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大鹅“特别军事行动”,不同时空下的历史镜鉴

好大喜功:试图在短期内建立最伟大的功业

狂妄自大:你悔过自新吧

早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远在辽东的高句丽王高汤听到隋灭陈的消息非常恐惧,极力加强兵备,积蓄粮草,做抵抗守御的准备。

当年,隋文帝发布致高汤的诏书说:

你们东北方虽然土地狭窄,人口稀少,假若现在废黜了你的王位,也不能就此对东北不管不问,朝廷还要重新选派官属,前去安抚你们那里的黎民百姓。你如果能洗刷心灵改变行为,一切遵照朝廷的典章制度,即是的良臣,何劳另外派遣贤能之士呢?

你认为辽水的宽广比长江如何?高句丽国的兵民比南陈多少?朕假如不存包含抚育之心,责罚你从前的罪过,立即命令一位将军出征,能费多少气力!朕之所以情意恳切地加以劝导,是允许你悔过自新。

高汤接到诏书惶恐不安,准备进献表文陈述谢罪,恰在这时他不幸病死,他的儿子高元即王位。隋文帝派遣使者授予高元上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承袭辽东公的爵位。高元向朝廷进献表文谢恩,并趁这个机会请求封他为高句丽国王,隋文帝允许了。
开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句丽王高元率领包括靺鞨(女真族的前身)在内的军兵一万多人攻掠辽西地区(治今辽宁义县西),被隋营州总管韦冲率军击退。

隋文帝听说后大怒,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统帅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又任命尚书左仆射高颖为汉王长史、周罗侯为水军总管。

六月,隋文帝颁布诏书废黜高句丽王高元的官职、爵位。汉王杨谅统率的大军出了临榆关(今山海关),正遇上大雨过后的水涝,后勤运输供应不上,军中缺少粮秣,又遇上传染病流行。周罗侯率领水军从东莱(今山东掖县)渡海直奔平壤(今朝鲜平壤市),途中也遭遇大风,战船大多沉没。

九月,隋军被迫撤回,兵士死亡了十分之八九。高句丽王高元也惊慌惧怕,派遣使节向朝廷谢罪,呈献表文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停止用兵,对待高句丽王还像当初那样。

百济王余昌派遣使节进献表文,请求为隋军讨伐高句丽充当向导,隋文帝下诏书告谕他:“高句丽王已经认罪归附,朕已经赦免了他,不能再行讨伐。”朝廷优待了百济的使节,然后遣送回国。

高句丽略知一些消息,为报复百济,便出兵劫掠百济的边境。

喜怒由己:视苍生如蝼蚁

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当炀帝亲临启民可汗牙帐的时候,恰好高句丽国的使节正在那里,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便和他一起面见皇上。

这时黄门侍郎裴矩对炀帝说:“高句丽本是箕子(商纣王时代的忠臣)的封地,汉、晋时代一直是中国的郡县,现在却不臣服朝廷。先皇帝(隋文帝)准备讨伐高句丽已经很久了,只是由于杨谅无能,以致师出无功。当今陛下君临天下,怎能不夺取回来,使文明礼仪之境反而成了蛮貊(指东北的部族)之乡?今天高句丽的使节亲眼见到了启民可汗举国奉从大隋的情景,可以趁他们恐惧之时,胁迫高句丽王进京朝见。”

炀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牛弘向高句丽使者宣布圣旨说:“朕因启民可汗诚心诚意地尊奉朝廷,所以才亲临他的牙帐。明年朕将去涿郡,你回去转告高句丽王,应当及早前来朝见,不要自生疑惑和恐惧。所有存育教化的礼仪,将如同对待启民可汗一样。假如不来朝见,朕将率领启民可汗去巡视你们那里。”

高句丽王高元虽然十分惧怕,但并没有前往朝见炀帝,藩臣的礼节也并没有完全尽到。

炀帝对此大怒,便准备讨伐高句丽,下令征收全国富户的军赋,让他们购买战马,一匹马价值高达十万钱,又派使官检查兵器,务求精制新造,如果发现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就立即处斩使官。
大业七年(611年)二月,炀帝从江都来到涿郡,颁布诏书征讨高句丽。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海口负责建造海船三百艘。为了讨好炀帝,官吏监督工役极其严厉急切,匠役们昼夜站在海水中,不敢稍微休息,从腰部往下都开始腐烂生蛆,死亡了十分之三四。

四月,御驾到了涿郡的临朔宫跟从的文武百官凡九品以上的当地都必须按照命令妥善安置住宅。在来涿郡之前炀帝就下诏征调全国的兵力,不问地方远近全部集中到涿郡。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弓箭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当时,四面八方的士兵不远千里奔赴涿郡如同流水一般。

五月,炀帝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的民众赶造战车五万辆送到高阳,供士兵装载衣甲帐幕,由土兵自己推挽。又征发河北、河南的民夫运送军需物资。

七月,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夫以及船只运载黎阳仓和洛口仓诸仓米到涿郡。船只依次衔接有几千里不断,运载着兵器甲帐以及攻城的器具,经常有数十万人来往在水道和陆路的运输线上。运夫车马拥挤在道上,死亡的民夫尸体遗弃在路旁,臭气熏天也无人过问。

刚愎自用:听不进劝谏之言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四方的军兵都汇集到涿郡。炀帝征召太史令庾质,问他:“高句丽的人口抵不过我们一个郡,现在朕凭着这么多的军队去讨伐它,卿以为能否战胜?”

庾质回答说:“征伐是可以战胜他们的,不过依臣愚见,不希望陛下亲自征讨。”

炀帝很不高兴地说:“朕现在集中大军在这里,怎么可以没见到敌人而自己先退却了呢?”

