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观“潮”为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潮州的产业基础非常扎实,但只有建立自主、自立的科技体系,产业优势才能得到更大发挥。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科技创新不可或缺,它买不来、要不来,只有靠自己!”在深入潮州三环、翔鹭钨业、金源光能等生产和科技创新一线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联盟感慨道。

2月20日至21日,“院士潮州行”活动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工程院的7名院士充分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以一线走访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形式,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围绕科研攻关、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诸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宝贵意见。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潮州正处于赶超跨越、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优先发展教育、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当前,潮州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正积极探索布局电子陶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行稳致远?多名院士提出,必须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并不断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让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高产业链韧性,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力促更多“从0到1”的源头性创新成果涌现,才能真正掌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全链贯通

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活动中,院士们走进潮州三环、翔鹭钨业、金源光能等企业,深入了解潮州有关产业和龙头企业经营状况、技术现状和面临的技术难题,听取企业有关诉求和合作意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院士们指出,潮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想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务必一项项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形成全链条贯通、全要素组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

院士们深入走访潮州三环等企业。许钰敏 摄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光纤陶瓷插芯、陶瓷封装基座、氧化铝陶瓷基板、手机陶瓷后盖……在潮州三环的展厅里,种类繁多的电子陶瓷元件产品等自主创新成果得到院士们的肯定。

“潮州的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给了我很大惊喜,潮州三环在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走访了潮州三环的展厅、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邓龙江发出了感慨。

曾经一度,由于技术难度大、壁垒高,多层陶瓷电容器生产制造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为突破产品高端技术瓶颈,潮州三环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两年内实现了介质层从5微米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如今在多层陶瓷电容器生产方面,潮州三环已成为国内唯一覆盖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产业链垂直体系的企业。

去年,潮州三环还建成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水平的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示范应用系统,实现了5G通讯MLCC、陶瓷劈刀等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掌握核心技术、打通全产业链,是企业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底气所在。“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否则不是卡这儿,就是卡那儿。倘若核心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就很难自立自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认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深层次逻辑就是要实现全链条贯通,全要素组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金源光能研发的LED照明产品。许钰敏 摄

在金源光能,院士们从高端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律等角度,剖析了光伏新能源与储能领域的前瞻性技术难题。据悉,这家专注于光伏新能源、LED封装与应用领域的开发和制造的企业,近年来正尝试将钙钛矿电池运用到光伏发电中,通过不断攻克制备工艺等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至今已建成多个光伏智能制造项目,产能快速增长,目前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已达1.5吉瓦(GW),居广东省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前茅。

在与院士交流中,翔鹭钨业总经理陈伟东表示,国内钨金属行业竞争日益加大,且产品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目前企业已布局光伏钨丝领域,投建了光伏用超细钨丝研发项目。“目前,光伏用高强度切割钨丝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在不断降低线径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抗拉强度,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提高成品率……我们还在努力攻克这些技术难题。”陈伟东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张联盟解释,材料本身出现问题与科研投入、装备自动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这也提醒我们,对于关键高新科技产品来说,从原料、工艺到装备等环节,一定要形成全产业链。”

做强创新载体

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为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而做大做强科技创新载体,就是让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的关键。

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下称“韩江实验室”),院士们先后参观了成果展厅及各大型精密实验室,详细了解实验室科研发展规划及成果、仪器设备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院士们在韩江实验室了解科研成果。许钰敏 摄

韩江实验室是广东省政府批准组建的第二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潮州科技创新发展的突破点所在。去年,韩江实验室获批承担1项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是粤东粤西粤北首个承担该类项目的省实验室分中心。今年初,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依托,又获得近3000万元的国家科技基础加强计划重大项目立项支持。

“目前,已在潮州初步建立了先进陶瓷和现代食品两大科技创新平台,并逐渐形成了贴合产业、务实创新、高效产出的区域实验室风格,整体建设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作为韩江实验室主任,张联盟介绍称,目前实验室集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39名科技人才,硕博士占比高达71.79%,近4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11项。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平台,高质量的平台才能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在把脉潮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周玉提出,潮州在电子陶瓷等优势细分领域大有可为,必须依托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潮州三环展厅内展示着企业各类自主创新成果。许钰敏 摄

实际上,近年来潮州已建立了不少科研创新载体。除韩江实验室外,还建设了凤泉湖高新区和潮安经济开发区等科技园区,成立潮州中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4家,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增至59个。

在推动潮州高技术陶瓷的发展上,潮州三环牵头成立的广东省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了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该中心已建有先进陶瓷新材料、新工艺、新型元器件及模块等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具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一整套完整的科研模式。以先进陶瓷研发为核心,该中心深入开展与先进陶瓷相关的合成、提纯、成形、烧结、精密加工、陶瓷粉体材料设计和模拟等工艺及技术研究,配套专用生产和检测设备的设计开发。

