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给了寒窗学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你知道考生开销多大吗?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这是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深有寓意,如果说今天的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之一,那么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成千上万布衣百姓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自隋唐开科举制之后,大量寒门子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和过去的九品中正制不同,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相对公平、相对稳定的选举制度。

古代的环境和现代不同,科举制度虽然相对公正,但是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能力参加这次考试,首先是科举考试的难度比较高,不少学子没有这个水准,其次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期间,来回的路费开销需要自己承担,并且这笔费用还不少,考生们想要去京城考取功名,就必须要面对这些开销。

首先是来回的路费,古代没有高铁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不管是官府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同样的待遇,但是马匹并不是常见之物,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想要骑着马去参加考试,无异于是白日做梦,不过如果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考生会选择用驴代替马,虽然速度不如前者,但是至少不会那么累。

除了马和驴之外,寒门子弟的出行方式大多数都是步行,从自己的家门口出发,一步一步走到京城,古代的道路不像今天那么平坦,一路步行到京城是很艰苦的,路上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还要填饱肚子,并且古代的山匪比较多,考生如果在半路上遇到了山匪,那么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可见这个过程到底有多么艰苦。

除了出行费用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食宿开销,虽然沿路上都有很多驿站,但是驿站的开销费用是很高的,这些驿站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服务路人,而是传送朝廷的信件和公文,考生路过驿站时如果想要住宿一夜,或者吃上一顿饱饱的饭,通常要花费比平常高出数倍的金钱。

除了路上的各种开销之外,考生到达京城之后,还要参加考试,在京城为自己寻找住的地方,京城的物价和地方的物价不同,这里的衣食住行,都要比外面高出很多,一些穷苦的考生为了省钱,甚至连住的地方都不肯找。再者,考生参加完每年的考试之后,还要在京城里面待四个月左右,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对于富家子弟而言,无非就是在那里玩耍,但是对于寻常人家的子弟而言,这四个月的生活压力是很大的。

除了这些硬性开销之外,唐代的读书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装订成书籍,然后送给一些权贵之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曝光量,万一哪个权贵看上了自己的作品,那么在京城也就有了立足之地。不过制作书籍是需要花费一定成本的,旧时代的纸张成本很高,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多做一点书籍,那么就必须节衣缩食,这样才有机会装订书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王朝,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花,而且唐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逆天改命的普通人也有很多,但是参加科举考试需要花费的金钱最低也要上百两银子,这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那些赴京考试的学子,除了肩负考试压力在之外,还必须要为生存担忧。

无法承担昂贵的考试费用,沿路上就会出现许多乞讨的学子,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科举考试确实给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在参加科举之前,寒门子弟必须要经历层层困难,然后才有机会参加考试,和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弟相比,他们所面临的考验异常艰难。

封建王朝的选举制度,本身就具备差异性,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封建社会,普通人的一生很难改变,科举考试虽然是一个机会,但是不足以完全改变整个社会阶级,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统治者服务而产生的制度,和今天的高考相比,科举制度无异于是旧时代的产物,不过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存在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科举   开销   考生   古代   机会   寒门   京城   寒窗   子弟   学子   驿站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