庾质回答说:“攻战而不能取胜,恐怕有损陛下的威严;假如陛下坐镇这里,命令勇猛的大将和强壮的士兵,指示他们作战方针,然后让他们急速行军,出其不意攻击敌人,就一定会战胜。军贵在神速,迟缓就不会成功。”

炀帝不满地说:“既然你害怕上前线,自己留在这里好了。”

这时右尚书署监事耿询恳切地要求炀帝不要亲征,炀帝大怒,名左右的卫士斩了他,由于少府监何稠苦苦相救,耿询才免于一死。
几天以后,炀帝命令征讨大军出发,炀帝根本不重视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而是每天发一军,每军间隔四十里,连营渐进,大军用了二十四天才出发完。结果是排成一字长蛇阵,根本没有战斗力。
炀帝大业八年(612年)三月,炀帝率领征讨大军经过两个月行军,齐集辽河边,沿辽河摆列军阵。高句丽兵依仗辽水坚守抵抗,隋军不得渡河。

炀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桥,浮桥建成后士兵们推桥直奔辽水东岸,由于桥身短,还差两丈多到不了对岸,高句丽兵居高临下猛击河水中的隋兵,隋兵登不上岸去,死伤惨重。

左屯卫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人跳上河岸,都奋战而死,于是隋军命令收兵,推桥又回到西岸。

炫耀武力:把战争当儿戏

诸将率军东进,炀帝亲自告诫他们:“今天我大军出征,是为了慰问高句丽民众,讨伐有罪的高句丽王,并不是为了建立功名。诸将当中有不了解朕的旨意,想以轻兵突袭,孤军深入,独自战斗以立身扬名邀功请赏者,都不符合大军征伐之法。你们进兵要分成三道,进行攻战,三道一定互相配合,不得冒险独进,以至于散失亡败。再有,凡是军事进止,都必须奏报,等待命令,不得专擅行事。”

辽东城的高句丽守军屡次出战不利,便据城死守。炀帝命令诸军攻城,又令诸将:“高句丽如果投降,应当立即抚慰接纳,不得纵兵进攻。”

辽东城每次将要攻陷,城中守军就声称请求投降,诸将奉命不敢趁机猛攻,先派人快速奏报,等到领旨回来,城中守军补充完备又坚守抵抗。如此再三,炀帝还是执迷不悟,因此辽东城久攻不下。

六月,炀帝来到城南亲自观察城池的形势,于是召见诸将斥责他们说:“你们自以为官居高位,仗着家世显贵,打算用懦弱、怠慢来对待朕吗?在都城之日,你们都不愿意朕亲征,恐怕朕发现弊端,朕今天来到这里,正想要观察你们的所作所为,斩杀你们这些人!现在你
们畏惧死亡,不肯尽力作战,是认为朕不敢杀你们吗?”

诸将都浑身颤抖,变了脸色,炀帝于是停留在辽东城西数里的地方,坐镇六合城。高句丽国的都城各自坚守,隋军长久攻不下来。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的水军,战船相连数百里,渡海先行。在离平壤六十里处与高句丽军相遇,隋军发起攻击,打败高句丽军。

米护儿想要乘胜直攻平壤城,副总管周法尚劝止他,请求等候诸军到齐一同进攻。来护儿不听劝告,选拔了精锐甲士四万人直抵平壤城下。

高句丽埋伏重兵在罗郭城内的空寺中,然后出兵与来护儿军开战而假装败退,来护儿不知是计,便带兵追赶进入平壤城,放纵士兵推获掠夺,乱成了一团。

高句丽的伏兵乘机杀出,来护儿大败,仅只身逃脱,兵逃回不过几千人,高句丽兵一直追击到隋军战船停泊的地方,周法尚严阵以待,高句丽兵才撤回。来护儿领兵撤退驻扎在海边,不敢再留在平壤城下接应诸军。
炀帝凭借隋文帝时代积蓄的国力征集百万大军,分成二十四军依次前进,鼓声相闻,旌旗相望,浩浩荡荡九百六十里。这种终古未有的出师,意在炫耀武力,并不从军事的实际需要出发,失去了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可能。

他不顾有识之士的一再劝阻,一定坚持亲自挂帅,严令诸将凡军事、进止必须奏报等待命令,不得专擅,志在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他满以为百万大军一到辽东,高句丽就将乖乖出降,严令诸将,高句丽如请降必须安抚,不得纵兵进攻,结果一再贻误战机,导致了失败,他不检讨自己的指挥失误,反而归罪于于仲文。
大业九年(613年),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隋炀帝再次亲自指挥大军征讨高句丽。可是在后方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造反,并进逼东都,这是隋炀帝万万没有想到的,彻底打乱征伐高句丽的计划,炀帝不得不回师国内,征讨高句丽再一次受到挫折。
尽管国内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但隋炀帝仍不放弃扫灭高句丽的既定计划,并为再伐高句丽做准备。大业十年(614年)二月,隋炀帝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

和前两次一样,征人远赴如流,舳舻相次千里,役夫往返道上数十万人,死者臭秽盈路,套役者不计其数。但这次征讨的结果就像是场滑稽戏,气势汹汹的百万大军,仅得到一句表示道歉的空话就按原路退回。炀帝是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百万将士却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送了多少无辜的性命。

失信天下:留下满地鸡毛和风雨飘摇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信于天下,并使万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起义反抗,隋朝统治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平壤   汉王   辽东   可汗   诏书   使节   大业   朝廷   大军   命令   时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