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性中向本真逼近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3年第3期

编者按: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便捷、最纯粹的方式是阅读。因为爱文字、爱阅读,我们时时检阅,常常忧心,也自然对阅读本身产生思考。

爱读书的人,究竟是在读什么?我们为什么热爱阅读?到底什么才是阅读的本真?本期精神家园,我们来聊聊“读书”。

策划-本刊全媒体
统筹-本刊记者 刘博文

在不确定性中向本真逼近

@文-大方无隅

求学十余载,还有好多书没读明白,更谈不上理解阅读本身,只能说有缘和一些书籍打过照面,对阅读的方法和目的有些粗浅的思考。
在信息时代,大家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光都被手机占据。各种技术手段和传媒工具,使大家能获得比阅读直接得多、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刺激得多的感官享受和精神体验。远方的深处的、过去的未来的,每一个平行世界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面对这些看似更为真实的世界,人们却第一次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虚幻,甚至对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都产生怀疑。在这一语境下,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不仅未被打碎,而且更加坚固。阅读,是向世界本真不断逼近的重要方式。
不论是文学、史学、哲学类著作,还是政治、经济、社会类书籍,核心都是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核心,则是处理复杂和简约的关系。和图画乃至视频相比,文字占用的信息量十分单薄,内蕴的信息量却宽广无边。这是因为语言是抽象的结果,所以能拥有穿透力,化复杂为简约;语言又是想象的载体,所以能拥有包容度,化简约为复杂。不同人读同一本书,会形成高度的共识,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和真实。阅读使我们懂得,世界的确是复杂的,但复杂性不一定由复杂来呈现;生活的确是复杂的,但生活并不只是混沌、表象和碎片。
每本书都在真诚地讲自己的故事,也都在努力地讲共同的逻辑。每本书都在处理复杂和简约的关系,也都在处理故事和逻辑的关系。一方面,逻辑胜于故事,因为逻辑能统领、预知或掌控故事的发展;另一方面,故事也胜于逻辑,因为故事常常突破、超越或颠覆既有的逻辑。同样地,一种意义上,故事大于逻辑,因为逻辑只能通过故事呈现,而且每个故事都蕴含无数逻辑;另一种意义上,逻辑也大于故事,因为逻辑并不完全依赖于故事而存在,而且多个故事可能服从和服务于同一逻辑。如果转译为哲学语言,就是特殊性构成了普遍性,普遍性表达为特殊性。
身处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性,不吸取教训是唯一的教训。但如果坚持阅读,我们又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一本真正的好书,既有“穷物之理”,也有“执圣之权”,既要讲“遵经守礼”的必要,更要讲“违经合道”的可能。对故事的重视和书写,并未消解反而是在强化逻辑的实在和价值。与故事相伴的逻辑,是完整而不片面、坦率而不迂腐的逻辑;与故事相伴的逻辑,既包含规律性的内容,也包含不规律的内容;与故事相伴的逻辑,既带有结构性的知识,也带有场景性的知识。所以说,一切历史的逻辑都不在故事之外,一切人类的智慧就在逻辑和故事之间。
没有一本书能写尽世界本真,也没有一次阅读不是在向世界本真逼近。向世界本真逼近,也是在向内心本真逼近。认清世界的确定性很困难,认清人性的确定性也很困难。阅读使人深入思考,使人不断拷问,使人认清现实又摆脱现实,使人直面复杂又突破复杂,最后进入到最朴素、最超然的状态中,“皎然无疑于众,而行且自忘之”。

点击下图

购买《中国青年》2023年第3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李翊(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本真   不确定性   普遍性   信息量   中国青年   特殊性   简约   教训   逻辑   现实   语言   关系   方式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