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严防“割青毁粮”?其危害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春耕进行时#

先来看一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就明确指出了: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


这也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了要严防“割青毁粮”。说到割青毁粮,相信很多的网友对于去年5月份,在网络平台上所呈现的大量的收割机开进麦田收割青苗的视频应该还有印象。当时网传在河南、安徽、河北等多个地方都有出现收割机把没有成熟的小麦收割了然后做成青贮饲料来售卖。

这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甚至还有些网友认为这种方式不错,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因为如果等到小麦成熟了以后才收割的话,那样按照一亩地产800-1500斤的小麦,市场收购价是在1.2元左右,这样一亩地的小麦去掉种子、化肥和农药等,能挣到1000元就已经不错了,在有些地方的农民可能产量低,还没有1000元。


而在去年网传的把没有成熟的小麦提前收割做了当青贮饲料 来卖,其一亩地的利润是在1500元左右,有些地方贵的更是高达2100元。并且还提供机器收割等一条龙的服务。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有些网友认为,这样农民增加了收入,而养殖场也得到了青贮饲料,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不过在后来这种情况就陆续被各地严厉禁止了,而在今年更是首次把“割青毁粮”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将要重点治理和打击。

有些网友就不理解了,为什么要禁止呢?那是因为将这种未成熟小麦制成青储当饲料的做法,危害之大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首先,小麦是我们的口粮,也是我们饭碗的主粮。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是直接关乎到粮食安全的。


在今年所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了要守牢底线,而这个底线就是要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且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并且在文件中还对其进行了更详细的指导,那就是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由此可见,把严防“割青毁粮”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它也是有着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这也也是为了让广大群众和养殖场户们能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小麦是口粮,是我们饭碗的口粮,因此是严禁用于青贮的。

其次,如果不禁止,就怕盲目跟风,也会严重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好些人只是看到了短期内,农民确实是增加了收入,但是它所带来的危害却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当一个地方有人开始割青毁粮,以为这个价格高,甚至比种植粮食的利润还要高了,然后就把辛苦种植的小麦当青贮饲料卖掉了。


并且其他的村民看到了,然后也是纷纷效仿,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大量农民割青毁粮,这自然会危及到我国粮食的安全,甚至有些人会因此而不种小麦、玉米等了,而是直接把它当成青贮饲料来种植。一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要知道现在国际局势也是非常紧张的,并且各个国家对粮食安全都是十分重视的,为了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好些种粮大国都已经纷纷宣布粮食不再出口了,其深意是不言而喻的,就是都在害怕危及到粮食安全。因为如果出现粮食不足,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何况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必须要守好这个底线。

还有就是如果这些粮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然后他们低价收购,并且却只收不买,到了后面市场紧缺的时候才开始售卖,这样就会炒高粮食的价格,最终危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把小麦等农作物没成熟就收割当青贮饲料售卖 ,这也是对农民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尊敬。

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就是为了果腹的,但却被割来了喂牲畜了。农民看到了又会作何感想?现在的粮食充足了,如果在想几十年前那样出现了粮食不足的时候呢?

因此,政府才会严厉制止小麦未成熟就收割的行为,如加强青储小麦的监管和管理,鼓励农民采用其他饲料替代青储小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收割机   收购价   口粮   不可估量   稻谷   小麦   底线   饲料   粮食   粮食安全   成熟   收入   农民   地方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