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读后感1

看这本书时,我思虑的正是我女儿的未来。

作为第一代出生于大城市的独生女,成长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重男轻女。尽管小时候我妈偶尔会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那时候我并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因为我是独生女,这种家庭结构让我天然的认为父母是我永远的后盾,我是父母晚年唯一的依靠。第一次感受到歧视,来自于就业。用人单位担心女孩子结婚生孩子影响工作,招聘育龄期女性时格外慎重,面试时总被问这类问题:有男朋友了吗,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家里有人帮忙带孩子吗……。那时候我是真没男朋友啊,但苦于难以证明自己。生完两宝,过了那个年龄段,这种歧视缓解了。加之我事业发展总体平顺,家庭还算幸福,老公和公婆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重男轻女、女性困境对我来说挺遥远的。

但最近这十年,我透过网络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女孩的出生并不被期待,她们可能被父母堕胎,出生后可能被遗弃;也可能早早辍学打工赚钱养家,供兄弟读书;她们可能被洗脑养成扶弟魔,一辈子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骚扰;她们结婚时,可能被父母索要高额彩礼,陪嫁很可能只有两床被,仅仅因为父母觉得女儿是赔钱货,要收回成本。她们也不被老公、公婆善待,据统数据显示,30%的已婚女性曾经遭受过家暴;她们可能要和公婆同住,要融入一个新的环境,终其一生都可能被婆家视为外人,而男性却可以一直躺在父母的臂弯里;她们被逼着生儿子;新婚姻法着力保护婚前财产,而这些女孩子根本没有婚前财产。一方面,她们得不到娘家的任何资助;另一方面,她们结婚时往往很年轻,婚前并没有积累足够的积蓄,或者她们的积蓄被拿去扶弟了。这样的婚姻法,理论上很公平,但实际上却间接加剧了这部分女性的困境,导致她们离婚时几乎是净身出户。她们不要孩子抚养权,舆论批评她们狠心,仿佛孩子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她们要孩子抚养权,又面临没房子没存款没人帮忙带孩子的困境,她们不工作就没钱养孩子,她们照顾孩子就没办法工作。何不带着孩子回娘家呢?很难,重男轻女的家庭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娘家,其实是兄弟的家,并不是女孩子的后盾。

在网上,要彩礼会被骂物质、卖女儿,但被骂的永远是女孩、岳母,几乎没有人骂岳父和兄弟。他们真的无辜吗?也没有人骂重男轻女。而彩礼的存在,恰恰是重男轻女的产物。如果大家不觉得女儿是赔钱货,不觉得养女儿亏,怎么会想着要彩礼回本呢。如果女孩子能享有公平的财产继承权,她就有了后盾,就不会缺乏安全感,也就不会通过彩礼获取安全感。当男性指责要彩礼的女孩子——找你娘家要安全感去,他们会和自己的姊妹平分财产吗?不会。当每个有姊妹的男性都不同意和姊妹平分家产时,所有女孩都不可能通过娘家获得安全感。这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性的矛盾。

有时候,网上的厌女言论让我震惊,我会被激怒,控制不住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和厌女者在网上互怼。随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我开始认真思考女性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女性面临的困境、歧视、不公平。未来,我的女儿会生活在一个对待女性更友善的世界中吗?我这个母亲该做些什么。抱着这些想法,自2022年伊始,我开始在书籍中寻求帮助。我先后阅读了《雄性衰落》(美)菲利普·津巴多、《看不见的女性》(英)卡罗琳·克利亚多·佩雷斯、《东京贫困女子》(日)中村淳彦、《基层女性》(中)王慧玲。今年春节期间看完了《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看不见的女性》让我感到压抑,我没想到“歧视”以这种形式将我们包围——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领域中缺乏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数据。比如医疗领域、AI领域。过去一百多年,现代医学研究、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研究等等都是围绕雄性动物和男性身体展开的。这导致很多研究结果,比如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医学治疗指南,更适用于男性,对女性不太适用。比如心肌梗死,女性在心肌梗死后被误诊的可能性比男性高50%。部分原因是女性通常不会出现医学界所说的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好莱坞胸痛(胸口和左臂疼痛)。这一症状在男性患者中出现的概率在80%以上,而仅有八分之一的女性会出现这个症状。AI领域,AI学习的数据库,也主要以男性数据或男性产生的数据为主,以至于AI也出现了歧视女性的问题。比如,当你搜索医生时,通常会出现男性形象,尽管我们国家2021年执业医师中女医生占比高达47.9%,其中在医院的执业女医师占比46.4%(数据来源于《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另根据七普全国人口数据,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76%)。当男女医生比例接近1:1时,AI搜索出的医生形象仍然以男性为主!!AI领域的女性数据缺口问题,无形中进一步固化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在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男性,他们固执的认为所有行业的精英都是男性,所有高薪工作都是男性在从事。甚至不乏如下言论:男性在各方面碾压女性。你把数据摆出来驳斥他们的谬论,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气急败坏的说“好好好,你们女人最厉害”;要么继续挑毛病,比如:虽然女医生不少,但专家基本都是男性。统计年鉴里的确有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称的数据,但没有对应的性别数据。所以他们哪来的自信坚持“专家基本都是男性”?

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卫生人员数据


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医院人员数据


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主要指标解释

还有教师行业。虽然教师工资并不高,但福利待遇还不错,退休工资较高。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阶段女教师比例很高。于是,对女性的歧视演化为“虽然小学女老师多,但初中高中男老师就多了,到了大学基本都是男老师”。他们的弦外之音是女人脑子笨,教教小屁孩还行,孩子大了就教不了了。而实际情况呢?2021年高等教育阶段女老师(专职教师)占比52.12%,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女教师占比49.59%,数据来自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再次强调——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76%!从人口比例角度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女教师占比其实已经超过了男教师!每次看到网上普信男的言论我都感到很无奈。女性想要的仅仅是正视,不吹捧、不贬低,为什么那么难?

教育统计数据


教育专职教师数据


在校生情况数据

中国的女权运动也让我感到郁闷,完全跑偏了。网上的女权可以总结为2句话:三千配得上三万,要彩礼有理(对彩礼,我的态度是反对高额彩礼,反对女方父母克扣彩礼,对于底层非独生女来说适当要点彩礼可以接受)。这根本不是女权。我心中的女权是:正视女性,正视女性的生育贡献,给予女性平等的机会,女孩子也可以有星辰大海。在各种决策中正视到女性的权益,征求女性的意见,倾听女性的声音。

#关爱女性#​#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女性   彩礼   重男轻女   女权   读后感   娘家   男性   女儿   父母   孩子   科学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