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记忆(一)

多年前带娃去过一趟土耳其,娃一直念念不忘这个神奇美丽的国度。最近一直在关注土叙两国的灾情,真心为那些遇难的人们祈祷。当时没空好好整理过的游记和相片,时隔多年突然想把这段记忆重新梳理一遍。很多细节记不清了,只能写写途中的小事。

我们的行程是伊斯坦布尔——卡帕多奇亚——伊兹密尔。先来回忆一下在伊斯坦布尔的行程。

马克西姆广场步行街-蓝色清真寺-新宫--香料市场-地下水宫。

出发前往伊斯坦布尔前,由于我们是自由行,在航班的选择上就比较自由,特意搜了土耳其航空,发现他们在业内的评价很不错,不论是餐食还是服务,在欧洲的航空公司里都很靠前,就选择了土航。上机后,空姐马上给孩子送来了毛毯(下机后可带走的,手感很舒适,没有静电,回来后我还经常用来给娃盖着小睡。)和玩具(一只很可爱的毛绒小熊,直到现在二宝还抱着玩),还有几本土耳其特色的游戏书(有涂色、连线、画土耳其的标志性建筑物)、画笔等。还给孩子配了专用化妆袋,里面有耳机、眼罩、地板袜,润唇膏等物品。成年乘客也都有一个化妆袋。第一感觉还是很温馨的。而且土航空姐有着东西方结合的美感,没有那么浓烈,攻击性不强。至于土航的餐食,就我个人而言很满意。我们只是经济舱,仍然仪式感满满,上餐前先上个非常精美的餐单,所有的食物不是一股脑的端上来,而是从前菜、餐前酒、主食到甜品,一一呈上,摆盘也比较精美,至于口味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如果是商务舱或者头等舱,还可以现场点餐。体验感还是很好的。就不知道疫情三年,土航还能不能保持这些特色。到了伊斯坦布尔,一出机场就看到了到处都是巨大的星月旗,可能因为国旗图案比较简单,特别的醒目。我们的导游阿里来接机,阿里曾经在北京呆了八年,是一个能说流利的中文,对两国文化和历史都比较了解的土耳其人。在伊斯坦布尔的行程就跟着他了。

步行街:在酒店办好了入住,一刻不停歇的就到了马克西姆广场,伊斯坦布尔的步行街—— 独立大街,它的繁华堪称是21世纪土耳其的完美缩影,长长的步行街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餐厅,咖啡店家家都热闹非凡。当然,独立大街上的一大亮点当属行驶在轨道上的复古电车了。 这是伊斯坦布尔面向游客的商业街,各种名牌店应有尽有。行人熙熙攘攘,可比北京王府井。我们在步行街逛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整条街上都没有垃圾桶,阿里说是为了防止有人在垃圾桶放炸弹,说的我们一阵唏嘘。难怪步行街两头都看到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由于我们还安排了去香料市场,就没在步行街买任何东西,只是看了个热闹。土耳其的甜品那是真的甜啊,齁得慌,试试就可以了。阿里带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是当地的普通餐厅,几乎都是本地人,不论是餐厅员工还是顾客都很友善。在餐厅还碰到了一个小可爱,一个几个月大的宝宝和爸爸妈妈来吃饭,可能第一次见到中国人,非常好奇,一直向我们扑过来,征得他父母的同意,我还抱了抱这个小团子。土耳其的饮食是地中海地区的传统饮食,烤肉酸奶酪、沙拉和那种薄薄的烤饼是最常见的,几乎没有用到什么调料,桌上都摆着海盐和柠檬汁可以自取添加,比较清淡健康。娃形容那个饼的手感就像把旧报纸放到水里泡,然后取出来再放到炉里烤,很奇特的比喻,但口感是真不错。

蓝色清真寺:这座建于一六零九年的清真寺,整座建筑由大石头叠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矗立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处。虽然也见识过阿布扎比清真寺的奢华,但还是被这蓝色清真寺所震撼。这是古罗马、古希腊和奥斯曼帝国多元文化的传承,历经了千年战争和风霜雨雪的洗礼,依然庄严矗立。身在其中,除了一声声的惊叹,已经没有词语能够表达彼时的心境。由于当时整个清真寺都在修缮,很多的壁画也都蒙着布,我们就站在一堆的脚手架下面,一边看着画师和工人们在干活,一边听着阿里的介绍,很有一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感觉。

