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城市观察之宁波丨新材料,强产业,壮集群


在喊出“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口号后,宁波打造浙江乃至全国新材料产研高地的雄心愈发显现。


作为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甚至可以和能源并称为文明的两大基石。


而材料领域的推陈出新则对技术进步、制造业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特殊金属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已经成为产业前沿的竞争焦点。


发展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也已经成为各国推动新材料发展和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


在我国,宁波新材料产业集群俨然已经成长为该领域的标杆性集群,尤其是在2021年喊出“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口号、印发《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后,宁波打造浙江乃至全国新材料产研高地的雄心愈发显现。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现状


新材料(New Material)是指新出现的或传统材料改进后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


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近6倍。新材料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累计达到7个


据工信部预计,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总的来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各有侧重,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依托区位、产业、人才、技术等优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承担着新材料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等功能,形成了一批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设施齐全,物流运输网络发达,已经成为中国新材料的重要研发、生产和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拥有最多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地区。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


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凭借着传统材料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丰富形成了以材料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北地区依托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形成了服务于重大装备和工程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2022年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囊括了对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


根据《方案》,到2030年,上海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在材料领域,上海将重点布局浦东、宝山、金山等区域,提升产业转化承载能力,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1、高端膜材料:提升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能力,突破高端分离膜技术,研发攻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及专用树脂、体外膜肺氧合器用中空纤维膜、5G/6G天线用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膜、高导热石墨烯薄膜等原材料及成膜技术。持续推进高端锂电池用膜材料、新型显示用光学膜、集成电路离型膜等材料技术迭代和产业化。


2、高性能复合材料: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布局极端环境纤维、生物医用纤维、人工智能纤维等方向。加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研发,支持粘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纤维等制备技术与工艺提升,攻关核心催化材料,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量产技术。研发能源转化及存储纤维、变色纤维、形状记忆纤维和致动纤维等应用技术。持续攻关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高端医用可降解合金等技术。


3、非硅基芯材料: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发展,持续提升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晶体制备技术能级和量产规模,积极布局宽禁带半导体晶圆制造工艺技术,增强宽禁带半导体芯片产品设计能力,扩大产品应用领域。积极推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基芯片材料,半导体二维材料等未来非硅基半导体材料技术研究和布局。


而珠三角的代表性城市则当属深圳。


2022年6月30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出《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其中,深圳的材料产业突破将重点瞄准以下七大领域:


电子信息材料领域,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衬底材料、封装材料中短板材料、光刻胶及配套材料、湿电子化学品。


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突破高转化率太阳能电池材料、高容量高性能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性能的氢燃料电池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领域,重点突破植介入治疗器械及关键原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组织修复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领域,重点突破高端装备配套结构性金属材料、轻质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领域,重点突破多功能玻璃、保温防水材料、室内健康功能材料。


高分子材料领域,重点突破高性能膜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端工程塑料。


前沿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二维材料、3D打印材料、超材料、相变材料。


空间布局上,在宝安区、龙岗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在坪山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布局生产制造环节,在罗湖区、光明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其中光明区建设技术创新加速转化示范区和新材料应用示范区,宝安区建设半导体关键材料核心区,龙岗区建设低碳材料核心区,坪山区建设新能源材料核心区,罗湖区建设金属和绿色建筑材料创新总部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高端电子化学品园区。


鼓励建设新材料产业特色园区,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创新要素、突出专业特色,高水平、高标准打造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市级新材料产业园区,集中建设配套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产业园区。


《计划》将发展目标定在2025年,届时,深圳全市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培育出新能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百亿级材料集群,电子信息材料、前沿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深圳全市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完善,建成一批大科学装置、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力争建成1-2个省级及以上创新中心、1-2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在关键重点技术上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原创核心技术,布局一批关键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产出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


革新材料设计、研发、验证、应用的模式,打造完善的新材料企业“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体系,孵化成功一批原创性项目,成为全球知名的新材料创新技术快速转化示范区。



▍宁波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新材料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大万亿产业之一。宁波作为浙江省和长三角的代表城市,以及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在推进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及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已初显成效。


2021年宁波市全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3,275.9亿元,同比增长38.2%,位列浙江省首位,约占全省规模的30%


2021年宁波市新认定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32家;新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企业研究院6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5家。


2022年,宁波市R&D经费增长1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发展态势良好。


2022年度,省科技厅对在宁波的省部属单位共支持各类省级研发攻关计划材料领域相关项目59项,省级财政补助经费7,818万元,研发总投入16,13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协议书,建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022年7月24日,我国天宫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搭载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其上就覆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制的系列特种功能防护涂层/薄膜材料。


