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散记:真实的南伞边境线

作者:孙国

01

南伞,位于云南西部临沧市镇康县境内的边境小镇,距省会昆明 800 多公里。南伞是傣语音译汉字地名,意为“嫁姑娘的地方”,这里汉、傣 杂居,国境线约 40 公里,成为中缅边民的互市口岸。天不亮,我们一行 从临沧出发赶往南伞,一路上狭窄的公路在满目青翠之间逶迤延伸,越 野车盘山而行,经过近 7 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终于到达了南伞。

在我的想象中,边境线应该铁丝网林立,两边的哨兵威严地荷枪实 弹警戒着边境。出乎我的预料,这里的边境却是另一番景象。从巍峨的国门向外眺望,缅甸果敢特区不过百米之遥。既没有铁丝网也没有森严的哨兵警戒,两边的边民隔着一条小河大声说着话进行交流,甚至看到我们几个穿着军装,对岸的人很友好地跟我们摆手打招呼,一脸的友好和善。

同行的黄绪政处长多次到这里检查工作,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他对我说:“历史的特殊情况造就了南伞和果敢两地特殊的关系。果敢是缅甸掸帮第一特区,境内还有德昂族 (崩龙族)、苗族、彝族、傈僳族 等,总人口近 15 万人。

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属于中国,被英国入侵后划 入缅甸,后成为缅甸共产党的控制区。果敢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 区号,法律也完全照搬中国,完全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吸引中国的人才与资金。

走在果敢老街街头,当地居民 90%以上是中国人,而 ‘果敢族’亦是缅甸的中国汉族,可谓与中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南伞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民族语言、生活习俗相似,多年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边民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一直是两地的核心话题。生活在南伞, 你很难辨别我们和果敢有什么区别,除了他们那边遍布的赌场。过去毒 品很多,后来实行替代种植以后,他们的毒品也很少了。”

临沧支队的领导提前跟边防武警的同志联系好我们要看一下边贸口岸。我们来时,站长就带着解说员等着我们。边境上边贸还没有放行, 桥两边聚集着等待放行到对岸做生意的人,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个今年刚毕业的漂亮四川女孩。

她告诉我们,中缅开展边贸在两地“自然而然”, 既是两国人民互通有无的需要,更是某种高度亲近的情感需要。南伞小镇早在 1863 年就草创集市,开展边民互市,进行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

1912 年,这里设勐英镇。1984 年改为南伞区驻地。最早的南伞果敢边贸 是“每 5 日一街”;抗战期间,驻缅甸的日军侵入南伞,大肆焚毁街道民房,双方互市就此止歇,抗战胜利后集市重新复苏。

1952 年,解放大军进驻南伞后使当地集市日益兴旺。来之前,我曾看过当地县志,县志上 载,1987 年,南伞建成 15 米宽、580 米长的沥青街面和水泥预制板人 行道,国有工商企业、集体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30 多家,成为临沧地 区与缅甸的重要边境贸易口岸之一,边民互市天天均可交易,货品琳琅 满目,包括日用百货、糖油副食、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等等。

果敢 10 多万人的生活必需品和建筑建材全靠从中国进口,其中大量商品需经南 伞口岸、岔沟街进入缅甸市场,给果敢各地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及人流、 物流。1991 年 8 月,南伞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口岸。果敢是中国开 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对整个云南来说,果敢也是一条通向东南亚的重要口岸通道,虽然贸易量无法赶上德宏州的瑞丽、畹町,但是它对临沧这样一个云南深处的腹地州市来说依然举足轻重。

02

站长将等待排队回国的一个缅甸人的通行证拿过来给我看了一下,本子是绿色的,像我们内地结婚证那样大,有了它每天就可以在中缅边 境自由出入了。八点钟,边境边贸开始放行,稀稀疏疏的人群一会儿就过完了。

放行完后,我们来到集市上,刚才放行的缅甸人早已经摆好了 各自带来的小商品做起生意,他们带的大多是缅甸的特产,价格不贵。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经有过一次中缅边境的亲密接触。

90 年代,我陪一名领导到云南瑞丽来检查工作,那时边境管理还比较松,我们随团一 起跨过边境到缅甸。那时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缅甸比较贫穷,我们在缅甸 一个小镇想买一点东西做纪念,但走遍全镇所有的地方产品都是我们中 国产的,转了半天,一样也没有买,空手而归。