新宫:多玛巴赫切宫(Dolmabahçe Sarayi),由于宫殿内部不让拍照,时隔多年我甚至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去过那里。只能看着仅有的照片回忆,上网找了一点关于多玛巴赫切宫的简介。这座宫殿建于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时期,但却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相融合的一座皇宫,也被称为“新宫”。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部分的沿岸,建筑群沿着海峡绵延6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房间285间,大厅43间,气势恢弘,显示出曾经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新宫的后宫建筑相对老皇宫更加气派和豪华。内部珍宝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4500公斤重的水晶吊灯。浴室和卫生间全用白色大理石镶嵌,所有门窗都由优质木材精雕细刻。整个建筑工程耗费500万奥斯曼金磅,相当于35吨黄金,有14吨黄金用于制成金箔装饰宫殿的天花板。还有分布在大厅和各个房间的名家名画,非常值得欣赏。带着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欣赏富丽堂皇的宫殿,她只专注于宫殿外那些动物石雕和造型独特的花园,完全没办法听阿里讲解关于宫殿的历史,这真是一大遗憾。我们在皇宫里的休息区吃了午餐,就是土耳其红茶、面包烤鱼、烤肉、酸奶酪之类,但价格非常的实惠。

香料市场:香料市场也叫埃及市场,位于金角湾加拉塔大桥的南侧,(大桥底下有很多小摊,售卖各种烤的很酥脆的鱼,夹在面包里抹上各种酸奶酪吃),建于17世纪60年代。如今这里除了有种类繁多的香料,也出售货品齐全的旅游纪念品,而且相比大巴扎来说要更为便宜,值得花时间细心选购。有多个出入口,上百家店铺,各种土耳其的调料和天然药材都能在此找到,还有我们常见的花椒、大料、茴香、孜然等。土耳其的干果特别好,粒大饱满的紫皮开心果是娃的最爱,以及奶酪、果酱、腊肉、甜品和香气扑鼻的烤榛子等。通常在香料市场购买干果价格要比商场便宜一点。另外,茶种类也不少,除了普遍的苹果茶,还有柠檬茶,有茶叶式的,也有冲泡式的。配上土耳其当地特色的茶杯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当地特产的茴香酒可以尝尝,也可以买些小香料礼品包,颜色鲜艳、价格不贵,不失为送礼的好选择。当然,各种工艺品和旅游商品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期间我们为了找洗手间,绕到了店铺的后面,有很多的水烟店,很多欧美的游客都会去尝试。由于我们还有后面的行程,不好带太多的东西,而且时间有限,没办法好好的挑选,就买了一点小工艺品,着实没逛够。

底下水宫:地下水宫是位于圣索非亚大教堂旁的一处地下建筑。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兴建,最早用来为当时旁边的皇宫和建筑物储水。后来水宫关闭,直至16世纪穆罕默德征服君士坦丁堡后被重新发现。这座140米长70米宽的地下水池可储十万吨水。除了作为古老的蓄水池,这里还曾作为军事弹药库使用。地下水宫的入口处造得非常低调,它的入口在与圣索非亚大教堂一条马路之隔的街心花园一角,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房子,顺着水宫入口拾级而下,越往下越阴凉,一根根粗大的石柱,撑起整个水宫,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如今的水宫,积水不深,居然还有鱼。廊柱下的灯光从底端照明。呈现在面前的景色亦幻亦真,令人着迷,耳畔回响的全是水珠掉落水面的叮咚作响,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湿滑,路旁伫立着一排昏暗的路灯,顺着通道走到尽头就是两个美杜莎的石像被镇压在石柱之下,四面的脸分别四个朝向,每一根蛇辫子都让人会感觉正准备伺机而动。水宫里也有那种拜占庭时期的服装可以穿着拍照,典型的到此一游照。在伊斯坦布尔我们看到好几个脑袋上裹着纱布的人,还想着这脑袋受伤了咋还出来游玩,阿里说因为土耳其植发比较便宜,挺多欧美人中东人会选择来这里植发,也是很奇特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土耳其   拜占庭   索非亚   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   清真寺   阿里   香料   宫殿   步行街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