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跟粤西,哪个会是广东经济的第二增长极?

广东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像欧洲的珠三角,也有堪比非洲的粤东粤西粤北。

广东也在试图改变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些年不断的加强对粤东粤西的投资,比如在轻工业商贸较为发达的粤东开建城轨,加强粤东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聚。比如在有重工业基础的粤西投了几个巨无霸,比如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增强粤西的工业化水平,也是提高粤西GDP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那粤东粤西,哪个会是广东经济增长的第二极?

一个地方有没有更好的未来,关键还是人,在于对于本地人,在于对于外地人的吸附能力。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口吸引力,GDP再高,也多少有些头重脚轻,难以持续。毕竟能否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更好与否,普通老百姓是会用双脚来投票的。

我们试图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首先从人口净流出入手。

上图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粤东粤西八个城市,除了阳江的人口净流出开始减缓流出,其他七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出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特别是汕尾、茂名、揭阳、云浮这四市,流出率已经超过20%。

最有意思的是茂名市,GDP这么十几二十年来一直是粤东粤西这八个城市最高的,但人口净流出却是最多的,且人口的流失看不到暂缓的迹象。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汕头潮州,在2013年12月厦深铁路全线运营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开始减弱,到了2016年,这两个城市从人口净流入城市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城市。而这两个城市也是粤东粤西八个城市中,流出率最低的城市。

整体上来看,粤西的人口净流出情况要比粤东严重许多。当然这个与粤东粤西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关联,粤东轻工业商贸较为发达,虽然粤东人习惯四处闯荡经商,但还是能吸引很多的外来工。而粤西的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非劳动密集型。

接着我们再从大学毕业生流向情况来分析。

粤西因为向来得到中央跟广东省的重视,在高等院校数量的布局上占据了比较多的优势。像湛江拥有广东第三多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大概在13万左右,比粤东粤西其他七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加起来还多。比如茂名大概3.9万,阳江1万人左右。而粤东的汕头只有2.2万人,潮州1.7万人,揭阳1万人,汕尾更是只有0.7万左右。粤东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加起来还没粤西的在校大学生数量的零头多。

但是有意思的是从上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拥有最多在校大学生的湛江,却仅仅吸引大学毕业生6959人,远低于汕头的9842人。这说明了不仅在湛江就读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怎么选择留在湛江,即使在珠三角就读的湛江籍大学毕业生也不怎么选择回湛江。

在对广东大学毕业生的吸引上,整体上,粤东四市以21629人略胜于粤西四市的19852人。

最后我们从粤东粤西各市的外省人数量来进行分析,当然各市并没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数据,我们侧面从各市的外省户籍生育情况来管中窥豹。

从上图数据来看,粤东粤西八个城市对外省青壮年的吸引力不断的减弱,非本省户籍人口出生几乎逐年减少。

相比而言,粤东整体对外省青壮年的吸引力要胜于粤西。这看起来整体粤西的情况堪忧,不仅仅本地人不愿意回去建设粤西,外省人也就更不愿意去。

不过从人口流动的整体趋向而言,粤东粤西未来其实都很难成为广东的经济增长第二极。两者的产业结构都瘸了一条腿,粤东虽然轻工业相对发达,但缺乏重工业。粤西虽然重工业相对发达,但缺乏轻工业。两者都无法有效的两条腿走路。

真想广东两翼起飞,在产业布局的倾斜上,特别是针对粤东的区域中心城市汕头,以及粤西的区域中心城市湛江要更大力一点。粤东要配备多一点重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而不是说从字面上支持将珠三角转移落后产业过去粤东,虽然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其实是粤东的制造业一直被转移到珠三角,粤东很多上市公司的总部被迁移到广深。

而粤西则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过去,这是提供就业职位最多的产业。

只有这样,我相信广东的东西两翼才能真正的起飞。

参考资料:《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健康卫生统计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粤东   广东   汕尾   汕头   重工业   轻工业   人口   数量   大学生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