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做到“三要”,你便是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人

人到六十,某种意义上是很多人极盼望的事儿:上班的终于可以拋开绩效、会议、职称、上司的脸色、同事的心机……缴纳社保的终于可以领到盼望已久的养老金了。六十岁,还有非比寻常的文化含义:活过六十甲子,即使哪一天离走了,也当得上寿终正寝了。人生六十,是驿站,也是拐点。

六十岁前,是一种活法,六十岁以后恐怕又是一种活法。不管什么时候,何种活法,人总是希望自己过得舒适,也总是愿意跟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人打交道。人过六十,别无所求,唯有“舒适”二字。做到以下“三要”,自己舒适,别人也舒适。

01

人过六十,要管得住嘴巴。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许多的纷争无不始于口舌。管住嘴巴,也就减少许多是非麻烦。老年人的话语生态更要以“少说”为佳。在人群中,有一类人,说起他人,尖酸刻薄。有的人,天上地下,无所不知,侃侃而谈。其实话太多,是不受人待见的,反而容易引人反感,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排斥和恶意针对,闹得心情不愉快。在家庭里,年轻人对老人的厌烦,多半是因为“口多”。人老了,多做力能所及的事,少说话,不要乱掺和子女的事:听了你的,于事无补,不听你的,让你无趣。零碎话更要少说,既不能传递有效信息,还容易导致反感,降低了长者的威严。比如,你左一句“别玩手机了”,右一句“少玩点游戏”,你的孙子根本不听你的,你就要戒掉这几句口头禅,换一个方式,找一个严肃的场合就这个话题认真地与他谈。老伴儿之间的交流,多靠默契,少点唠叨。言多必失,点到即止,不愧是金玉之言。老年人更要做到,话要讲到点子上。

02

人过六十,要压得住火气。

我认为人有时候要有点火气,火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血性、公理、正义。人真的不应活得太卑微,太没有底线。

但是,来到耳顺之年了,火气应该收敛了。这时你的生活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了,面对的是家中亲人和平常的琐事,不需要争出是非曲直,也没有重要的原则底线了,真的是要“难得糊涂”啊!如果市场里有人说三九二十一,你不要去争辩,更不要与他打赌,走开就是了。老伴沉迷抖音发朋友圈忘记煮饭了,你自己去厨房里就行了。孙子爬到你脖子上或者是拿玩具枪瞄准你,你哈哈大笑就可以了。俄乌交战离你很远,蔡英文再蹦,国家自有考量,交通拥堵,那是市长的事儿。肝火太旺,身体是自个儿的伤不起。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远量,这才是人过六十该有的心境。

03

人过六十,要耐得住寂寞。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肯定是需要朋友,有朋友我们才不寂寞。

退休以后,有必要把朋友圈瘦一下身,该退的群要果断地退。拍胸脯的朋友,时间不是问题,你总能找到他,他总能找到你,这是一辈子都要珍惜的。点头之交,利益之友,你退休后他还能主动联系你的,要么说明你有魅力,要么他值得你升级。否则,你把这些当着云烟吧。退休了,躲进小楼,自成一统,我以为是明智的:可以找韩国人下盘棋,可以听小贱老师敲非洲鼓,也可以到巜家山》里面去听王跃文说他的方言。千万不要今天问张三在哪里潇洒,明天问李四有什么活动,后天约王五花哪聚聚。学学陶渊明吧,他在退休归田之后呼吁: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人过六十,是驿站,也是拐点。要按该有的套路去活,不矫情,不讳饰。自己舒适,也让别人舒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金玉之言   舒适   孙子   活法   拐点   火气   底线   俗话说   老年人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