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一块老砖的自述

我是一块砖,一块诞生于1906年的老砖。

我的诞生地叫三瓦窑,是成都自古以来烧砖制瓦的地儿。我刚被人从砖窑里拿出来时,全身清亮,透出明晃晃的光。烧砖师傅顾不得烫人的火气,迫不及待地弹了弹我的身体,笑呵呵地说:“不愧是用上好的沾土烧成的砖。看,又透气又吸水。”

一旁有人说:“这批砖是用来建药厂的,能不好吗?”

药厂?那就是炮制中药的地方了。我非常高兴,身为一块砖,能被用来建造对人类有用的房屋,对我们而言就是再好不过的安排了。

很快,我和我的伙伴们被运到了高攀桥(今成都市武侯区高攀路附近),一层层、一堆堆地叠在空地上。我猜想,这便是我以后守护的地方了。

工人们一边热火朝天地干活,一边聊天。工人们说,这厂房要用来制造火药、枪弹。有人还说,砌墙的黏剂都是上好的糯米浆,地动山摇都不怕。

可我心里却是一团迷雾。我不是要用于建药厂吗,为什么他们却在修建用于制造火药、枪弹的厂房?我迷糊地听了半天才知道,原来这里将要建起一座用来制造武器的工厂,为防止敌人破坏,才对外宣称要建药厂,且将该厂命名为“白药厂”。

原来,我是那么重要的一块砖。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严肃起来。

建厂的工人说,要是有了好的武器,我们就能强大起来,打败侵略者,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听到这,我心里涌起几分激动。我虽然是一块不会说话的青砖,但能为人们提供一分希望,那便是我的价值所在。

1910年,“白药厂”正式建成投产,我终于和伙伴们一起成为了“白药厂”中坚固的装具车间。“白药厂”开工时,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但是,1912年,一支军队来到了厂里,并告诉工人们:“白药厂由民国政府收编。”

随后,在军阀混战的年代,“白药厂”成为了各军阀争夺的重要目标之一。我眼睁睁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军阀军队闯入并占领这里,抢夺生产出的武器弹药,再逼迫工人们制造更多的武器。在这期间,“白药厂”多次受损,并17次易主。

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白药厂”被重组,主要制造60、47毫米迫击炮弹,配套生产底火、引线、硫磺、酒精和机枪配件等,为抗日救国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虽然我只是一块砖,但面对国难,我努力地为工人们遮风挡雨,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

直到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块砖本不应该有眼泪,但那一天,我的心中无比激动,喜悦的泪水似乎就要从历经沧桑的砖缝里流出来。

在这之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后勤部接管了“白药厂”,并将其建设为军队军械装备专业的保障服务基地。

渐渐地,“白药厂”恢复了生机,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工人们干劲十足。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岁月渐渐沉寂,青色的蔓藤爬满车间的外墙,“白药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某一天,厂区里突然出现了一群拿着图纸的人,我心想这肯定是在商量如何拆除工厂。但是,我预想的情况没有出现,他们并不是来拆掉我的,而是给我们换上了“新的衣裳”。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岁月的年轮里睁开了眼睛,惊讶地看着我们身边的变化:原本散落在四处的空空的弹药箱被搜集起来,里面种上了漂亮的绿植,点缀在厂房的各个角落;杂乱的树冠修剪一新,整个厂区环境焕然一新;曾经破旧的厂房和办公楼,经过修葺,挂上了新的门牌,变身成餐馆、射箭馆、鲜花店、羽毛球馆等等各种数不清的“惊喜”。

是的,我虽然是一块老砖,但我又拥有了新的生命。

曾经的“白药厂”,如今已摇身变为“创意工厂”。人们说,我们就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要让我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

现在,每天都会有许多人来到“创意工厂”游览观光。年轻人喜欢用我作为背景,留下青春和记忆;父母带着孩子,指着我,给孩子讲起过去的故事;老人总是会望着我发呆,回忆起那些年的岁月……

我是一块老砖,一块重获新生的老砖。

(作者系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瓦窑   成都市   枪弹   白药   药厂   创意   军阀   热火朝天   成都   火药   自述   军队   厂房   武器   工厂   岁月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