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匈奴是如何终结罗马帝国的,他们为何要这么做?

文 | 潇与海

编辑 | 潇与海

前言:匈奴为何要终结罗马帝国,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游牧民族

在阿米阿努斯的记述中,他观察到匈奴社会基本上是个游牧社会,没有农业也没有永久的定居点。

从本质上讲从蒙古到黑海横跨亚洲的半千早大草原上的生命在1600年里几乎没有变化。

它是一个脆弱的存在,容易受到降雨量变化、草原生产力急剧变化和疾病突然爆发的影响。在困难时期靠羊和马而不是靠牛生存。

匈奴人是骑马的牧羊人,不是牛仔。每年他们都赶着羊群穿过开阔的平原,从冬天的住处到夏天的牧场。对匈奴人来说,与其他游牧社会一样,土地的所有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土地上移动的权利。

成群的匈奴人走得很慢,沉重的木制马车载着他们的财产和帐篷,可以预见的是用羊皮或羊毛制成的毛毡,单调的饮食羊肉、马肉、牛奶和羊奶酪的补充,通过觅食狩猎还有钓鱼。

成功地开发草原需要集体组织和广泛分散的人口,以防止过度放牧,需要大面积的牧场来养活少数人。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大家庭。

如果他们能负担得起一些匈奴人就娶了不止一个妻子,反过来多达二十个家庭可能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群体,与中亚的现代游牧民族相比,拥有501万成员的氏族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认为一大群匈奴人在草原上一起迁徙肯定是不对的,从生态角度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在一件关于匈奴人的事情上,对阿米亚努斯来说匈奴人属于一个远离文明的地方,居住在延伸到迈欧提克海以外的冰冻荒原上。

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匈奴人在草原上的某个地方超越了定居世界的界限,现代学术界试图更精确,但至今还不能确定匈奴的故乡

例如物质遗存,如坟墓中的物品,只能透露出身份生活方式和个人习惯的有限信息。

显然游牧民族并不像那些生活在定居社会的人那样留下那么多东西,更复杂的是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意味着习俗、手工艺品和装饰风格跨越很远的距离传播,并且无论如何许多幸存下来的物品都是通过贸易获得的永久社区的产品。

在欧洲文化中,颅骨变形等做法或复合弓的骨配件等物品通常是外来者入侵的可靠迹象。

从克里米亚到韩国,许多民族都有这些看似与众不同的特征,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一群草原游牧民看起来很像另一群扁平头骨或骨骼加强的匈奴。

关于匈奴人起源的一种理论当然是有问题的,匈奴是蒙古游牧民族,他们在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匈奴和汉朝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从公元前206年起汉朝皇帝控制了中国四个世纪,在公元前一世纪的一系列冲突中达到了高潮。

在公元48年匈奴帝国分裂,位于外蒙古北部的匈奴,被汉人在8世纪的进一步胜利和从北方向下推进的游牧民族鲜卑所粉碎。

在某个时候,也许是在他们的帝国被汉人分裂之后,或者是在鲜卑人的压力下,匈奴的残余被认为已经向西迁移,保留了一些他们原来的身份,直到作为“匈奴人”的他们蔓延到欧洲。

争论的基础是稀缺的语言材料,以及试图从经常自相矛盾的汉人对匈奴的描述中理出头绪,这些讨论中缺少的是对考古证据的任何考虑。

当时匈奴的资料都没有被系统地挖掘或出版,这场辩论也有阴暗的一面,对一些作家来说,将匈奴和匈奴联系起来是理解欧洲历史的一个更广泛的项目的一部分。

随着他们的中国身份的确立,他们对罗马帝国的攻击可以被看作是东西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循环的一部分。

罗马人和匈奴人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匈奴人要离开他们在大草原上的家园,也许是一系列糟糕的夏天、或严冬、或一些自然灾害、或来自其他游牧竞争对手的压力,或一些关键因素的组合。

一些阿兰人加入了匈奴,他们一起攻击了哥特人,反过来,由亚他那里克领导的哥特抵抗运动崩溃了,一个由弗里蒂根和阿拉维乌斯领导的特尔温吉分裂集团在罗马帝国内寻求庇护。

边境指挥部未能人道地对待这些难民是他们日益增长的敌意的一个关键因素,随后的冲突还涉及弗里蒂根邀请的匈奴人作为雇佣兵加他的军队,他们的介入挫败了罗马人将哥特人赶回多瑙河的企图

阿米阿努斯的严厉评价中“野蛮人就像从笼子里挣脱出来的野兽,在向南穿越巴尔干半岛时,传播着抢劫和谋杀、屠杀和火灾的肮脏混乱。

这是罗马人在阿德里安堡的失败和一位皇帝的死亡的血腥序幕

没有罗马历史学家提到过战场上的匈奴人,他们可能与古罗马骑兵一起骑马对抗罗马骑兵,或者在胜利和掠夺机会确定之前退缩。

哥特人和他们的匈奴盟友缺乏攻城战的技能和资源,但如果不占领城市,他们就不能把在阿德里安堡赢得的优势压回家,也不能获得储存在粮仓里的食物、军队。

给养问题可以通过袭击村庄和农场来部分解决,但同一地区被掠夺的次数是有限制的。

面对这些短缺,格鲁通吉人分裂,向西进入潘诺尼亚,鉴于哥特人未能保持团结和势头,一些罗马人仍然相信军事解决是可能的。

这将是瓦伦斯继任者的任务,也就是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的任务是为瓦伦斯报仇,粉碎哥特人和他们的匈奴盟友,事实上狄奥多西只不过是采取了遏制措施,尽管他在征兵和征兵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帝国军队仍无法迅速恢复实力。

