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他们在离地面近60米的空中给大桥做“体检”

宝成铁路作为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火车沿着嘉陵江行驶,一路翻越秦岭。线上的清江2号大桥扼守了宝鸡到成都方向的咽喉要道,不仅如此,它还是整个宝成铁路南段最高、孔跨最大、养护最难的一座拱形桥梁。

作业负责人冯军班前点名和技术交底

清江2号大桥自1958年建成通车以来,至今已经是第65个年头,也是雁门镇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当地居民更习惯性地称它为“雁门大桥”,它也一度成为当地人坐火车走出大山、沟通外界的“连心桥”和“便利桥”。

守护这座大桥的,是绵阳工务段竹园坝桥路检查工区的10名90后“桥梁医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其中29岁的冯军,是这支青年队伍的领头人,是工区里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是绵阳工务段最年轻的技师。

作业人员步行到达清江2号大桥

工区虽几经更迭变迁,但他们与这座大桥日夜作伴的“亲密关系”从未改变,为了保证大桥和列车的安全,他们要经常给这座大桥做“体检”。

“大家都对今天的作业内容清楚没有?安全注意事项是否明白?”天刚蒙蒙亮,工长冯军就已经开始进行点名分工和作业前的技术交底,他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对清江2号大桥进行“问诊”。

作业人员进行下桥前的准备工作

到达桥面后,虽然已是立春时节,但在离地面58.8米约有20层楼高的清江2号大桥上,寒风依旧凛冽。特别是列车呼啸而过时,冯军和工友们还是会禁不住的打个寒颤。

作业人员在桥下检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上桥检查时他们的衣服不能穿得太厚。冬天山区里的气温平均在0度左右,在高空中作业又伴有大风,他们的脸颊常常被冻的通红。在他们作业的过程中,桥梁的钢体不时传来“叮叮铛铛”的声音,奏成了初春时节的交响曲。“我们工区都是年轻的职工,刚开始上这种高大桥梁,大多数人还是很怕的,后来慢慢检查多了,就不怕了。”冯军介绍到。

检查到拱圈顶部,正好一列火车从上面经过,桥梁也随之开始摇晃,冯军嘱咐作业人员一定要抓紧栏杆。火车通过后,冯军就第一个沿着自制的钢筋楼梯往下继续检查,看似斯斯文文的他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几分钟就到了梁底。

作业人员下桥作业

“因为是高空作业,我们的职工都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极高的心理素质,别看他们都是90后,他们都已经在日常作业中练就了细致入微的“火眼金睛”,桥梁上一丝一毫的异常都瞒不过他们。”跟班的车间主任文胜权介绍道。

“检查时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对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仔细。”在这位90后年轻工长冯军看来,大桥的全面检查,不仅考验着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更需要具备的是超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据了解,为了确保对桥梁设备进行准确的检查和“诊断”,一个班下来,冯军和他的工友们要在身上捆满10多斤重的安全装备工作近6个小时,走行2万余步,对于拱圈、桥墩、立柱等关键部位,他们还会放慢速度仔细进行检查,从不遗漏和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地方。

图为作业人员检查车下设备安装情况

“我是2015年7月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来,随着老师傅慢慢退休,年轻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我和我的工友们一直在这里坚守,我们90后已经长大了,该我们接力了,守护大桥安全的决心永远不能改变。”工长冯军坚定地说道。

清江2号大桥下流淌的河水和和绵延千里的铁道,都见证着这群“桥梁医生”的坚守和付出,他们用专业的素养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守护着宝成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作业人员列队迎车


通讯员:白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大桥   嘉陵江   清江   拱圈   绵阳   工务段   工长   工区   工友   作业   会客厅   桥下   桥梁   地面   铁路   火车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