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量级的皇帝,是家喻户晓的,毕竟,四大盛世之一的康乾盛世,他是主要的主政人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外交上是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怎么回事呢?

1792年,是乾隆帝的八十大寿。作为东方大国,远在欧洲的英国知道后,也是遣使祝贺,于是,英国便派了一位名叫马戛尔尼的外交家,带领带领使团来到中国。虽然早就知道大清王朝是东方大国,但此次也是第一次英国使团造访中国。所以此行,除了为乾隆祝寿外,英国也想和中国达成贸易上的一些合作。

为了表示诚意,此行英国使团来了700多人,包括军人,医生,翻译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为的就是能够和中国达成贸易合作。来到中国后,乾隆帝知道是来为自己贺寿的,心里那真是乐开了花。

同时,英国人到了北京之后,乾隆给使团安排的也非常的周到。看到乾隆帝如此好客。马戛尔尼觉得,合作的事应该很容易达成。但在乾隆帝的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包括到来的英国使团。

在见面之前,马戛尔尼被告知见皇帝要“双膝下跪,三叩九拜”,对此马戛尔尼表示强烈反对,他表示,他在英国就没有这样的礼节,就算有,也只能为自己的君主行这样的礼。乾隆知道后,大骂英国佬是“蛮夷”。

最后,经过协商,双方各退一步,马戛尔尼答应单膝跪地朝拜,到了正式宴会再“三叩九拜”。这样,双方才算是见了面。但见面之后,并没有让双方的关系更加亲近,毕竟,在乾隆眼里,只有他是君,其他人都是臣!

见面之后,马戛尔尼除了表示祝寿之外,还表示想和大清谈合作。此前大清国的一些通商口岸是禁止外国商人经商的,他希望大清皇帝能取消这些规定,让英国商人在中国经商。同时还希望能在广州开设使馆,给英国一个单独区域,能让英国商人自由出入贸易。

平心而论,英国人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海外市场才这样做的,但这也是一个合作双赢的请求。但乾隆帝始终没有把英国的这些人放在眼里,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自己此时正处巅峰期的大清国相媲美。

但在英国人眼里,此时的英国已经是经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是有实力和大清国谈合作的。但自认为是潜力股的英国人却不知道,此时的乾隆帝是相当自负的,他完全没有把英国人放在眼里。

不仅拒绝了英国人的请求,还写了一封信976字的书信,名曰《敕英咭利国王谕》,信中大致意思就是:感谢你不远万里来送礼,我们这其实什么都有,和你们合作有违祖制,你们也没资格和我们合作。如果你们想要瓷器,丝绸这些稀罕物,可以说嘛,我赏你们一些就是了。

而经过了这些事情之后,乾隆更是对于其他国家想谈合作这件事有了更强的逆反心理。于是下令对外通商口岸彻底关闭。而这一政策的落实,也是直接让大清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而英国使团看到如此狂妄的大清皇帝之后,此行多少是有些失望的,而下一次英国人来到中国,带来的就不是礼物,而是战船和大炮。

值得一说的是,乾隆帝当年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如今依然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或许,而这信中的976字,每一个字,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当时的皇帝是多么的愚昧。

结语

历史就是这样,有些时候,权力集中在个别人手里的时候,就会因为个别人的判断得失,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

如果当时大清和英国合作了,作为传统老牌强国的大清,又正值康乾盛世的巅峰期。和后起之秀的“日不落帝国”合作,强强联合,或许之后的世界格局真的会不一样,但历史没有如果。而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让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中,屹立不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乾隆   英国   利国   大英   使团   闭关锁国   愚昧   英国人   中国   盛世   国王   博物馆   商人   皇帝   全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