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FOFY份额申购优惠不断、管理费低至0.15% 专家:关键还得看长期回报率

养老FOFY类份额“促销”持续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月以来,多达10家基金公司先后发布旗下养老FOF新增代销机构并参与费率优惠的相关公告,其中包括多只产品的Y类份额。从产品的管理费率来看,Y类份额最低已至0.15%,还有多只产品在0.3%左右。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增代销机构并实行费率优惠,属于基金产品营销的常规行为。Y类份额费率优惠体现了金融机构让利于民,更实际提升了投资者的费后收益。不过也有观点指出,买基金是为了理财、投资,因此投资者更要看准投资性价比,切勿本末倒置。

Y类份额费率优惠不断

又有养老FOFY类份额新增代销机构并参与其费率优惠。2月25日,上银基金发布公告表示,自2月27日起,投资者可通过上海银行办理上银恒泰稳健养老一年混合发起式(FOF)Y的账户开户、申购、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如上海银行开展费率优惠活动,该基金将自动参加,具体折扣费率、费率优惠期限、业务办理的流程将以上海银行规定或公示为准。

该基金此前发布公告显示,其单笔申购费小于100万元将收取0.12%的申购费率,小于200万元大于等于100万元的金额则收取0.1%的申购费率,金额在200万-500万元之间则收取0.08%。这也意味着,若参加上海银行优惠活动后,相关申购费率可能在基金的原有基础上打折。

总体来看,包括上银基金在内,截至2月27日,2月以来,共有10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养老FOF新增代销机构并参与费率优惠。具体到单只产品,其中包括华商嘉悦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FOF)Y、浦银安盛颐享养老一年混合(FOF)Y等多只养老FOFY类份额。

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新增代销机构并实行费率优惠,可能为基金产品的常规行为,并非最新出现的行业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FOFY类份额的费率优惠并不仅局限在申购费率上,自《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及,“个人养老金基金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设立单独的份额类别,可以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一定的费率优惠”以来,多家基金公司迅速落实。直至目前,新成立的养老FOFY份额仍旧保持着对标母份额的打折情况。

东方财富Choice显示,从2月以来新成立的养老FOFY类份额来看,国寿安保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Y、国泰君安善元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Y管理费率均为0.3%,较A类份额均打5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养老FOFY类份额最低管理费为华夏保守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Y,管理费率低至0.15%,在原有A类份额0.3%管理费率的基础上同样“半价”。

长期收益才最“香”

谈及Y类基金份额费率的优惠,华商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孙志远表示,这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让利于民,促进共同富裕的格局,也实际提升了投资者的费后收益,短期看似不明显,但在中长期的复利效应下则可能会累积出可观的回报。

孙志远举例称,以华商嘉逸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为例,A类份额管理费0.9%,托管费为0.15%,Y类基金份额较A类基金份额享有5折的费率优惠,在不考虑基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可节省费率约0.53%/年,如果持有5年、10年甚至30年,那么这将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并且基金投资收益越高,省钱效果越明显。

“对于养老金投资者,由于资金是退休或达到一定条件后方可领取,投资期限通常为10-30年,较一般用来投资的资金要长得多,理论上这类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强,但由于市场的波动特征,导致很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意愿较低,赚了钱就想落袋为安,人为缩短了投资期限,使得长期收益不高。而通过费用节省的复利效应,刺激投资者更多的长期持有,形成了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能力和长期限资金的完美润滑,让养老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能够匹配其风险承受意愿,进而更好地力争获取市场给予的长期回报”。孙志远解读称。

另一方面,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当前养老FOF数量持续增长且相似类型产品较多,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为了从众多FOF产品中脱颖而出,相关机构可以从降低投资成本,即降低费率方面下功夫。此外,还可以从提升资产配置的回报预期角度出发,增强投资吸引力。

整体来看,当前养老FOF种类丰富。东方财富Choice显示,截至2月26日,已有137只养老FOFY类份额产品,可覆盖预计退休日期为2025-2060年的人群,目标风险水平则包含保守、稳健、平衡/均衡、积极。业绩方面,超九成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率收正。

“不过,从长期的角度出发,投资者更应注重养老FOF长期投资回报率,而不是一味看规模与费率,打折能起到的效果有限”。郭施亮表示。

王群航也指出,对于养老FOF这种超长期的投资行为,没有必要对一至两个月的收益太过关注。此外,买基金是为了理财、投资,因此不能一味盯着费用,更要看准投资性价比。此外,低费率未必一定是好事,更应该看重的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投研实力,切勿本末倒置。

“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未来管理费降低可能会成为一种新趋势。投资者面对养老FOF费率优惠,关键要提升基金识别能力,特别是对管理者的资产配置水平的识别能力,理性看待降费行为”。郭施亮总结称。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管理费   份额   养老金   费率   回报率   稳健   投资者   收益   关键   机构   基金   专家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