截至2022年5月底,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5,300多项,累计发表论文8,000多篇,申请专利近5,500件,授权专利近2,900件,连续七年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专利授权量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前五。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围绕浙江省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宁波“246”主导产业体系建设部署集成技术攻关,与国内1,300多家企业(1/3以上为宁波本地企业)和全球240多个知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


诸多合作实现了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非晶软磁带材、神经康复机器人、弹性电子传感及其器件、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石墨烯基重防腐涂料等5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300多项专利实施许可转让,每年带动社会直接新增产值280亿元。


然而,宁波新材料产业依然存在的产业集聚度不高、“卡脖子”现象依然突出、产业链协同还不紧密和资源要素制约较大等诸问题。


为此,宁波市于2021年7月印发了《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


其中,做大做强包括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功能膜材料在内的五大材料领域。


支持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宁波江北光电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慈溪市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打造新型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浙江余姚经济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宁波江北光电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象山经济开发区,打造功能膜材料产业集群。


另外,重点提升包括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在内的四大材料领域。


支持浙江象山经济开发区、浙江鄞州经济开发区,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宁波前湾新区、望春工业园区,培育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宁波前湾新区,打造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群。


支持浙江镇海经济开发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培育石墨烯材料产业集群。


最后,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积极做好前沿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力争在智能材料和3D打印材料等前沿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1、智能材料领域:重点发展形状记忆合金、应变电阻合金、磁致伸缩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智能流体、纳米电致变色材料、柔性力敏材料、智能红外隐身材料、自愈合材料、柔性智能探测材料等。


2、3D打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激光熔覆钛合金、钴镍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光敏树脂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粉体材料,聚醚醚酮、PC、PS、PMMA热塑性聚合物粉末,二氧化硅微球、碳化硅颗粒、二氧化钛颗粒、羟基磷灰石颗粒等无机粉末,ASA、PLA、尼龙12等丝状材料,水凝胶材料。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形成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上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磁性料材、电子信息材料等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功能膜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战略关键材料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在石墨烯、3D打印、智能材料等前沿材料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形成“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品牌。


到2025年,高质量建成国家级稀土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超千亿级的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百亿级的行业优势企业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力争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引进、创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孵化载体10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2.5%以上。


到2025年,化工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新材料等领域集聚优势更加突出,引领国内产业发展。在大尺寸单晶硅片、超高纯电子材料、石墨烯、高品质电子化学品等部分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磁性材料——宁波新材料典范


磁性材料是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战略材料。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均确定磁性材料为关键基础材料。


《中国制造2025》布局的十大重点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信息和机电装备技术发展迫切需求高性能的磁性材料和器件。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列为十项重点节能工程之一,要求大力推广的高效节能电动机、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等,一系列政策均对磁性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而宁波磁性材料制造产业起步早、产业基础雄厚、特色突出,产业配套服务齐全、下游应用牵引动力强劲。


科研方面,宁波市集聚了全球体量最大、研究门类最齐全的磁性材料研发创新平台。


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大学、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国内先进研发服务平台。


在此基础上,汇聚了一大批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团队,其中,拥有李卫院士团队、沈保根院士团队、“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青”领衔的高端人才300余人,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工信部稀土专项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10余项。


今年2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支持建设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函,表示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支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磁性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企业方面,宁波市拥有“稀土原材料/装备-磁性材料/器件-高端装备”全产业链。


包括韵升股份、科宁达工业、复能新材料、宁港永磁等在内的规上磁材企业100余家,占全国总量的22%,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目前,宁波市稀土磁性材料产业主要集聚分布在慈溪市、北仑区、鄞州区和海曙区等4个区县(市),以上区域磁性材料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


其中,慈溪市主要集中了复能的新型铈磁体材料,北仑区集中了科宁达等老牌钕铁硼企业,鄞州区集中了韵升的高品质烧结钕铁硼和宁港的钐钴永磁材料,海曙区集中了金鸡的热压辐射环等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新材料产业看宁波,做新材料来宁波”的口号、打造新材料产研高地的目标将走入现实。


参考资料:

[1]《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

[3]《关于支持宁波加快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的建议》

[4]《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5]《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6]《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者》

[7]《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破十万亿,看我国如何发力》

[8]《我国新材料产业园现状及趋势分析 产业将朝集群化、创新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宁波   新材料   经济开发区   宁波市   产业   磁性材料   浙江   集群   重点   领域   材料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