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女星以汉奸罪被逮捕,随后亮明身份无罪释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日本投降了!”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了!”

1945年9月3日,全国各地的人民自发地纷纷走上街头,欢天喜地庆祝中国全面抗战的最终胜利,一时间鞭炮齐鸣、口号震天。

而此时,在上海的一处公馆里,却有一位年轻时尚的女子,正愁眉不展。

李香兰

“小姐,您以前在满洲为日本做过不少事,如今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军队与侨民也陆续撤离,鉴于您的情况,是否考虑离开上海,找个地方暂避一下。”

身边的助理似乎知道她的顾虑,上前问道。

女子沉思了一会,强颜微笑道:“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先看看情况再说吧。”顿了一顿,接着又道:“最近,不要安排任何的演出与活动,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可事情并非她想象的那么乐观,没过几日,便有一队人员上门,将该女子带走。

随后,上海多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便刊登了一则重磅消息:著名影星歌星李香兰,因汉奸罪名,被捕入狱。

原来这名年仅25岁的年轻女子,便是名声响彻日本与中国两地的影歌两栖女星李香兰。

提及旧上海,人们总会想起一首有着深刻时代烙印的歌曲《夜来香》,没错,李香兰便是这首歌的原唱者,而这首歌不仅当年传遍整个华人圈,而且跨越历史长河,并流传至今。

李香兰为何被认定为汉奸,她将为此遭遇怎样的命运转变?

一首《夜来香》让李香兰红遍全国

1944年,一首名为《夜来香》的歌曲,瞬间火爆,并很快传遍全中国。

当时的年代,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听到歌曲,一是收音机,当年也叫做电台;二是唱片机,当年也叫做留声机。

这两种设备,普通的贫人家庭是买不起的,拥有者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

就在这种条件下,夜来香还是为全国人民所知,不仅是豪门富门,甚至连平民百姓都能哼上几句,可见这首歌曲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更何况,那一年还处于全面抗战阶段,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处于仇恨对立层面,而这首歌,却是从日军占领的上海,即敌占区流传出来的。

但是,即便是非敌占区的人民,也不自觉地喜欢上此歌,可见,这首歌的魅力之大,大到足以突破政治分界与敌我分割。

而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李香兰。

“请问有李香兰的《夜来香》碟片吗?”

这是全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的唱片店被经常问到的话题。

甚至还出现了小贩屯购到唱片之后,沿街加价叫卖的情况。

而有关李香兰的各种海报,不仅贴满了各地的影院、舞厅,遍布全国各地的李香兰的拥趸者,更是收集各式各样的李香兰照片海报,贴满了自己的房间。

即便是国民党当时的陪都重庆的舞厅,当服务人员问及来客的喜好与点歌时,人们总是会提出:“就唱李香兰的《夜来香》。”

“香兰小姐,今晚的演出方要求歌单里必须要有《夜来香》。”

助理拿着电话记录,又一次快速走进了李香兰的房间。

“那就唱吧。”

李香兰无奈地点了点头,她很想换成近期的新歌,却总没有机会。

最令她头痛的就是,在寓所门口,每天都是围满了人,一部分是各种报刊的记者,一部分是热情的追捧者。

各种书信、礼物更是堆了满屋,其中还有大量示爱的情书。

甚至曾出现在追求者当街拦住李香兰,跪地求爱的一幕。

20多岁的李香兰,不仅电影演得好、歌唱得好,而且还是一个标准的美人,面貌姣好、身材别致,成为当时许多青年男子的梦中情人。

除了演出之外,李香兰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她通过提升演出价码,过滤掉了许多邀请,只是参加一些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活动。

对于各类媒体的采访报道,她基本都是直接拒绝。

但是,有一种邀请,她是拒绝不了的。

那就是驻上海日军的演出与活动,以及日本用于宣传的媒体的采访。

当人们见到她的这种选择之后,许多人也曾背后骂她是汉奸,特别是上海一些具有抗日情怀的国人,更是对李香兰充满着厌恶与仇视。

所以,对于李香兰汉奸身份的认定,并非日本宣传投降后才有,而是在上海被日占期间,在抗日爱国者眼里,她就是一个实打实的汉奸。

只是,她所从事的汉奸工作,并非政务与军事,而是在文化层面。

女汉奸被判死刑后因身份而反转

日军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派出了汤恩伯接管了上海,随着驻上海日军及以及日本的侨民陆续撤离之后,重新建立的上海政府,开始了对日伪时期汉奸的清算。

国民党对汉奸的认定与清算方式,非常简单。

首先,便是直接为日军及上海日伪政府服务过的军事、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

其次,才是在日伪期间为日军及日伪政府出过力的人。

对于李香兰来说,一方面她的知名度极高,另一方面,在日占期间,她的确是日军及上海日伪政府重点打造并宣传的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

而她不仅大量参与日军及日伪政府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还多次出席日伪方面的重要活动,几乎成了日伪的文化代言人。

在许多爱国人士眼里,李香兰是名副其实的汉奸。

“李香兰抓不抓?”

当年也有人考虑李香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对于是否将她定性为汉奸而有所顾虑,怕被媒体及她的大量拥趸污为乱捕乱杀。

当时上海方面自己也不敢轻易做主,便将此事报到重庆。

“只是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汉奸身份,无论地位多高、影响力多大,一概按律处理。”

蒋介石自然也是知道李香兰的,为了避免各地在对待汉奸的处理上犹豫不决,他就此下达了死命令。

了解到高层的意思之后,上海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对汉奸的抓捕与处置。

此时,李香兰已在劫难逃。

当她被抓时,或许当时没有心理准备,或者暂时不想做过多辩解,李香兰并没有说什么,而是任由上门的国民党士兵将她带走。

可是,当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她慌了。

审判中,李香兰为了保命,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

“我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你们不能用汉奸的罪名对待我。”

李香兰此时不得不将隐瞒已久的身份,暴露了出来。

来人听到李香兰所说的话后,大为吃惊:“你真的是日本人?”

