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聚焦“基层田野” 助推“三农”工作

近期,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是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加强“三农”工作态度鲜明、信号强烈。要聚焦“基层田野”,在广袤的基层土壤勇于探索,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三丰收”。

聚焦“基层田野”,以“瓜果飘香谷仓满”推动农业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本,国以粮为安,粮食是国计民生之基石、也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中央一号文件中,不管是要主动挑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还是要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均要求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筑牢耕地保护红线,走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之路。因此要积极推动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始终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这一原则,立足国情农情,赋予农业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力强的农业强国,通过“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走稳走远粮食安全路,以“画农点金”之笔助力乡村振兴进程。

聚焦“基层田野”,以“山红涧碧纷烂漫”展现农村美。山美、水美、人美、村美便是农村美最简洁的表述。农村的美在于“千里莺啼绿映红”之间,也在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之间,更在于乡土文化的“里子”和乡村建筑特色的“面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多年来的乡村建设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要坚持党的领导,转变服务新理念,常念“山水经”、打好“治理仗”,探索“新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同时“和”理念是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离开了这个“支撑点”,发展将是低层次的、不可持续的。让“和”的理念浸润农村生活方方面面,因地制宜、和而不同地开展乡村建设规划,强化“人心和善”乡风文明建设,开发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农村产业,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百业”。在此基础上,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普惠力度,保留原生态乡土特点,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多头并进让新时代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使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聚焦“基层田野”,以“家家门巷尽成春”助力农民富。“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就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以腰包“鼓起来”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为农民就业创业牵线搭桥,为农民增产增收加油鼓劲,当好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唯有凝聚起全社会推进共同富裕的磅礴伟力,才能激活农民富裕的“一池春水”。要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要集众智、策群力,持续推进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一地一策”“一村一品”,打造“黄金招牌”。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种植收益保障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有钱赚、得实惠、富起来。

一号文件引方向,乡村振兴绘蓝图。我们要迈好春程“起始步”,稳住“基本盘”,谱好“三农曲”,唱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田园牧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伟力   田野   基层   支撑点   里子   工作   乡土   助力   时评   强国   乡村   粮食   农民   农村   产业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