缅甸人的语言跟我们这里相同,所以不用翻译就能听懂。我们跟一个做小买卖的妇女聊了起来, 从她的谈话中,充满了对中国的向往。她说,你们这里改革开放,经济 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很高,我们那里的姑娘都愿意嫁到你们 这里来。

身边的一个同志告诉我,两国允许自由通婚,许多缅甸姑娘嫁 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却很少有人愿意嫁到那边去。她说的是实话,由于战乱和国内局势不稳,缅甸人民生活得胆战心惊。我来的第一感受就 是两国生活水平相差太大。

一条小河将两国分开,河的两岸却是两种截 然不同的景色,南伞这里高楼林立,到处都是大兴土木建设的工地,一派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却是一排排简陋的房舍,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南伞边检站

内乱使本来就落后的边疆地区雪上加霜。边防站的同志告诉我, 维系繁荣的边贸互市仍然是呵护整个区域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的关键。现在每天过境的人员有二百多人,这个数字显然是太少了。

“8.8”事件 提醒我们,缅甸局势绝不可能就此彻底平息。一方面,收编特区武装组 织将是缅甸政府的长期国策,而缅甸特区仍要极力维护自身利益,因此 双方的博弈将是复杂的、长期的,这对边境贸易提出了较大考验。

现在的果敢局势显然很复杂,维系现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我们仍然要积 极改善口岸的硬件和通关条件,果敢局势毕竟是缅甸的内部事务,无论将来如何,果敢与南伞都将世代往来友好下去,这个大方向是不可能改变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了,果敢局势最终都不会对我们的口岸贸 易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中国也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化解各种危机,有力维护南伞口岸的持续繁荣。站在边境线,对岸有一座桥。站长告诉我, 这座桥现在被地方武装和政府各控制一半。两边桥头堡上都架设着重武 器,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站在连接中缅边境的大桥桥中央,身边执勤的武警边防战士提醒我们,已经到了国境线最边缘,跨过中间的白线我们就出国了。在我们一侧的桥上,枪弹留下的弹孔随处可见,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战斗激烈程度。边境无小事,处处连政治,在边境线上巡视了一会儿就驱车来到维稳部队所在地。

03

2009 年 8 月 8 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发生武装冲 突,导致我 4 名公民死亡,17 名公民受伤,6 万余名缅方边民涌入及 500 多名缅方武装人员溃入我境。严重影响了我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这支部队和其他部队一起临危受命,紧急奔赴边境一线,担负“管边民、缴 武器、销弹药、维稳定、援一线”任务。8 月 28 日,“同盟军”一个建 制营全副武装非法进入我境,这支部队临危不乱,采取把守要道、外围封堵、隐蔽接近、突然合围、武力震慑、“三战”宣传的战法,成功围截该营,俘获全营 259 人,缴获 56 式冲锋枪 234 支,班用轻机枪 9 挺、 重机枪 1 挺、手枪 28 支、40 火箭筒 1 具、手榴弹 120 枚、手雷 1 枚、迫 击炮 2 门、子弹 72800 余发、越野车 4 辆,我处置官兵零伤亡,取得了中缅边境维稳行动武警部队最大战果。

随着局势的缓和,大部队早已经归建,于是留下了这支部队在这里维稳。大队长和教导员早已经在边境边贸口岸等着我们。部队在这里没有营区,地方政府把师范学校一栋不 用的宿舍给了部队暂时用。

边贸口岸离部队住的地方并不远,学校建在山脚下,四周环境幽美,植被非常茂密。学生们已经放假了,校院里显 得有点空空荡荡,没回家的几个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我们来到驻扎部队的学校楼,这里和其他地方显然不一样,周围的环境被打扫得干干 净净,墙上悬挂着标语:“上一线,打头阵,战时用我,用我必胜”。这 些标语让人看后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走进战士们的宿舍,战士们都在学习,屋内各种摆设整齐,各种规章制度一应俱全。战士们的精神状 态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虽然他们在这里维稳近一年了,但一个个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大队长带我们来到一间改造成作战室的宿舍,里面制作了边境沙盘模型,在这里周边的环境一目了然。教导员说,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进行沙盘演练,这里的情况已经了然如心,一旦有事,我们就 能立即进行处理。

