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博泰赴港上市,“输液大王”刘革新父子“三发驱动”完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川宁生物创业板上市近2个月后,“输液大王”刘革新父子有望怀抱3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科伦博泰将赴港上市。

“人生是一辆单向飞驰的列车”,若再把“输液大王”封号放到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头上,恐怕有欠精准了,因为他已经宣布:“三发驱动”战略完胜!

“输液大王”有望怀抱3家上市公司,科伦博泰赴港上市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

去年12月27日,科伦药业分拆子公司川宁生物(301301.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才2个月不到,又有一家分拆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赴港上市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若能成功上市,有“输液大王”封号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与总经理刘思川父子,有望怀抱3家上市公司。

据《证券日报》消息,科伦药业于2月22日公告称,今日获悉,公司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2月15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已于近日取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许可受理函(受理序号:230240)。

中国证监会对科伦博泰提交的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材料,经审查符合法定形式,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据悉,本次发行上市事项,尚须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及其他监管机构的批准。

去年12月分拆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川宁生物,系科伦药业旗下主营抗生素中间体的控股子公司;而此次启动赴港上市申请的科伦博泰,则是公司下属生物创新药研发、生产、上市及国际合作业务的主要平台。

科伦药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

科伦博泰若成功实现分拆独立上市,即便目前尚未盈利,且研发投入较大,若公司在香港上市,除了获得较好的估值,也能一定程度分解整个集团研发投入压力,对于推动刘革新的“三发驱动”战略,是个很好的推力。

“人间至此冬色尽,春暖花开不久时”,在上月向员工发出的新春慰问信中,刘革新说,“人生是一辆单向飞驰的列车”,他更宣布,“2022年也是科伦的天启之年,‘三发驱动’战略完胜!过去艰难蓄积的崛起元素已经冲破临界点,新格局和新力量的序幕由此拉开。”

所谓“三发驱动”,即多年来科伦药业形成的“大输液+抗生素+药物研发”三发驱动的战略格局。科伦药业,号称“输液大王”;川宁生物,生产硫氰酸红霉素和头孢系列中间体,专注于抗生素领域;而科伦博泰,则侧重于研发创新与国际合作。

自创业以来,科伦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近百亿元,先后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容量注射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22年,科伦博泰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全国唯一布局的“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令掌门人刘革新最为开心的是,科伦博泰一年三次与默沙东达成总金额将近118亿美元的三笔重大授权合作,照刘革新在新春慰问信中的话,被业界誉为“核弹级利好”。

科伦与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的合作,有较长的历史。去年达成总金额近118亿美元授权合作,不但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授权交易史上排名第一,而且荣登全球制药行业授权交易合作2022年TOP10排名榜首位,也一举把科伦推到国内创新药研发领域第一方阵。

一辆单向飞驰的列车,续航力最重要

刘革新

2022胡润百富榜上,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上榜身家为201亿元。

生于1951年的刘革新,原籍湖北武汉黄陂区,有6个兄弟姐妹。客观来说,刘革新自幼成长于四川,他也算是个四川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教书,在刘革新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四川成都。

刘革新说:“人生是一辆单向飞驰的列车。”在创业上,他有点儿大器晚成,因为在45岁前,他是一位职业经理人。1985年,刘革新完成了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课程,时年35岁;到1992年,他成了中美合资四川奇力制药总经理。

早期,刘革新也捧过“大锅饭”,曾分配在一家国营药厂,1992年“跳槽”到合资药企奇力制药。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中)、创始股东代表潘慧女士到生产基地

1995年这一年年底,由于不满合资美方老板们对中国员工的“不公”,刘革新离开了供职多年的这家合资药企,与他一道赌气出走的,还有时任副总经理程志鹏、时任财务总监潘慧,后来,三人就成了科伦药业“创始三剑客”。

1996年3月,也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适逢医药产业投资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刘革新与创业伙伴们到了新都,对一家胶囊厂进行技术改造之后,创办了科伦药业之前身——四川科伦大药厂。

45岁的刘革新,踏上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列车,至此,这辆列车成了一辆单向飞驰的列车。公司草创之初,整个大年三十到春节初一,留在厂里过年的刘革新,陪伴他的是身边的一只小狗,还有凛冽寒风、不远处古庙鸣响的晨钟。为了筹办资金,刘革新的妻子四处帮他借钱,娘家人几乎都借遍了。

创业难,创业难,创成事业如登山!以前,刘革新曾被人起了个外号“五当(武当)弟子”,在业内,他以强势和血性著称。不过,年岁大了后,他的心态平和了,火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他曾在受访时坦言,最让他自己头疼的缺点就是急躁。

说起“五当弟子”,有个说法。当年不少医院急需儿童输液,刘革新调动所有力量投入其中,后来产品投产,项目一举实现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五当奇迹”。1999年,GMP异地扩建的科伦,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输液基地,一举成为“输液大王”。

若没有刘革新的科伦,也许就没有后来国内输液行业的大集中。2010年,科伦药业成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到2022年科伦“天启之年”,大输液、抗生素和创新药,成了驱动科伦飞驰列车的三台发动机,也就是常说的“三发驱动”。

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

飞驰的列车,速度固然很重要,续航力更是第一位。一个企业永续经营,除了强化公司治理,锐意变革求新,关键在传承。

一代会老,二代当立,这几年来,“药二代”接班传承,成了市场瞩目的焦点。光阴如梭,刘革新之子刘思川接棒总经理,走向事业前台已是第8个年头了。年轻是最好的资本,也是承负着挑战与使命。若此番“科伦博泰”成功赴港上市,可视为80后“药二代”刘思川之一大接班成效。

2015年9月8日晚,科伦药业一纸公告,把80后科伦少帅刘思川推上了总经理宝座,也正式跨入了“扶上马、送一程”传承历程。

科伦药业总经理刘思川

刘思川,生于1984年,在成都七中读书时,他被父母送往英国留学。23岁那年,归来后的刘思川就进入科伦,在父亲身边做一名助理。

刘思川小时候的梦想,是考古。对于“药二代”传承接棒,他的父亲刘革新以前曾说:“核心接班人的定位要越早越好!”“如果第二棒跑不好或是不能产生众望所归的接班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困局。

有趣的是,刘思川与另一位“药二代”、羚锐制药少帅熊伟不仅同龄,而且同是31岁时接棒公司总经理。刘思川是2007年成为董事长助理,进入接班人培养规划,2009年6月出任公司董事时,年仅25岁。2012年7月,刘思川升任公司副总经理,2015年9月成为总经理,至此,科伦药业跨入“父子档共治”时代。

此次,科伦博泰欲赴港上市,可说是刘革新第二次与港交所结缘。科伦药业早期拥抱资本市场曾一波多折,早于2005年,刘革新就开始筹措启动科伦药业赴港上市,第二年也试图借壳出海美股市场,均无果而返。其原因颇多,包括品牌知名度不高,毕竟那时科伦在巴蜀盆地,加上大输液属于处方药,无法打广告,造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大王   证监会   子公司   中国   父子   药业   董事长   列车   当年   总经理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