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对弘农郡辖区进行了哪些调整?与西汉相比,其地位有何变化?

东汉时期,洛阳、长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对换。东汉政府对洛阳、长安之间的地域空间结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这在弘农郡辖区的变化上有明显的体现。东汉对弘农郡的调整,剥离了原来距离郡治过于悬远的南部诸县,而纳入了崎函地区西端的湖、华阴二县,使弘农郡煦辖区完全覆盖了靖函地区。

如果您喜欢该作品,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赞加关注!

东汉对弘农郡辖区的调整,将西汉时属京兆尹的华阴和湖县划入弘农郡,表明随着洛阳、长安地位的转换,弘农郡防御方向发生了变化,由西汉时关中的东面屏防转变为东汉时洛阳的西面屏防。

一、弘农郡辖区的调整

随着洛阳、长安两京体制的确立,建武十五年(39年),东汉政府对处于两京之间的弘农郡辖区进行了调整:将原京兆尹所属华阴、湖县划归弘农。同时又将原弘农郡所属的伏牛山以南四县全部划出,上雒、商二县改属京兆尹,丹水、析二县改属南阳郡。

这样,东汉弘农郡共领九县:弘农、陕、亀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华阴、湖县。东汉对弘农郡辖境的调整,剥离了原来距离郡治过于悬远的南部诸县,而纳入了靖函地区西端的湖、华阴二县,使弘农郡的辖区完全覆盖了峭函地区,更有利于强化弘农郡对靖函地区控制的集中性和统一性。

伏牛山以南四县,距离弘农郡郡治距离悬远,且有伏牛山相隔,交通来往不便。上雒、商、丹水、析四县全部位于武关道上,西汉时期将此四县归弘农郡管辖,主要在于延伸武关道防御纵深,从东南方向拱卫关中。当时以弘农都尉治武关,说明其军事防御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说明上雒、商、丹水、析四县与弘农郡治之间交通的不便。

东汉时期,长安由国都降为陪都,而南阳作为“帝乡”,关中东南方向的防御已不再是东汉王朝的地缘战略选择。作为关中东南门户的武关的重要性自然有所降低,已无需以上雒、商、丹水、析四县构成武关的防御纵深。因而,上雒、商县改属京兆,丹水、析县改属南阳,京兆尹和南阳郡之间的边界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

华阴和湖县由京兆改属弘农,则意味着弘农郡防御方向的改变。弘农郡辖有华阴、湖县,使“东自靖山,西至潼津”的靖函天险完全在弘农郡管辖之下。湖县地处旧函谷关至潼津之间,境内的黄巷坂是控制靖函地区西端的咽喉。

据史念海实地考察,黄巷坂由潼关城东一直到灵宝县的阕底镇,“一侧临原下高崖,一侧却是黄河岸边的一道高崖。虽然近河,却看不见黄河。两道高崖之间,形成一条深巷。”即使现代已开通公路,但其“邃岸天高,空谷幽深”的险峻形势,尚未稍有改易。

建武三年,赤眉军东归途中,由华阴东出,曾在此重创汉军。东汉大将邓禹仅以二十四骑逃归宜阳,冯异也被迫弃马步行逃脱。湖县归属弘农郡,使弘农郡拥有整个靖函天险,更有利于对洛阳、长安之间交通道路的管理和控制。

华阴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北临渭水,南阻华山,地当关中东门锁钥。华阴在春秋时,为晋国阴晋地。由于当时晋国占据着从阴晋到陕一线的要塞,使秦不得东顾。秦惠文君五年,秦从魏国手中取得阴晋,遂更名为“宁秦”,由此可以窥见此地对于关中安全的重要意义。

华阴划归弘农郡之后,东汉的弘农郡就形成三个基点,东有新安,东南有宜阳,西有华阴,长安、洛阳间靖函山地全在弘农郡辖境,形成洛阳西面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东汉初,刘秀降服赤眉军的战略决战,即是围绕华阴、宜阳、新安这三处重镇,实施“东西合击”的战略部署和行动:一是命冯异占领华阴,阻击赤眉,延滯其东进步伐;二是命侯进屯兵新安,耿弁屯兵宜阳,“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控扼靖函南、北二道,切断赤眉军东归之路,构成袋形合围的态势。光武帝还指示众将:“贼若东走,可引宜阳兵会新安;贼若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以合击赤眉。

