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由盛转衰最关键事件

平王东迁:周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他将王都从镐京(今西安)迁移到洛邑(今洛阳)史称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是周王朝两段历史的分野,周平王东迁前的周朝是为西周,东迁后的周朝是为东周。周平王东迁前,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周朝国势鼎盛。周平王东迁后,周朝国势衰微,诸侯相继称霸为王,开启春秋战国时期。

此外,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夷狄入侵后的迁都事件。此后,中国历史上诸多王朝在颠覆之时,会以迁都的方式续命,并且由盛转衰。

周平王像

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

首先,核心原因是西周末年的犬我入侵。

当时,周幽王废后的父亲申侯愤怒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因此联合外族犬我入侵镐京

周幽王之所以惹怒申侯,其一,是由于周幽王启用奸人琥石父掌管政务,自己则终日游手好闲不理国政,于是贵族与百姓产生强烈的不满。其二,则是因为周幽王宠爱褒妙,废正室申后,太子宜白,改立褒蚁为后、伯服为太子,因此引起了申后族人姜姓与褒蚁族人妙姓之间的内斗。此外,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假装有敌军入侵,让诸侯全部扑了个空,周幽王自始失信于众。

褒姒像


犬戎入侵之后,搜刮大量金银财宝,还强抢美女,使得镐京变得残破不堪,因此,后来被申侯扶持继位的周平王,开始考虑迁都事宜。

其次,镐京附近自然灾害极为严重,西北关中连年干旱,洛、泾、渭枯竭,岐山也有常年的地震灾害,民间困苦不堪,镐京也在地震之下,许多宫室遭到毁坏,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

周平王之所以选择洛邑作为新王都,是因为当时周公为了控制殷商遗民,曾在镐京以东建立了东都洛邑,以此作为陪都,因此洛邑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都城,不需要再兴建新的王城,于是,洛邑对周平王来说是一个极好迁都的选择。

大戎入侵


那么,平王东迁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平王迁都前,主要工作是拉拢亲近的诸侯国,协助迁都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周平王是由申侯扶持而即位,不免有“认贼作父”之嫌,大多数诸侯不愿意拥戴他,而是拥戴叔父周携王。

第二,犬戎入侵后,国力受损,东周王室极为贫困。


因此,周平王迁都需要诸侯国的援助,并且借机牵制周携王的势力。

平王迁都时,出面拥护周平王迁都的乃是秦国、晋国与郑国。

秦国在周孝王时,作为养马功臣被分封在秦地,不算是诸侯国,但因为距离镐京最近,非常适合拥护周平王东迁,以此换取周王的认可,提升原来的地位。

晋国则与周平王达成协议,杀害周携王,与周平王平分政权,并且换取更多的封地,于是后来的晋国能够拥有庞大的领土。

郑国则是洛邑边上的小国,获周宣王封于郑,其目的与晋国一样,都是为了分得王政并且扩张领士,因此协助周平王迁都。

春秋局势图


平王迁都后,帮助平王的诸侯国借机坐大,藐视王权,使得周王威望下降,沦为任诸侯宰割的境地。

比如,周平王想要将政权分一部分给国,引起郑国的不满,为了平息郑国的怒火,平王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交换人质。后来,周桓王起兵对付日益嚣张的郑庄公,郑庄公居然射中桓王的肩膀,击败了王师,并且借机称霸。这在西周完全不可能发生。

春秋时,郑国是春秋第一个崛起的诸侯国,改变了周代本来天子为尊的样貌。后来,齐柜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即春秋五霸,其中,唯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使得周天子获得颜面。但在战国之后,正式礼崩乐坏,秦、齐、楚、燕、韩、赵、魏合称战国七雄,互相争权夺利,东周灭亡之后,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国都正式撤离洛邑。

春秋五霸

平王虽然考虑了时局与地利的因素,期望扎根洛邑能给周朝带来全新的气息。但是,犬我入侵使得周天子大失人心,而诸侯的崛起也使得周朝内斗无法停止。因此,平王迁都主要帮助秦国、晋国、郑国崛起,对周朝本身,则只是多了些苟延残喘的时间。

秦国、晋国、郑国三个诸侯国在获得利益之后,并没有帮助周天子巩固政权,而是借机出来争夺天下,直到最强的诸侯国称霸中原,取代周朝,成为天下的新共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周朝   晋国   东周   秦国   王朝   国势   西周   诸侯   政权   春秋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