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泉:岁月如歌,爱在流淌

郭光泉,男,196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中共党员,现任张格庄镇民政助理。

1987年,张格庄镇敬老院成立,郭光泉一直负责敬老院的具体工作,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甘当孤寡老人的勤务兵。敬老院最多时接纳孤寡老人约60人,这些人当中有10个是生活不能自理或身有残疾的老人。为更好开展工作,他针对每个对象都制定了合理的生活起居安排,无论何时,无论哪个老人有什么需求,他总能想方设法让老人达到心愿。在他能力之外实在无法解决的,他也会千方百计劝慰老人,用其他形式转移老人们的注意力,让每个入院的对象都能感到家的温暖。

1995年腊月的一天晚上,大雪漫天飞舞,郭光泉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区民政局的同志抱着一个弃婴站在面前,他默默接过孩子,一整晚没有合眼。之后,又有两个弃婴陆续送到郭光泉手中。1996年秋,他一手创建了福山区儿童福利院,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了进去。孩子从最初3人到最多时25人,残疾较轻的7个孩子已被领养。

多少次起早贪黑,多少个春夏秋冬,郭光泉十几年如一日悉心地照料着孩子们。当孩子用稚嫩的嗓音喊出第一声“爸爸”时,行伍出身的郭光泉泪流满面。孩子个个残疾,敬老院那面也需要照料,实在忙不过来的郭光泉,自己花钱雇了一名保育员。每逢过年换季,他都领着孩子买新衣服。郭光泉对孩子无微不至,对自己却十分苛刻,七、八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

孩子穿衣、上学、看病,处处用钱,如何挣钱撑起“家”、养活孩子,郭光泉费尽了脑筋。光泉同志是全镇出了名的“车轴汉子”。八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练就了一副“铁身板”。他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猪圈、建鸡舍,一车车运沙运石,一锨锨平整,从五、六里外的山上挖土、填土,将福利院内外的5亩空地改造成果园和菜园,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乐观、能干的郭光泉,付出并快乐着,几年下来,福利院的诸多问题解决了,但是光泉同志这个“铁身板”也逐渐跨了下来,三十多岁时己满头白发,皱纹爬上了沧桑的脸颊,腰腿也时常作疼。

孩子一天天长大,郭光泉心思越来越重。为了孩子能健康地踏入社会,他想尽办法,操尽了心。数不清多少次的奔波,他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和医院,为孩子们治疗。在郭光泉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抚养过的25个孩子中,有8人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做过手术,有3人在南京接受过治疗,有2人在北京接受过治疗。每到外地做手术,郭光泉总是自己亲自陪同。

2013年,福利院的孩子都转到了烟台市儿童福利院,但是每年过节和寒暑假他们都会回到张格庄看望“爸爸”,福利院最大的孩子已经在芝罘区残联就业,提起他,郭光泉欣慰不已。

孩子们离开以后,郭光泉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转移到了敬老院,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每一位老人,每年重阳节,他都会为敬老院老人买一个蛋糕,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镇党委、政府将他们交给我,我就要负好责,当好勤务兵,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快乐。”2019年,敬老院的老人们都被转移到福山区九如城康养中心进行统一照料,近60岁的他也闲不下来,至今还在为张格庄镇的各项民生事业忙碌着。

郭光泉用绵绵无尽的爱,为一个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孩子和孤寡老人撑起了一片蔚然的天空。曾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和烟台市“模范公务员”“民政工作先进个人”“残疾人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月出   福山   勤务兵   烟台市   孤寡老人   身板   山东省   福利院   无微不至   多少次   残疾   敬老院   老人   岁月   同志   孩子   郭光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