建武二年,赤眉东归,被冯异阻于华阴,两军“相拒六十余日”,历经数十战。虽然赤眉军击败汉军,继续东进,但自身也遭到严重消耗,并且延滞了东归步伐,未能迅速实施战略转移,脱离险境。赤眉东进途中,又在湖县、靖底,连续与汉军作战,先胜后败,始终无法突破汉军的包围。赤眉军几经苦战,付出惨重代价,艰难进至宜阳。但汉光武帝早已亲统大军,以逸待劳,阻住赤眉军东归的去路。饥疲不堪的赤眉军最终被迫投降。

由汉光武帝降服赤眉之战,可知华阴、宜阳、新安作为靖函天险三个出入口的战略地位,也可知东汉把华阴划归弘农郡的意蕴所在。

二、弘农郡地位的变化

东汉时期,弘农郡的地位较西汉更为重要。这一点,可以从两汉弘农郡长官人员构成的对比中窥见一斑。

西汉弘农太守,见诸文献者,在弘农太守任上升迁者,仅有范方渠迁执金吾(中二千石),宋平、逢信、金钦迁京兆尹。而东汉弘农太守,地位则明显提高。

论出身,或有以国家重臣出任者,如建武二年(26年),以骠骑大将军景丹出任弘农太守。景丹系光武帝开国勋臣,屡立战功。刘秀称帝后,让群臣推举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选,群臣推举出吴汉和景丹两人。

光武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膘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遂以吴汉为大司马,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或有以皇亲国戚出任者,如建武十五年,光武帝以其二哥刘仲之子、鲁王刘兴出任弘农太守。论升迁,或有由弘农太守升迁而官至九卿者,如刘昆,因在弘农太守任,多行德政。

建武二十二年,光武帝征其为光禄勋,又“令入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余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三十年,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赵典,桓帝时为弘农太守,“出为弘农太守,转右扶风”,后来官至少府、大鸿胪、太仆、太常。或在弘农太守任上封侯者,如马贤,为安、顺时名将,屡次领兵征讨西羌,永康元年(167年),征为尚书,又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再转为护羌校尉。

东汉之所以对弘农郡更为重视,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与弘农郡在长安、洛阳之间的位置有关

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弘农郡对于长安而言,位居下游。弘农郡以西,西汉在京兆尹华阴县尚设有京辅都尉。一旦有变,还有缓冲余地。但对于洛阳而言,弘农郡则位居上游,其东境直迫伊洛盆地边缘,一旦有变,则是肘腋之祸。如建武二年,苏况等攻破弘农郡,光武帝以“贼迫近京师”,十分焦急,连夜召景丹“起领郡事",带病出征。

第二,与东汉皇帝经常来往于两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西汉初期,高帝经常来往于长安、洛阳之间。但武帝之后,除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曾到洛阳封周王后人嘉为周子南君,再没有皇帝东巡洛阳的记载了。而东汉时期,由于东汉统治天下的正统性来源于其作为西汉宗室的血缘地位,而长安是西汉陵寝所在,东汉皇帝经常西幸长安,祭拜西汉陵庙。

建武五年七月,天下尚未统一,光武帝刘秀即下诏修复西京陵园,自建武六年到中元元年(56年),光武帝曾六次西幸长安,祭拜西汉陵寝。光武帝之后,直至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胁迫迁都长安,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桓帝都曾西幸长安,只有汉灵帝因战乱未曾西幸。

东汉皇帝经常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自然重视洛阳、长安间的道路保障。东汉弘农郡控制东起新安、西至华阴的靖函道,自然深受政府重视。

从西汉东汉弘农太守人员构成的比较看,东汉对弘农郡更为重视。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则与弘农郡在长安、洛阳之间的位置有关:弘农郡对于长安而言,位居下游。弘农郡以西,西汉在华阴县设有京辅都尉。即使出现变乱,还有缓冲余地。但对于洛阳而言,弘农郡位居上游,其东境直逼洛阳,一旦有失,则成大患。二则与东汉皇帝经常来往于两京之间,需要加强对靖函道的交通保障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西汉   京兆   宜阳   东汉   华阴   太守   新安   建武   洛阳   长安   辖区   地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