据悉,当前潮州已成立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专班,正积极组织统筹,努力推动广东省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将有利于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通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潮州要抓住已有的领先产业优势,通过政府主导、多层面参与,尽快组织推进国家级陶瓷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张联盟认为,潮州要聚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并使之成长为国际顶尖电子陶瓷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强有力带动潮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入全球网络

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当下的潮州,正努力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找准突破口、抢占新赛道,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应对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的双重压力?如何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院士们也给出了建议。

张联盟建议,潮州要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国际一流科技高校的学术交流和产业技术协作的力度,既要助力提升企业家的产业创新认知、扩大企业家产业全方位视野,还要为企业提供深度、具体的战略咨询,以及新技术信息支撑和人才环境支撑,为推动传统产业尽早实现升级、转型做好铺垫。

邓龙江建议,潮州市要大力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科研人才引进,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营造真正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这次来潮州,我看见了潮州在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有力后劲,也看到了潮州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热情激情,特别是潮州的陶瓷产业大有文章可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表示,潮州在电子陶瓷、功能陶瓷、陶瓷燃料电池等先进陶瓷方向上前景广阔,建议潮州以三环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先进陶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装备产业集群,推动先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人才方面,周玉认为,潮州要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育、留”工作,以柔性引才、灵活引才等方式集聚顶尖人才,同时探索院地合作,充分发挥关键核心技术培训作用和学术引领,助力潮州产业创新发展。

院士们表示,将在电子陶瓷、功能陶瓷、新材料研发应用等更多领域与潮州深化对接、拓展合作空间,全力支持潮州创新平台建设,帮助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形成全链条贯通、全要素组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格局,为潮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潮州将积极探索建立与中国工程院的长效合作机制,以最真挚的诚意、最积极的作为、最高效的服务,为中国工程院和院士们在潮创新研发、创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携手开创合作共进、发展共赢新篇章。

■一线实践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走好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近年来潮州从科技创新政策、科创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均下了硬功夫。

2022年,潮州出台了《潮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新时代科技创新强市建设的意见》等扶持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科创企业培育全面提速,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基本实现3年翻一番,存量增至219家,存量增长率居全省第3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201家。创新平台支撑不断夯实,全市累计建成省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力推进,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7项,技术合同登记4项、合同交易额5285万元;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方面取得零的突破。

据悉,今年潮州将深入实施“四个倍增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年均增长9%,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280家和220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陶瓷、食品等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立新机制。

为全链条支持人才引进、培育和发展,潮州市已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成效应等方面作出努力,出台了“1+1+8”人才制度体系。接下来,潮州将加快锻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谋划制订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绘制“高精尖缺”引才图谱,清单式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潮州市科技部门将搭建好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工作者、科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汲取院士们的意见建议,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帮助企业推进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潮州还将深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重大科研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韩江实验室+科创企业+高新区”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梯度材料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力促更多“从0到1”的源头性创新成果涌现。此外,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陶瓷、食品等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声音

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探索院地合作方向

在“院士潮州行”活动上,7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研判潮州科技创新前沿发展趋势,并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为企业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奠定了院地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这次来潮的院士都是材料领域的顶尖专家,院士向三环提出了材料基因组、氢能等方面的前沿课题,为下一步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技术方向,并且开放了技术合作的机会。”潮州三环深圳研究院院长陈烁烁表示,后续会与中国工程院各位院士加强联络,利用好中国工程院高端智库作用,推动企业走向发展前沿。接下来,还将继续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科学技术,不断升级产品结构,全面推进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国产化替代的研发生产,将继续在清洁能源领域探索陶瓷燃料电池(SOFC)的应用,继续创新开发陶瓷插芯、半导体封装基座、氧化铝陶瓷基板,保持核心竞争力。

“企业会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赛道,继续致力于高效率组件等光伏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逐步对新型光伏材料与电池片制作核心技术进行研究突破。”金源光能副总经理陈育介绍,将全面推动投资15亿元的基于前沿技术的“智能化光伏组件与储能系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与投产,努力在光伏新材料和电池片技术等方面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光伏核心技术储备,实现产品技术性能和品质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翔鹭钨业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戴湘平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粉末产品技术工艺水平,稳定提升粉末产品国际地位,同时不断加大对硬质合金以及刀具等后端产品的生产投入力度,稳定生产质量、提高产量,以做精、做专、做实为原则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化高科技企业迈进。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许钰敏 李娇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纪金娜

南方日报 南方+潮州读者群03

欢迎您的加入!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院士   中国工程院   潮州市   潮州   实验室   陶瓷   产业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