作战室里,总部、总队的指示可以通过三级网第一时间传达到他们这里,虽然远离支队,独立在这里执勤,但支队的一切指示都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达到这里。

地方政府对他们非常关心,但由于这里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设施还不是很完善。食堂是在空地上搭建起来的,走进食堂,里面很简陋,石头垒起的锅灶,工地上拾 来的碎砖垒成的案台,因陋就简。

教导员说,我们到这里是来维护边境稳定的,不是到这里给地方政府添麻烦的,我们能解决的,坚决不要地 方政府出钱。我们来时地方一名群众得知我们要来看一看这支部队,由 于语言不通,他伸出大拇指在我眼前竖了好久,那意思我明白,说这支部队是好样的。

陪我们一起来的一个地方领导说:“这支部队对群众秋 毫无犯,经常帮助地方群众做好事。云南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灾害比 较多,哪里一有急、险、难的任务,这支部队都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听 着地方领导的赞誉,我心中涌起作为武警部队一员的骄傲,争做党和人 民的忠诚卫士,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为了 维稳,这支部队有好几个人推迟了探家,甚至还有几个推迟了婚期。临 沧外事办主任杨枫梅听说我们来了,非要请我们吃饭。跟地方的同志不熟悉,况且又是一个女同志,本来我不想去,加之这次下来任务非常重, 时间也很紧张。

同行的黄处长告诉我,其他的活动可以不参加,但杨主任请我们一定要去,这个大姐对我们部队有功,对部队非常好。既然这样,不好推辞就去了。在一个正规的茶室里,我们见面了,杨主任四十多岁,一看就是经历过风雨见过大世面很干练的女性。豪爽、大气、正 直、和善、真诚,这些词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她说,她对武警的感情是真挚的,谈起去年“8.8”事件,她动情了,她说政府军和地方军 打起来的时候,子弹打到我方的桥上,她四次到缅甸进行交涉。她讲的 这事我来时到大桥上看过,一座大桥中间线将两国分开,桥一侧是缅甸, 另一侧是中国。我们在中国一侧的桥上看过,厚厚的石桥侧裙被重机枪 子弹打穿了好几个弹孔。

她说他跟我们部队的一个领导关系特别 好,许多人不理解,把他们之间看成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这话说俗了。在那场战斗中,战斗非常激烈,子弹在四周翻飞,冷枪击中一个人的概率太大了。当时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准备不足,下面只送上二十件防弹衣 给前线的领导,她级别不够就没有给她,这时部队领导就把自己分的一件 防弹衣脱下来给了她。

这件事她一辈子都忘记不了,这是在特殊环境下, 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人家把生的机会给了她,这种生死感情不是别人能 够理解得了的。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她后来把得到的很多有价值的情报给了武警,使边境战斗中,武警及时了解了动向,取得了主动,在边境维稳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杨大姐说,只要武警有事她不讲条件会全力以赴去做。

果敢特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彭家声就是果敢特区的领导人,拥有果敢同盟军和政务最高权力。由其领导的缅甸境内的武装对峙正在给中国云南南伞口岸的边境贸 易带来重创。

而南伞—果敢边贸持续繁荣的深层次意义还在于,果敢山区过去主要经济作物是罂粟,近几年来的替代种植成为缓解和改善缅甸边民的重要举措,只有当地富起来,两地边贸才可能更加活跃繁荣,边 贸和果敢经济的良好现实又能有力地推进当地边民“脱贫”,最终实现替 代经济与边境贸易的良性循环。从这一点上说,南伞—果敢稳定、和平 的边贸意义重大,关乎国家乃至东南亚取缔毒品的战略步骤与国家安全。

那一天,杨大姐很动情,我们也被她感动了,喝了很多酒。我们走的时候,杨大姐坚持要送我们。望着杨大姐因醉酒脚步不稳的身影,我 突然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前方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句话在战争年代适用,在现在也不过时。

我们走的时候没有惊动她,在路上我接到了她发送过来的一条信息, 我们前天看的缅甸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各据一半的那座桥被地方武装用两 吨的炸药炸毁了。我打开手机看,手机中那座历经沧桑目睹过起起伏伏 的边境事件的桥永远成为记忆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临沧   缅甸   边民   边地   边境线   边贸   散记   果敢   云南   口岸   边境   中国   部队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