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公元前196年,韩信在西汉都城长安被丞相萧何骗进未央宫后,遭皇后吕雉诛杀。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曾经统帅千军万马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叱咤风云的西汉开国功臣,大将军韩信会如此轻信萧何?其次,吕后作为皇后为何敢于在刘邦不在朝中之时诛杀韩信?第三,韩信临死之前说了什么话会让刘邦感到后怕?

韩信是秦朝末年的淮阴人,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年轻的时候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他不务正业,也不会什么正经营生,只能到处混饭吃。其母死后,自己本来就穷的到处打秋风,却非要找一块自己认为的风水宝地才愿意下葬。

他所在地的下乡南昌亭长看他长得一表人才,就经常请他在家里吃饭。韩信属于脸皮厚还特别不自觉的人,一般人吃上几次见好就收就就行了,他倒好,一吃就是几个月。

惹的下乡南昌亭长的老婆心里怒火中烧,还说不出来。就趁韩信没来,每次早早的把饭吃完了。等韩信来了,就说没饭了。如此几回之后,韩信再傻也知道下乡南昌亭长的老婆的意思了,于是一怒之下再也不去亭长家里混饭了。

韩信此时的境遇比较像当年还没发迹的苏秦,苏秦第一次外出游说失败后,出去时穿的貂皮大衣烂了,钱也用光了,只能穿着草鞋跑回家。回家后老婆都不正眼看他,他只好去哥哥家混饭吃,几顿饭后,嫂子也和下乡南昌亭长的老婆一样,心中不忿,也是不等苏秦来就早早把饭吃完,苏秦受此辱之后,就头悬梁,锥刺股的发奋读书。

最终苏秦再次游说列国诸侯成功,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并成为兼佩六国相印的从约长,在他衣锦还乡的时候,家人的表现让他意想不到,《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古人的人性表现和现在的人性表现区别不大,大都是见人嫌贫爱富,遇贵敷衍趋势,卑躬屈膝。此时落魄的韩信就是当年的苏秦。

他虽然没钱还吃不饱饭,但到哪里都依然佩着家里留下来的剑。当时的一把剑是非常昂贵的,汉朝有“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的说法,一把普通的剑能换一头牛,一把刀能换一头小牛。

《史记》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这个屠夫显然看不起韩信,觉得韩信什么本事没有,还带着普通人没有的剑到处臭显摆。他打定主意准备侮辱一下韩信。让他没想到的是,韩信居然忍受了钻裤裆这种奇耻大辱,然后背着自己剑走了。

韩信之所以没有和匹夫纠缠,是他胸怀锦绣,不能让无谓的匹夫之勇毁了自己的大志,而且他很清楚舞刀弄剑非他所长。

在韩信功成名就,身为楚王衣锦还乡后,谁也没想到韩信会招来当年辱他的屠夫,给他了一个小官做。可见韩信不但能忍胯下之辱,还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秦末,反秦义军风起云涌,韩信投入项羽叔父项梁麾下,项梁死后,他担任项羽的郎中。

很多人认为韩信离开项羽,是因为项羽不重用韩信,其实不然。韩信能担任项羽的郎中令,其实可以认为项羽是把韩信当作自己的亲信来培养的。韩信在担任郎中令的时候,也曾给项羽进谏了一些计谋,却没有被采纳,这让胸怀韬略的韩信深感失望。

为什么项羽会无视韩信的建议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韩信自身的原因,韩信一无出身,二无背景,三无军功,一个无名之辈说的话项羽是不会听信的。其次就要说说项羽的为人了,项羽和刘邦不一样,他是名门之后,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下相人,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和韩信是同乡。

项羽在知书达理,勇而好武,目中无人,骄横跋扈的同时,却又礼遇同伴,厚待长者。他带兵打仗是以勇做为衡量标准的。而韩信曾乞食漂母,受过胯下之辱,以项羽的脾气秉性是绝对瞧不起这些经历的。

彼时的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举全歼秦军主力五十万大军,最终灭亡秦朝。他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连刘邦都要乖乖接受项羽给的汉王的封号,可以说普天下就没有比项羽更厉害的人了。

在项羽眼中,他以同乡之谊收留韩信,还赐官郎中令,如此恩遇,韩信应该感激涕零才是,怎敢得陇望蜀。自古都是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项羽当时志得意满,已经灭了秦朝,正是坐享天下的时候,韩信的进言对项羽来说就是多此一举。

假如给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送馒头,这叫雪中送炭,他会感激涕零。去给一个吃的沟满壕平的人送龙虾,这最多就是锦上添花,人家可能看都不看一眼。

反观刘邦哪里就不一样了,项羽虽然以妇人之仁没有在鸿门宴杀掉刘邦,但开始对他产生疑虑,所以就把刘邦分封到难以上青天蜀地做汉王。

刘邦是何许人呢?他是沛郡丰邑中阳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市丰县。史记说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啥意思呢,就是说刘邦的脑门子长得挺大,胡子长得不错。为人宽厚仁爱,性格开朗,平时不拘小节。不喜欢干农活,四处游荡结交狐朋狗友,喜好酒色。也不知道刘邦是怎么混的,居然在泗水亭混了个亭长。亭长按现在的说法,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刘邦和项羽是比不了出身的,出身的不同导必然致跟随他的人也不同。刘邦身边的人大多数是他的同乡和朋友,都是沛县本地人,贩夫走卒什么人都有。像萧何是县吏,曹参是狱吏,和刘邦都是以前的同事。周勃是办丧事时候的吹鼓手。樊哙是泗水亭的屠夫,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是刘邦的妹夫。

