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唐朝最完美的皇后,李世民的贤内助,惜乎红颜薄命

#历史开讲#

皇帝君临天下,九五之尊。

  皇后母仪天下,总领后宫。

  自古以来,皇帝皇后,一主外一主内,被视为阴阳调和,天下太平之吉兆。

  然而事实上,古往今来,封建王朝几多,可真正做到内外和谐,阴阳调和的例子,却很少,因为好的皇帝虽然多,但是好的皇后却很少。

  古往今来漫长三千年历史中,厉害的皇后有许多,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最后当了女皇帝,又比如宋高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出身较差,但嫁得很好。

  但这些皇后都不完美,“完美”是个好听但很难做到的评价,古往今来,完美的皇帝是一个都没有,那完美的皇后呢?

  却是有的,被古今视为最完美的皇后,其实只有一人,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

  文德皇后长孙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品性,才能当得起完美这样一个定格评价?历史对于她,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少年夫妻

  文德皇后长孙氏,其全名长孙无垢,乃是名门之后,可谓家世深厚。

  长孙无垢之父为前代隋朝的右骁卫大将长孙晟,其母族也是来历非凡,乃是前代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

  不过,由于长孙无垢的父母早亡,她与哥哥,也是后来的唐初名臣长孙无忌,是一直由其舅父高士廉抚养。

  高士廉是一个纯纯的文官,大本事没有,但是相面的本事倒是不错。

  他看出来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个面相饱满,有大福气大出息的人,于是便将自己抚养长大的侄女长孙无垢嫁给了李世民为妻。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算得上是少年夫妻,公元613年两人成亲的时候,李世民15岁,长孙无垢才13岁。

  成亲前的李世民,虽然早已被断定为有“天人之姿”,但也只是一个出色的少年,知书达理,身手是不错,不过没人知道,高士廉到底哪里看出来李世民有大出息。

  然而,仅仅两年以后,李世民便出息了。

  原来,615年隋炀帝出行,结果被突厥人偷袭,不得不暂避雁门关,当时情况万分危急,李世民正好马上从军,跟随大军去营救隋炀帝。

  因了这一功劳,李世民在军中出名,李渊也因功升迁晋阳留守。

  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并取代隋朝建立大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无垢被册封亲王妃,那是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长孙无垢17岁。

  但是虽然才17岁,一个豆蔻少女的年纪,长孙无垢便已显现出自己“完美”王妃,秦王府贤内助的优秀品质来。

太宗贤内助

  李世民作为李渊大军先锋,率先攻破大隋国都洛阳,并镇守洛阳宫室。

  隋炀帝亡国亡得很突然,所以李世民等攻进来的时候,他除了杀了几个妃子以外,根本没有来得及对皇宫和内库动手。

  结果,不仅洛阳的宫室保留完整,连皇帝内库和宫中各处贮藏室,都得以保存下来。

  隋朝虽然只历经二世,就迅速灭亡,但是毕竟是一个完整的中原王朝,尽收南北朝之富庶文明,非常发达,所以隋朝的宫室之中,所藏是很丰富的。

  李世民攻破洛阳后,李渊随后赶到,便命令自己的妃子们,也就是李世民等人的小妈们去挑选杨广留下的宫女太监,以及府库藏宝。

  结果,宫人是挑选完了,但是府库中的宝物,却动不了,因为李世民耿直,认为这些财产属于战利品,应该与大战有功的将士共享,而不是与李渊的女人们共享。

  看着宝山在当面,自己却分文也取不走,这叫爱慕珍宝的后宫嫔妃如何能忍受呢?