“我的确是日本人,如果你们需要证明或证人,我都可以提供。”

李香兰连忙回道。

这件事很快便馈到当时上海国民党政府负责处理汉奸的机构,甚至传到汤恩伯耳中。

“此事务必详尽核查,如果她的身份的确是日本人,按照我方与日方就日军投降后人员处置约定,可以视为日本侨民,将其遣送回日本。”

得到上头的回复之后,上海方面很快启动了调查程序。

按照李香兰提供的人员名单,他们找到了相关的联系人与知情人,对方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人证,而且连李香兰的相关出生与父母身份的证明,都一并提交了过来。

果然,正如李香兰自证时所说,她的父母双方均是日本籍,她自然也是日本人无疑。

“既然你是日本人,你为何不跟随日本桥民一起报备并撤离?”

一名国民党负责人亲自对李香兰进行了讯问。

“我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样离开,是因为我的演艺工作都在中国,如果我揭示出自己真实的身份,那么,以目前的情况,我在中国就不可能再待下去。”

原来,李香兰不揭开自己身世的原因,竟然是还想继续留在中国发展。

因为,她知道自己要想继续以往的辉煌,就必须留在中国,反之,去了日本,虽然在那儿也有少许知名度,但她的演艺事业可能就要从零开始。

只是,她一直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既非日伪政府人员,又与日军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个文化圈子里的人,被划为汉奸的可能性不大。

甚至在她被捕时,她仍旧以为还有翻盘的可能。

在确认了李香兰的真实身份之后,国民党上海当局还是把她给放了,但是,也给她提出了要求,限期必须离开中国。

1946年2月,李香兰以日本在中国侨民的身份,报备登记后,登上了去日本的轮船,自此后,开始了她在日本的生活。

但是,历史上对于李香兰的真实身份,还是存在诸多疑点,那么,实际的情况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被包装成中国人的李香兰真实身份

正如李香兰自己所说,她的父母均是日本人。

但是,李香兰却在中国辽宁灯塔市出生,出生的年份是1920年2月12日。

而这一年距离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还隔着整整11年,那时,日军还没有侵占东北,伪满洲国也没有成立。

可以说,李香兰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生,而且当时的出生地,还归属于中华民国管理。

她出生日,父母曾给她起过日本名,叫山口淑子。

李香兰(山口淑子)和父亲山口文雄

1933年,13岁的李香兰因为认了她父亲的同学李际春为养父,便将日本名字山口淑子,改成了李香兰。

关于李香兰身份问题的关键点,也就在这儿。

如果,她与养父李际春是属于法律范畴的领养关系,较真起来,说她是中国人也无不可。

只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收养关系的程序并没有标准的法律程序与认定。

最终,在李香兰为了清洗掉汉奸罪名的时候,她的养父李际春却给出了自己与李香兰的关系,并非法律上的领养关系,而是名义上的认养关系。

也就是说,这种认养关系,并没有改变李香兰日本的国籍与身份。

也曾有人探讨过这一问题,假设李香兰的国籍已经是中国国籍,那么她虽然在血统上是日本人,那么在法律意义上,她应该算是中国人。

如果她是拥有中国国籍的日本人,那么是否可以认定为汉奸呢?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估计并没有太过严谨的处理标准。

李香兰,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接受教育并长大,在她的内心里,对于自己身份归属的问题,也是极为矛盾的。

这点,从她一直没有公开身份,并想留在中国发展,不难看出来。

或许,相较于陌生的日本,她更习惯中国,也更喜欢中国,也是在中国,她才享受到了万众瞩目的成就感。

“我之所以隐瞒身份,是因为我想留在中国。”

这的确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但是,李香兰从她踏入演艺圈开始,也确实一直在为日伪效力,这一点不仅众所周知,她自己也并未否认。

1938年,她便在东北加入了日伪政府设立的“满洲电影协会”,成了日本在华进行宣传的多部电影的主要演员。

可以说,她是被日伪的“满洲电影协会”所捧红的。

而她的工作与事业,也紧紧地与日伪的宣传工具捆绑在了一起。

在中国的爱国民众眼里,李香兰一直都是为日伪政府站台的文化人,在这个层面上,她与其他的日伪方面的人员,并无二致。

或许,李香兰早已知晓侵华日军最终会以失败告终,而她也想着与日伪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方面在后期是有着相关佐证的。

一是,1944年,李香兰突然提出从“满洲电影协会”辞职,这在当时是一个忤逆日方的举动;二是,在1945年时,她还突然回绝了许多日伪方面非演出类的政治、军事与社会活动,似乎刻意想与日伪方面划清界限。

从这些动作来看,她有一定的预见性,当然,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以后能以清白的身份,继续留在中国发展,这是她的愿望。

结语

我们无法真正了解李香兰内心的深层想法,但透过历史看去,她25岁以前,从出生到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后影后的人性成长与发展,都是在中国。

此外,在日军投降后,她并没有选择随日军及日本侨民撤回日本,反而想着隐瞒身份留在中国,无论是基于事业考虑或其他原因,说明,她对中国是有感情的。

而自她回到日本之后,这种对中国的感情也不断影响着她日后的言语与行动。

1975年与1978年,已经从政多年,并身为日本国会议员的李香兰(日本名大鹰淑子)曾两次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2005年,85岁高龄的李香兰,专门撰写长文,反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以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李香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汉奸   满洲   伪政府   身份   夜来香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上海   无罪   中国   女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