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降价,利润缩水,苹果对中国制造企业下手了?

iPhone 14系列发布不到半年,首发价格破发直降了600-800元!最近的这一则消息让许多用户猝不及防。

在人们印象中,一直被认为是高贵的苹果手机绝不会降价,更何况是刚发新机就愿意降价,是百年一遇的事情。同样,在近日,苹果市值又因财报不佳而暴跌6.7万亿元!

为什么苹果突然不再高贵了?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苹果财报业绩差从而愿意降价呢?

和这几年中美之间的对抗以及全球经济下滑有关系吗?若苹果未来在中国势微,中国的相关产业能否抓住机会呢?

01

前两天,《纽约时报》宣称苹果手机在大中华区销量下降是苹果公司下调营收预期的原因。

同样库克在写给股东的信中也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越来越低,这背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就是全球开始面临“消费电子寒冬”,经济危机和本就已经逐渐饱和的手机市场,使得人们对手机需求量逐步下降。

根据IDC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去年下降13.2%,是历史上最大降幅,哪怕连苹果手机也没有幸免,环比下降了4.4%。销量的下降也导致了利润和企业营收纷纷下滑。

其次,由于疫情的反复影响,全世界大量的手机代工厂产能严重不足,其中也包括了与苹果长期合作的郑州富士康。

据IDC分析师表示:“苹果四季度的财报是符合之前预期的,主要还是受到富士康停产问题影响,导致更受市场欢迎的iPhone产品供货不足。”

数据显示苹果比去年的出货量下滑了14.9%,仅为7230万部。而恰好2023年Q1本应该是销售的旺季,因产能不足导致一般消费者要延迟6-7周时间才能拿到手机。

再次,虽然iPhone14在世界上仍有庞大的用户,但是2月2日,苹果第一季度的财报不尽人意,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了约 5%。

短期的财报业绩下降,使得库克作为CEO则也会受到非议,通过苹果不得不利用降价来提振手机销量。让财报尽量恢复。

最后,就是苹果手机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已经趋向平庸化了。

这几年随着手机快速更新迭代,无论是软件、硬件,安卓手机都已经越来越强大,尤其国产手机厂商凭借产品创新和高性价比,使得与苹果手机之间差距越来越小。

虽然硬件还是依靠国外,但是软件上中国手机系统经过改良已经和ios并不相上下了。中国用户有了更多、更好、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没必要仰人鼻息,中国用户也不缺苹果这一个品牌。

02

在去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地缘政治担忧下,台积电扩建升级美国芯片工厂》的文章,里面阐述了美国政府为了准备中美对抗而做的措施,比如在美国建立台积电工厂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中美对抗对中国公司和苹果都会有什么影响呢?

其一就是中国的产业地位下降。为了减少美国对中国依赖,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后面的拜登政府,都在持续不断减少中国产业对美国的影响。

从2018年开始,占美国制成品进口来源24.3%的中国,到2021年已经缩减到20,1%,而在美国的扶持下,东南亚其他国家正在试图取代我们的位置。

同样影响的还有我们国内的“果链”公司。比如作为果链一哥的立讯精密,随着和苹果的深度合作,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到了2021年,仅来自苹果的销售收入就达到1140.56亿元。

可随着冲突和疫情等不稳定因素加剧,一旦苹果要砍单和产业链转移,这些果链公司就会受严重打击。

比如在2023年1月4日,有市场传闻苹果以需求疲软为由,通知中国大陆供应商本季减产设备的元器件的生产。很快,相关的果链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当天,立讯精密低开下挫,东山精密跌超9%,而其余公司都下跌3-8%不等。

由此可见,国内“果链们”表面上的风光无法掩盖公司内在的虚弱,一家公司没有核心产业技术作为支撑,只靠给他人做嫁妆来获取报酬,对于要发展的公司来说无疑是饮鸠止渴。

其二是东南亚,如印度、越南等国逐渐成为未来苹果公司的合作方。

在2021年9月,苹果就向印度投资了10亿美元来建造工厂,直到去年9月份,已经有印度产的iPhone14出口到海外。同样,越南也成为了苹果心仪的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国家。

同样根据数据,越南2022年制造业增长了8%。

去年12月,苹果公司美其名推行应链多元化,其实就是推进“去中国化”。计划从今年开始,苹果准备将mac book和apple watch等产品的生产转移或者新增到东南亚。

这些迹象表明了,苹果公司正顺应着拜登政府的计划,积极推进针对中国的“去依附”和“向东南亚转移”以及“制造业回流”。

就像这次台积电扩建,拜登也同样邀请了库克,库克说到:“这是意义非凡得一刻。”

拜登则说:“半导体得投入帮助美国赢得21世纪经济竞争,扭转国产计算机芯片衰落势头的计划的一部分。”随即又向观众问道:“诸位,谁说美国不能在制造业上再次引领全球?”

通过这次会面以及这两者的谈话,看出美国要遏制中国的野心是昭然若揭,而苹果想依靠美国政府作为推手将产业转移至更东南亚,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03

消费电子行业曾有这样一句话:“得苹果者得天下”,但就在前年央视财经《果链企业多领域布局,减轻苹果依赖症》中号召各企业发展核心技术,防止成为廉价的可随意替代的加工厂,让人们警觉到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而确实到在两年苹果这个金字招牌不灵了,而依附于苹果的“果链们”路又在何方呢?

向新能源产业和智能硬件发展是大部分果链们的选择。比如歌尔股份就在16年开始与索尼、pico、meta一一系列VR厂商合作提供硬件。

截至2022年上半年,以VR为代表的智能硬件板块给歌尔带来248亿元的营收,同比实现了翻倍增长,营收占比从2021年同期的41.25%增长到56.9%。

也是得益于VR产业这几年发展的势头迅猛,使得苹果在歌尔公司里的销售比例下降了6%。

而欣旺达则选择了新能源的车道,随着汽车电池的崛起,欣旺达对苹果的依赖性也逐渐下降。

2021年,公司里的有关苹果的营收占比29.4%,相比2020年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到了2021年上半年,欣旺达电池营收达到42亿,汽车电池在公司营收占比从3.66%增长到19.34%。

可以看出,欣旺达正逐步摆脱苹果的依赖。根据欣旺达的规划,截至2025其电池营收可能超过1500亿,如果真到了那时,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也时唾手可得的事情。

受影响的不止是果链们,中国的手机厂商也趁苹果势微而逐步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

根据IDC研究报告显示,VIVO和荣耀手机分别占据中国市场Q4季度市场份额的第一和第二。VIVO的子品牌iQOO全年同比增长26.9%,而honor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到34.4%。

而在折叠屏市场,则被华为牢牢把控了近半壁江山市场份额达47.4%。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手机正在越来越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

04

回想2009年,是一代神机iPhone4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苹果凭借卓越的性能,流畅的系统,精美的外观吸引了当时还在普遍使用用小灵通的中国用户。

为中国人们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高端科技的大门,其高昂的价格也使得一部分人不惜割肾卖肾去买苹果手机,足以证明他的强大。

不过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在高端科技逐步展现锋芒,苹果逐渐变得保守的今天,即使是iPhone14在面对华为最新款的折叠屏前,也不过尔尔。

虽然中国目前仍在芯片等一众领域被外国卡脖子,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消费者将用低廉的价格去购买比肩国际一线厂商性能的国产商品。


作者:密涅瓦的猫头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苹果公司   库克   中美   苹果   东南亚   美国   中国   利润   机器   产业   手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