葛莱西安于380年在潘诺尼亚击败了格鲁通吉人,但他仍不愿派遣大批军队在多璐河省作战。

两位皇帝都意识到陷入长期冲突的风险,两人都不愿削弱他应对任何新威胁的能力。

在与哥特人打交道时两种选择是在一片被破坏的土地上继续僵持下去或者休战。

狄奥多西选择谈判,并于382年10月同意特温吉人、格罗通吉人和他们的匈奴盟友可以占领多瑙河以南的土地,作为回报,他们将向罗马军队派遣军队。

只有少数匈奴人在阿德里安堡战役前作为弗里蒂根的盟友进入帝国,后来接受了狄奥多西提供的土地,大多数人继续攻击多瑙河以北的哥特人。

在弗里蒂根的追随者放弃战斗后,阿塔纳里克越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巴纳特地区,在那里他坚持了四年在他也逃离多瑙河之前,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没有关于匈奴人前进的详细历史

匈奴帝国的分裂

阿提拉死后,匈奴帝国分崩离析。打破了维持已久的压迫与奖励之间的微妙平衡,直接的结果是军队解体因为那些曾经效忠于阿提拉的人现在支持他的一个儿子。

乔丹内斯很快指出了其中的政治和道德教训,阿提拉的继承人之间爆发了一场争夺全面控制权的斗争,因为年轻人的思想往往被对权力的野心所点燃,每一个人都被鲁莽的统治欲望所驱使,他们一起摧毁了他们父亲的帝国。

这场关键的战役发生在454年的内岛河畔,内岛河是一条未知的河流,可能在现代斯洛文尼亚的某个地方,匈奴人被曾经是他们帝国一部分的一个新的民族联盟打败了,胜利者声称有三万匈奴人伤亡。

这些严重的损失发生在阿提拉死后不到两年。对乔达内斯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快速逆转。就这样匈奴人被阻止了,人们一度认为匈奴人会征服整个世界

分裂是如此具有破坏性,以至于当匈奴人团结起来时他们多么如此可怕现在却被分开了。

十年后,登吉济奇率领的军队试图在被摧毁的罗马城市辛吉杜努姆以西的多瑙河沿岸重建控制权,但被击退,哥特人的领导人瓦拉米尔、蒂乌迪默和维迪米尔兄弟对匈奴人的作战计划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卡塔劳尼安平原他们是阿提拉的亲密战友,但并不是所有的团体都为重新获得独立而斗争。

再往东沿着多瑙河,一些哥特人趁机进入了罗马帝国。

在整个第四次罗马大战期间,一些单独的群体总共约有五万名男子、妇女和儿童一一被安置在色雷斯,条件是他们承认皇帝的权威,并为军队提供新兵。

一个世纪前的一些问题得以避免,没有大规模的难民流动,也没有拘留营,肥沃的农田很快就被发现了,哥特人的领导人在军队和法院担任高级职务。

东方帝国政府最终似乎致力于在君士坦丁堡和北部边境之间建立一条有效的移民定居点警戒线。

多瑙河沿岸的不稳定随着登吉奇和恩纳克试图重新确立匈奴人的统治地位而加剧。

最后的决战

468年在一场大规模战役之前,他们派遣大使到君士坦丁堡,提出了一项和平条约并建立了一个边境贸易站

457年马西亚死后,利奥皇帝即位,他在没有认真考虑的情况下就解散了大使馆。

在一个世纪前匈奴人首次出现在欧洲,但匈奴人的撤退并没有恢复多瑙河沿岸的秩序。

瓦拉默手下的哥特人不得不保卫自己免受扩张野心的其他民族之前举行的匈奴人。

由于维拉默在战斗中死亡以及他的两个兄弟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有效的反应受到了阻碍。

根据乔达内斯的说法,哥特人也面临着食物和衣服的短缺,面对这些新的压力,那些忠于维迪默的人选择向西行军,首先进入意大利,然后加入法国的哥特人。

而在473年提乌迪默仔细评估了独自保卫潘诺尼亚的风险,决定带领他的追随者越过边境进入东罗马帝国,与其在巴尔干半岛为土地而战。

西奥多里克在488年带领他的哥特人向西进军意大利,这种模式很常见。

在390年代阿拉里克也被推进了西部,一百年来东方两次未能消灭哥特人,但迫使他们继续前进。

同样在440年代与阿提拉在多河上达成和平的过程中,狄奥多西很清楚,可能的结果是增加匈奴对莱茵河的压力,最后东方帝国仍有能力将其军事问题向西转移,这证明了君士坦丁大帝的160年前决定放弃罗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建立新首都。

不仅东方更富有,而且帝国的分裂意味着在瓦伦斯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政府最终准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多次试图将汪达尔人赶出北非,但都以失败告终,而法国和意大利的罗马统治安全却没有得到任何类似的保障。

在第五世纪东方通过牺牲西方来确保自己的生存,残酷的事实是罗马帝国在西方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罗马帝国在东方的持续成功。

笔者解读

罗马帝国在阿提拉死后的就逐渐走向衰落,新国王夺取控制权标志着欧洲权力格局的重大转变,一个宏大的帝国分裂成几个不同的民族。

在阿提拉之后,匈奴帝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西罗马帝国现在分裂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逐渐成为公认的中世纪欧洲的基础。

参考文献

普林塔·彼得,《罗马条约》

拉斐尔·斯克,《破坏者》

罗穆卢斯·奥古斯,《等待野蛮人》

苏格拉底·索佐,《匈奴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罗马帝国   巴尔干半岛   君士坦丁堡   匈奴   罗马   游牧民族   帝国   深度   军队   皇帝   多瑙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