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所林建宁:2023中国医药经济将增速反弹,四大潜力赛道受关注

疫情三年,医药经济进入调整期,但发展韧劲仍在。“预计2023年,中国医药经济将开启增速反弹的高质量发展新进程,在经济基本面平稳复苏的前提下,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预测增长8.9%(统计口径不含器械);预测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3062亿元,比2022年增长9.1%。”2月20日,在珠海横琴举行的第34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对近三年我国医药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发布对2023年医药制造业的新预测。

在林建宁看来,过去三年进入调整期,原料涨价、终端失速、资本退潮,然而挑战之下,医药经济的转型升级没有停步。

从企业结构看,我国医药工业生产企业100亿以上级别的营业收入占比已经从2016年的13.7%提升到20%,利润占比从12.9%提升到约18%;其中制药前十强的集中度已经超过16%,头部企业在危机中稳健增长,拉动医药坚韧增长的第一矩阵已经形成。

根据“财富500强”披露数据显示,中美制药头部企业(以各领域第1名为例)的规模比从十年前的1:23提高到如今的1:3,中美药品流通头部企业的规模比从十年前的1:8.4提高到如今的1:2.4,中美药品零售连锁头部企业的规模比从十年前的1:188提高到如今的1:80,中国医药主流企业成为实现制药强国梦的排头兵。

从区域格局看,国内已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为核心,特色产业园区协同分布为特征的集群式格局。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不断提升药械制造业格局,将会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航标旗舰。

“对比2019-2022年,虽然个别年份增速进入低谷,但是医药经济规模总量稳中有升,后续增长有韧性;企业结构及区域布局升级,集约化态势已显现;终端业态更迭,用药刚需不会萎缩;创新投入加码,头部力量正全力追赶国际前排,中国已经是制药大国,正在向着‘大而强、大而优’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所对2023年医药经济的反弹预期比较乐观。”林建宁表示。

在预测发布的同时,林建宁也为与会企业点评了2023年中国医药经济的活力新赛道:

第一是第四终端持续放量。预计2023年,第四终端医药销售额有望突破3500亿元,增长约23%。

第二是药械融合快速发展。国际制药巨头均已涉足数字疗法,并在超过22个细分疾病领域进行数字疗法相关业务。

第三是CDMO保持较高的市场景气度,国内药品创新的专业分工将会更加细化。

第四是人工智能(AI)引燃的药物研发效率革命。ChatGPT近期的爆火,使得AI+医药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吸引资本关注。国内AI技术应用,主要还在药物研发阶段,参照之前国际上流行的统计口径,AI预测临床试验成功的准确率约为87%,让药物发现时间缩短40%,让药物临床试验时间至少节约50%。在林建宁看来,未来AI将改变世界,也必然会重塑医药生态。

【记者】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健康生活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中美   药械   经济   终端   赛道   口径   十年前   头部   制造业   格局   药物   潜力   规模   药品   我国   医药   企业   林建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