  结果,秉公办事的李世民,就把李渊的妃子们都给惹恼了,于是,李渊的后宫便对李世民疏远了,反而对李建成、李元吉等亲近起来。

  李世民军人作风,秉公办事,一丝不苟,这本没有错,但是和李渊的妃子们较劲,却等同于挑衅长辈,进而就是在挑衅李渊的皇帝尊严。

  这些道理,李世民不懂,长孙无垢却不能不在意。

  但是李世民没有错,长孙无垢作为亲王妃不会去指责自己的男人,便只得亲自去李渊的后宫中,以儿媳妇的身份,给李渊尽孝,给各位“准婆婆”们表现谦恭,缓和矛盾。

  长孙无垢的识大体,后宫嫔妃们是赞赏的,于是,在长孙无垢的努力下,李世民与皇帝后宫诸嫔妃的关系有所缓和,枕头风也重新朝着有利于李世民的方向吹。

  渐渐地,李世民在李渊心中,又恢复了圣眷。

  长孙无垢对李世民的帮助,不只体现在这里,还能在玄武门之变中体现出来。

  原来,决定了李唐命运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前夕,为了保密,天策府的死士亲兵们都得藏起来,过得蛮辛苦,长孙无垢便想要慰军。

  她亲自为参与将士发放冷食,在李世民给参与将士们发放武器兵甲的时候,跟在李世民身边,为每位与事者加油打气。

  结果,亲王妃的鼓励,使得将士们士气十足,玄武门之变一战功成。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册封亲王妃长孙无垢为皇后,这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成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垢“贤内助”的属性,更是展露无遗。

总领后宫,母仪天下

  长孙皇后自小被高士廉养在深闺,所学所思,都是古典贵族仕女的标准,因此知书达理,颇有明慧。

  比如,她虽贵为皇后,但是却处处替李世民着想,唐初建国,天下不易,百姓艰难,宫中也不富裕,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李世民有时候也会为难。

  长孙皇后便不想让李世民为难,她便在宫中开启了“俭省”整风。

  长孙皇后本就生性节俭,反对奢靡铺张,她要求宫中,对她补送的衣服车马等日用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够用就行。

  长孙皇后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要求其他后妃们不要浪费,勤俭节约,省出来的钱送给李世民。

  哪怕是对自己所出的皇子们,长孙皇后也是时常训诫的。

  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所出,长孙皇后对他们的要求是,谦恭节俭为先,浪费铺张为耻。

  在长孙皇后的主持下,后宫中的预算年年削减,李世民对此看在眼里,感慨在心里,但从此以后,更加发奋图强了。

  除了提倡简朴的生活以外,长孙皇后还要其他优秀品质,那就是举贤避亲,请求抑制外戚。

  原来,长孙皇后成为李世民皇后,其兄长长孙无忌也得到了太宗重用,委以高位,并入凌烟阁。

  但是长孙皇后生怕自己母族做大,外戚干政,因此千方百计请求太宗削减长孙氏族人的权力,甚至不惜逼迫自己亲哥哥长孙无忌请辞。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长孙氏成为皇后,长孙氏族还没享受几天特权,马上就被长孙皇后给打破了。

  但其实长孙无垢是清醒而自知的,自古以来,外戚干政,祸乱朝纲的大事没少发生。

  长孙无垢要求削减族人权力,不是害他们,实则是在救人。

长孙无垢很有大智慧,但也很有小智慧,她从不干涉李世民的内政,每次遇到李世民说到朝中之事,她都不听不看不说,尽显分寸格局。

结语

  长孙无垢非常聪慧,也很有后宫之主的分寸,识大体,懂大局,很有后宫之主的风范。

  在李世民身边,她帮他许多,尽管许多事情当时看来不起眼,但是站在时间线的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她给李世民的,全是助力。

  只是可惜,长孙皇后有先天性气疾,去世很早,年仅36岁。

  她死后,李世民感伤不已,给长孙皇后封谥为“文德皇后”,高宗李治时期,又给母亲追封谥号“文德顺圣皇后”,极尽哀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长孙   文德   前代   皇后   外戚   宫室   嫔妃   贤内助   红颜薄命   隋朝   洛阳   妃子   宫中   王妃   后宫   唐朝   皇帝   完美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