因为有这些人垫底,所以刘邦对投奔他的人不太在意出身和背景。只要能为他所用,他都能接纳。后来成为汉相的陈平,他曾是项羽的谋士,虽有盗嫂偷金的名声,但刘邦对此并不在意,他只关心用陈平出的的点子是否能够帮他打败项羽。

项羽出身高贵,自己也高傲自负。刘邦出身低微,他能接受和他一样低微或者比他还低微的人成为他的部下或者盟友,这就是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区别。就凭这一点,刘邦可以接受让韩信做他的统帅,项羽是绝对做不到的。

韩信投奔刘邦之后,待遇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差,只做了一个仓库管理员,还差一点因为连坐被杀掉。他的人生是在认识萧何之后,才开始有了飞跃。萧何曾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主吏掾,主吏掾相当于县衙的人事干部。

萧何和刘邦混的挺熟,是刘邦的铁杆追随者。和韩信认识后,经过交谈发现韩信是个统兵之才,而这正是刘邦最缺乏的将领。在萧何的强烈引荐下,刘邦虽然见了韩信后,但是对他并不感冒,没觉得韩信有什么突出之处。只给了韩信一个比仓库管理员大点的叫治粟都尉的官,这官是管理后勤的,这其实和仓库管理员是一个性质。

这让韩信非常失望,不管怎么说,他在项羽那里好歹还是郎中令呢,现在可倒好,现在成了王小二过年,一天不如一天了,所以韩信又起了投奔他处的想法。

可以看出,韩信不管在谁哪里,其实都是奔着前程去的,谁能给他前程,他就为谁服务。京剧里有个著名的段子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就是萧何得知韩信也跑了后,不顾一切的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有点糊涂了,当时已经跑了那么多将领,萧何都不管,偏偏一个认识没多久的韩信却让萧何如此上心,这是为啥?

萧何后来给刘邦说,你如果只想当一个汉王,那有没有韩信无关紧要。但是你要想得到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萧何说了一句大实话,以刘邦和他手下那帮乡党的本事,造了几年反,也就混了个汉王。

项羽虽然在政治上有些无能,但是打仗那是见神杀神,遇佛屠佛,势不可挡,刘邦带的那帮弟兄打不过人家啊。而萧何和韩信谈过之后,敏锐的发现韩信用兵的见识和眼光远在刘邦带的那帮乡党之上。所以他断定,要想得天下,只能靠韩信。

事实证明,萧何的眼光没错,韩信的确不负众望,带兵最终打败了项羽。从这一点来说,萧何对韩信有伯乐识马的知遇之恩。

刘邦当年还在沛县混的时候,有一次去当地的大户吕太公家骗吃骗喝的时候,居然被吕太公看中,就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吕老头的想法在今天看来真是惊世骇俗,首先刘邦比吕雉大十五岁,纯属老马吃嫩草。

其次刘邦娶吕雉之前,就和村东头的寡妇有过一个孩子刘肥,就算是这样,吕雉嫁给刘邦之后也毫无怨言。在刘邦造反的那几年里,吕雉和自己的孩子受尽磨难,几次死里逃生。

有一次项羽威胁刘邦要在锅里煮了吕雉和家人,刘邦却告诉项羽说:“我和你曾是兄弟,如果肉汤煮好了,那就请你也分我一碗尝尝。”项羽纵横天下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碰到刘邦这么不要脸的人,弄的他一时不知道该咋办了。吕雉就和朱元璋的马皇后一样,都是跟随丈夫一路打拼的江山,,她性格刚毅,要比一般人更具有杀伐决断的能力。

韩信虽然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但是对于政治和人性的理解,却是非常的幼稚。他追随刘邦是因为刘邦能给他带来功名利禄,而非恩义之举。他以功利之心要求刘邦,却要求刘邦用恩义之心来回馈他,这本身就是非常矛盾和不现实的。

萧何之所以要极力推荐他给刘邦,那是因为萧何和刘邦属于深度利益捆绑的集团,韩信对此却茫然不知。用他也罢,杀他也罢,都是刘邦利益集团的需要。

吕雉如果没有杀伐果决的能力,就不可能在刘邦造反时,独自支撑一家人的生活。现在大权在握,杀个无权无势的韩信,岂不是手到擒来。

韩信死前说:“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尔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不折不扣的说明韩信是典型的猪队友,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蒯彻没有跟上沾光,这要死翘翘了却偏偏要扯出蒯彻来。

蒯彻是秦末汉初范阳人,他为人机敏聪明,能言善辩。当初韩信攻占齐地后,他曾劝韩信自立为王:“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正是时候,将军若坐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

蒯彻虽然聪明,却无识人之明。要不是他伶牙俐齿,恐怕就当了韩信的陪死鬼了。韩信虽有统兵之才,却无成王之勇。有投机之心,无善终之福。就韩信一生来看,他只能当一个统兵的将领,让他多干一点都是多余,所以,蒯彻之言实在是不足论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刘邦   苏秦   沛县   泗水   汉王   项羽   亭长   南昌   郎中   脊背   出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