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制造业国产化之路难行

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0年开始国家几个部委就开始推行高端进口工产品国产化了,高铁以市场换技术成功了,但是很多尖端工业品国产化推广效果很不理想,如轴承,阀门,仪器仪表等。目前还是有很多已经实现国产化的工业产品没有大面积推广的原因,还是崇洋媚外思想严重,势必造成以下几种后果:

一,严重阻碍中国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走向世界第一制造强国的进程和步伐,一个大部分尖端产品都依赖进口的国家永远成为不了制造强国。

二,严重破坏了我国的营商环境,招标过程中指定进口品牌,国产品牌没有参与的机会,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国家能源局等相关权威部门已经通过鉴定与验收而且发了红头文件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的国产品牌产品。现在居然在招标过程中还明目张胆的限定只允许进口品牌参与投标,就是一种严重破坏国内营商环境的行为。

三,严重阻碍国家提倡的产业升级,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面积向东南亚转移,欧美国家现在全面抵制中国产品,导致近期外贸行业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上海港的空货柜都堆到太仓去了,我国除了走产业升级这条路别无他途。不能若干年后让芯片卡脖子事件重演。我们的国内生产厂家生存都成问题,怎么去投入研发,更无从谈起产业升级了。

四,现在跟美国在打贸易战,欧洲在打仗,真正的进口零部件的货期都在一年以上,很多进口品牌产品都是在国内设的工厂生产或者找代工厂加工,然后去公海绕一圈回来报关就成了“进口产品”了,还卖跟以前一样的高价格,里面的利益输送非常明显。势必形成腐败重灾区。

五,国家倡议从“制造大国”向“创造,智造大国”转变,提高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多出现几个如高铁,光伏,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在世界范围内具体领先地位的拳头产品。

六,坚持用进口产品就是甘愿让欧美国家卡脖子。国内的院士和专家应该多向国家倡议这个观点,多发挥正能量。国企要有担当。现阶段我们很多企业还是非常迷信进口产品,捧臭脚。与一些设计院的洋奴情节非常严重也有关。正应了人民日报近期痛批地方政府部门,“懒政”“蠢政”。一些地方行政人员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不干,有利益的事抢着干,简直入木三分。长此以往我国的高端制造怎么生存,制造水平怎么进步,产业怎么升级。国家三令五申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部分的国企都不支持国产品牌产品,让国内经济实体很难生存下去,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值得大家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上海港   范围内   大国   实体   制造业   国产品牌   利益   我国   国家   国内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