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高层被查只是起步,国足的黎明仍需等待

□邸子瀛(山西大学)

连日来,从前国足主帅李铁涉嫌违纪,到足协主席陈戌源等多名实权人物接受审查,中国足坛掀起了又一轮反腐风暴。这一番打“铁”溯“源”,引得不少人频频呼出历次足坛高层落马时球迷群体的惯用语——“天亮了”。反腐“狂飙”持续深入固然可喜,可足坛内部的“拍老虎”“打苍蝇”仅是前戏,欲尽快迎来国足的黎明,还需彻底反省、纠偏近些年的国足乱局中的本质性错误,才能愈改愈明。

作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足球事业之兴盛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建基,它需要几代人久久为功、眼盯着一个点来奋进。细想来,国足事业止步不前的最大原由,就在于方向不明、路线易改下持续性努力的缺失。从梯队青训的运转,到职业联赛的打造,再到校园足球的推行,无论哪一件事都曾作为体育总局和足协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但凡其中一件长期精进,便对中国足球裨益良多。

可反观改革的顶层设计,总是因领导人员的走马调任、改革者遇挫后耐性不足等原因而中途调整,缺乏继任者对过往路线的秉承努力,自然常常改成“半吊子”,触及难处后的“烂尾停工”即可预见。陈戌源上任后对曾持“金元路线”的中超联赛手起刀落,初心在于去除过度商业化,可被限制薪资和投入的职业联赛缺乏了资本赋予的周转活力,连连遭遇球队解散、关注度断崖式下跌的困局,国内足球文化短暂繁荣后旋即破碎,而这便是中国足球变革进程中的缩影。

其次,国足事业之所以止步甚至退步,还有整体人员安排不科学的原因,而这又直接导致各项具体决策的失误。足球是人类的体育艺术,其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本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契合发展规律。单从施令者来看,高位如陈戌源者是从国企老总空降至足协,察其履历并无足够的足球事业管理经验,仅凭个人对该运动的热爱和对上港俱乐部的投资经历,显然不足以支撑他对改革各项具体方向的审慎判断,就算干劲冲天,也难以把握工作中的主次和分寸。陈戌源当政期间,曾推出U23新政,规定中超球队每支俱乐部首发中应有至少一名23岁以下球员,这无疑有拔苗助长之嫌,忽视了中国球员成熟相对较晚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有错把“培养青训”这一发展手段当功利性目的的偏颇。故而,若不重视从顶层到基层的人员专业性问题,就难以切实推动事业发展。

回顾历史,中国足球从未停止过惩治贪污腐败,但总有管理人员成团体性地知法犯法,这提醒我们:足球产业中可能扎根多年的利益网络和共谋链条仍有待挖掘。20世纪80时代屡屡发生的假球案可能少有人铭记,但2009年共57名足协高官、球员和裁判被判入狱的反腐高潮却记忆犹新。勾连密切的徇私枉法屡禁不止,恰恰反映出足球产业中可能存在着因成员伏法而断裂后能够快速恢复的利益输送链条,且利益监管长期存在体系漏洞。此外,本就立场不定的入圈者可能迫于整体生态,更难拒绝诱惑,悖离职业道德是迟早的事情。此次反腐,应以陈戌源为起点,不仅拔出萝卜带出泥以彻查队伍,更要深入解剖产业的上下游利益脉络,把可能行受贿赂的环节摆在阳光下,并建立周期性的系统外检察机制。

事实上,上述致使国足发展停滞的原因都可以一点概括,即:不尊重足球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管是朝令夕改、缺乏如日本那般沿一路线接续筑基的错误惯习,还是错置人员结构、无法护选专才的病态体制,

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这场反腐风暴像一场渗入楼宇木梁内,涤尽隐匿日久的污秽的大雨,而不再水过地皮湿几日,那倒不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毕竟雨过的黎明日出才更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足协   球员   俱乐部   中国足球   足坛   高层   路线   利益   事业   人员   足球   黎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