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邪门的机构,官员见了直哆嗦,锦衣卫见了绕道走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

加强皇权、驾驭朝野的太祖之策

在明朝期间,封建皇权发展到了巅峰阶段。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把所有活都揽在皇帝身子,由皇帝一个人干,集所有治国治军大权于一身。

皇权高度集中之后,明朝皇帝无疑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力的皇帝。

站得越高,也就意味着摔得越惨!

站在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谙此道。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问题,从而实现,既要大权在握,又要避免被下面人架空,成为真正孤家寡人。

朱元璋思考之后得出的答案是,建立一个完全效忠于皇帝一人的特务组织——锦衣卫,由锦衣卫来当自己的耳目,上察百官,下驭万民。

自老朱开了特务统治先河之后,其子孙不但完全继承这一“优秀传统”,更是不断“发扬光大”。

整个明朝成了中国历史上特务统治最为盛行的朝代,特务政治也成为有明一代最鲜明标签之一。

设立锦衣卫

布衣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子孙千秋万代永享皇权,特设皇权拱卫司,成为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

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才正式改置锦衣卫。

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活动。

锦衣卫首领一般称为锦衣卫指挥使,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可进行不公开审讯。

锦衣卫一度权势熏天,成为大明官员人人畏惧的存在。可是锦衣卫辉煌持续不久,便被朱元璋废除。

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推翻建文帝自己干皇帝,为了巩固这个抢来的皇位,朱棣发现还得需要借鉴老头的智慧,于是又重新恢复了锦衣卫。

此后,明朝锦衣卫一直延续至1661年,南明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正式宣告结束。

清朝入关以后,一度仿效明朝制度,也设立了清朝的锦衣卫。顺治二年,改称銮仪卫,专司天子仪仗。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设立东厂、西厂

心思缜密、生性多疑又心狠手辣的朱棣,可以说是性格、作风最接近朱元璋的。恢复锦衣卫之后,锦衣卫马上成为明朝人人望而生畏的特权机构,权力被无限放大。

此时,朱棣为了达到权力平衡,防止锦衣卫一家独大,威胁皇权基础,又设立首领为太监的东厂这一特务组织。朱棣这一招,果然很管用,立即将锦衣卫给收拾服帖了。

明宪宗时期,锦衣卫在与东厂的博弈中,锦衣卫这一老牌特务组织,已经完全沦为东厂太监的鹰犬,同流合污了。

自此,东厂、锦衣卫几乎变成一家了,而且锦衣卫唯东厂大太监马首是瞻,原本的两相制衡的局面被打破了。明宪宗再次嗅到皇权的威胁。

为了再次实现权力制衡,明宪宗又利用另一批忠于自己的太监,设立了另外一个由太监掌权的特务组织——西厂。

明宪宗一朝,东厂、西厂、锦衣卫三大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正式组建完成,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这种三驾马车的分权制衡模式,被后世合称“长卫”,成为拥有缉捕、审判、执行的绝对权力机构。

最邪门的组织——内厂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三权分立制衡的架构,让明朝皇帝牢牢掌控着最高权力,文武百官、天下万民尽在皇帝一人掌控之中。

可是到了明武宗时期,这个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又发明了新玩法。明武宗一生“青史留名”的后世一般认为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称为"豹房",每日游乐其中。这也成为后世一直指责的主要污点。

第二件事,就是取得"应州大捷"。武宗朝,蒙古小王子部寇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指挥作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这也成为武宗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当时,明武宗每日在豹房玩乐,无心政事。可能是觉得自己要同时听东西厂、锦衣卫三家的汇报有点麻烦,浪费了他在豹房玩乐的宝贵时光。

于是,明武宗脑子一转,决定设立一家更牛、更厉害的机构——内行厂(也称作“内厂”),并且,刚好可以派自己最喜欢的八虎之一——大太监刘谨任首领。

这样自己就可以边玩乐,边听陪他玩乐的刘统领汇报了。

明武宗设立的内行厂,最牛的地方在于除了监察臣民之外,还可以缉捕审讯“厂卫”,成为特务中的特务、谍中谍。内行厂的设立,使得锦衣卫、东西厂番子遇到都要绕道走,唯恐避之不及。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内行厂设立后,明武宗自己是爽了,只用听刘谨一人汇报工作就行了,但是大明的官民就都遭殃了。

刘瑾在武宗面前是乖巧的奴才嘴脸,但是在别人面前,就是权势滔天、一人之下的恐怖存在,内行厂几乎是看谁不爽直接审讯关押,一番酷刑之后,不招也招了。

因此满朝官员一见到内行厂的人办事,自顾自都吓得浑身哆嗦,胆小的直接吓尿。害怕被内行厂找上门的,无奈只得纷纷贿赂刘瑾,花钱消灾。

内行厂首领刘瑾,短短五年内便贪赃6000万两白银。又因内行厂不断残害忠良,欺压百姓,引起朝野震动,人心惶惶,5年后,明武宗不得不宣布撤销内行厂,凌迟处死太监刘瑾,并没收其全部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明朝   锦衣卫   大明   皇权   邪门   特务   内行   太监   官员   皇帝   权力   组织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