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太阳有多难?厉害了,我的国

早在2022年10月19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的等离子体电流超过了100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的新纪录。

这标志着中国在“逐日”之路上,又向“开发清洁能源”的梦想迈进了一大步。

“人造太阳”是什么?为什么要建造“人造太阳”?这其中涉及到什么样的物理学原理?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

什么是“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不是建在天上的另一个太阳,而是科学家们在地球上建造的一座装置,它利用核聚变反应来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为人类提供清洁、稳定的核聚变能。

“造太阳”的原料从哪里来?

原子是微观世界中极其重要的成员,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聚变是指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如氘和氚,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即核聚变能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打破了物质与能量的屏障,即使是很小的质量亏损,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爱因斯坦

核聚变正是利用这一点发挥出了核力强大的潜能,但是这些能量如果在瞬间全部释放,将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所以在“人造太阳”装置中,需要将这些能量变得可控,从而缓慢地释放出核聚变能用以发电。

造个“太阳”有多难?

要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即聚变三乘积(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的乘积)必须达到一定值,这一判据被称为劳森判据

具体而言,需要非常高的温度(超过1亿摄氏度)、高密度以及足够长的能量约束时间,以便获得足够的动能发生碰撞,并增加核聚变反应的概率。

核聚变反应示意图

为此,科学家们最终决定将重心放在磁约束核聚变的方法上,其中“人造太阳”是一种托卡马克装置,由苏联科学家阿齐莫维齐在1954年发明,利用外加磁场将带电粒子约束在一个环形真空容器内。

“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

聚变界的“明日之星”

2020年12月4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开展堆芯级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重要的试验平台,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该装置总高度8.39米,直径8米,主机总重470吨,等离子体大半径达到1.78米,小半径0.65米,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该装置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它将成为中国聚变界的“明日之星”,期待它持续不断地刷新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一个又一个纪录,创造更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安培   爱因斯坦   太阳   原子核   聚变   等离子体   新一代   中国   能量   装置   厉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