平稳,长远影响趋强,持续。

从近期(从2023年7月 1日实施开始到过渡期结束)看,新发生的业务将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认定更加严格,新发生的业务必然导致分类的结果和监管的约束不利于银行的经营业绩,但是,这种影响是缓慢而平稳的。因为,一是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接近四年,正式稿审议通过近三年,银行体系对重要规则变化影响已有提前消化。二是监管避开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包商银行事件、新冠疫情等宏观冲击期,选择在目前经济复苏和信贷高增时期,也使得银行和经济体系更好消化规则变化的可能影响。三是规定了过渡期,给问题银行解决困境提供了时间机会。四是办法在交叉认定制度、重组贷款认定等重要规则上较征求意见稿有所放松,使得冲击不大。因此,近期影响缓慢而平稳。

从长远看,《办法》将风险分类与逾期指标挂钩,不良认定更加客观透明,长期影响是趋强的。而且,是持续的。对银行而言,《办法》所涉及的风险分类问题,背后对应银行资产质量、不良认定和拨备计提问题。资产质量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监管和经营的重中之重,也是银行业估值分化的重要来源。我们预计,随着风险分类标准趋于统一透明化,存量不良问题将显性化,各年度的不良认定和拨备计提力度可能会加大,进而使得财务指标与经营基本面更加贴近,未来银行业绩更加分化,驱动估值分化继续,具有核心负债优势和风险风控能力的银行将胜出。因此,从长远看,影响趋强,持续。

有专家认为,办法的实施有助地产、城投领域存量债务风险的稳妥化解。对于这种观点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用时间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静态   商业银行   银行   标准   动态   不良资产   不良   近期   资产   风险   办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