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释放这些信号



现代快报讯(记者 龙秋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一度的省重大项目清单新鲜出炉。近日《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公布。《清单》显示,全省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5670亿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选择在开年之初公布,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应江苏此前发布的“42条政策措施”,确保重大项目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而随着这份《清单》的披露,江苏的重大项目呈现出哪些特点,接下来的2023年要怎么干,全省的产业将如何发展,《清单》释放出诸多信号。

2023 VS 2022:更优化、更协调

“优化”,是《清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词。据新闻通气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显东的介绍,今年的项目呈现出三方面特点:一是项目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区域分布更加协调。三是项目质态持续提升。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侯祥鹏眼中,“优化”意味着发展思路的转型。“项目清单中,有实施项目,有储备项目;有国资项目,有民资和外资项目;有创新载体项目,有产业实体项目,项目类型多元化,可以多方发力协同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2023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5670亿元。其中包括产业项目180个、创新载体项目5个、民生保障项目6个、生态环保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22个。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几个数字有了显著变化:在项目结构部分,适当增加了高水平制造业项目数量,共安排158个,比去年增加21个。同时,储备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从去年的27个增加到今年的45个。而年度拟投资也因此从去年的5590亿元增长到了今年的5670亿元。

“虽然实施投资项目总量不变,但储备项目大幅增加,表明经过三年疫情,江苏的投资意愿增强,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行业更广泛,投资主体更多元。”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解读道,但当前状况下,投资资金还有一定的外部约束,不过在后期的储备项目中,投资资金的筹划和聚集将不断释放。

而在区域分布上,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苏南不再是一家独秀,苏中苏北的也涌现了许多不错的项目。例如徐州的半导体产业、盐城的新能源项目、连云港的石化项目、南通的高端制造、淮安的新材料、宿迁的智能技术产业等。

“从这些项目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苏中苏北的高新技术项目上来了。”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告诉记者。通过《清单》可以看出,苏州、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无锡集成电路,常州、盐城新能源,连云港石化等重点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

其实《清单》项目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前一年的发展态势和基础往往是来年项目选定的重要参考因素。2022年,苏南、苏中、苏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别增长9%、12.3%、18.5%,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今年《清单》中苏中苏北地区项目数量和质态总体好于去年。

“苏北这些年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趋势,一是增速发展,二是错位发展,三是高质量发展。这几个特点,在这次的《清单》中都有体现,例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泽湖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南通新机场等。”徐鸣表示,苏北各市都有高新项目,而且各有各的特点,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相信苏中苏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会得到更大优化,江苏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也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向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倾斜

《清单》中涉及的上百个项目,其实代表的是江苏未来一年投资的主要发力点。某种程度上来说,省重大项目好比大海中的一艘巨轮,将起到引导带动作用,带领更多的社会投资注入江苏的各个领域。

看过《清单》的人都不难发现,在220个实施项目中,有一项的数量总是独占鳌头,那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紧随其后的,是“先进制造业”。以去年和今年的《清单》为例,去年新兴产业项目11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27个,两者相加共137个,占项目总数的60%多;而今年新兴产业项目达129个,先进制造业项目29个,共158个,占总数的70%还多。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江苏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据悉,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4万家,江苏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8%、48.5%。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江苏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盘,另一方面将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侯祥鹏解释道。

而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的看家本领。目前,江苏已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集群建设的引领带动下,2022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清单》对实体经济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一定的倾斜,表明江苏仍然坚持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张为付认为,这种倾斜不仅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也将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苏力量。

“开工就要实干”,各地大显神通

有了这份《清单》,如何让项目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项目的成效?

侯祥鹏认为,推进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工作。为此,他建议:一是做好前期的招引工作,营造发展氛围,集聚项目投资主体。二是优化项目推进体制机制,规范常态化程序性管理工作,形成非常态管理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使项目建成后能顺利运营。

如果说《清单》代表的是全省的经济工作“风向标”,那么各个市如何回应,就需要各地大显神通。






以省会南京为例,南京此次有43个项目列入《清单》,年度拟投资443亿元。其中,实施项目34个、储备项目9个,涉及创新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项目。南京近日出台的“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推动重大项目进行了部署。例如,深化省、市重大项目常态化会办推进机制和重点招商项目调度工作机制,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行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等等。

“清单中南京重大项目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也蕴含着质量的提升。这也意味着南京将进一步着力于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侯祥鹏表示。

张为付指出,作为省会城市,南京需要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对公共服务设施应投入更多。同时,作为都市圈的主导城市,南京还需要承接周边区域的人口要素转移和一些产业配套协作,这就要求其兼备区域公共服务职能,所以南京的投资项目多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这就是江苏态度。在此前的《2023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新闻通气会上,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月6日前,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在建项目实现应复尽复。确保总投资360.5亿元的沪武高速改扩建工程2月份全线开工建设;确保8月底前建成南沿江城际铁路。省政务办也表示,将优化审批模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竣工即交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江苏省   重大项目   苏中   苏北   清单   南京   江苏   战略性   实体   全省   制造业   新兴产业   信号   区域   先进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