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玩耍还是霸凌?把控孩子们在游戏中的“邪恶”行为

说起自由玩耍,你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我的脑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温情画面是——

“小主人们”结伴过家家,假扮一场有公主参加的下午茶会,“小科学家”探索着乐高和航模,“小老板们”整理自己的货架,不放过任何招揽生意的机会……

还是——

有的孩子带着超人斗篷上窜下跳,一路乒乒乓乓,甚至更大一点的孩子开始追逐扭打着“比武”,或是带着玩具枪,嘴里念叨着哒哒哒哒?


作为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我们当然希望画风都像前者一样岁月静好有理有节,但现实中后者出现的比例常常远高于我们的期待。


确实,童年并不全是五彩肥皂泡和棉花糖,我们经常会惊讶于孩子挑衅的言语、粗暴的动作,甚至攻击性的行为。当孩子显现出“暴力”倾向时,大人们肯定坐不住了,这不就是打架、胡闹么?这算哪门子自由玩耍啊?于是,游戏结束时间到,回家反省去。


但是,孩子们之间看上去“粗暴”的行为真的就只是打架、胡闹么?作为负责任的家长,这时候一定要出手喊停这样的“自由玩耍”么?一定都是错误的吗?孩子们的身体接触一定是恶意的吗?


换个角度想,成年人也一样痴迷于军事模型、摔跤、柔道和橄榄球等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表演,孩子的“打闹游戏”,也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啊。


是玩耍还是霸凌


孩子的假扮玩耍往往充满了“邪恶”的念头,推倒沙子城堡的过程可能比搭建更开心,很多孩子喜欢挥舞着棍子、枪和宝剑互相决斗。在孩子们喊叫着打打杀杀的时候,我们两眼一黑,完了,知书达理如我,却养出来这么一个“坏孩子”,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们进行打闹游戏,并不是鼓励他们的霸凌行为。研究显示,童年时期与伙伴之间的身体接触,反而会培养的亲社会行为,激发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同理心。


并非人类的成长如此,在对于动物世界的观察中,无论是老鼠、灵长类动物还是海豚,看似“粗暴”的身体接触都是动物之间交流的一部分。


当两个孩子们扭打在一起,他们并不一定是在恶意地互相攻击。打闹游戏看上去像是暴力攻击,但研究认为,孩子们玩耍中的攻击行为并不会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打闹游戏不仅仅是男孩的专利,不少小女孩也喜欢在横冲直撞找乐趣。他们发起对周围环境的冲撞,表达自己的“邪念”,并且在冲突中寻找和解。


事实上,战斗游戏这样的打闹游戏能够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力量以及,自己和其他人的空间关系。“战斗”中的孩子体内还会分泌内啡肽等物质,与成人长跑后的爽利快感类似,让他们感觉快乐。


并且,打闹游戏的效果还类似于和父母的拥抱,是身体接触的一种形式,通过动作和触摸向对方展示我们的情感。


如果我们不善于参加孩子的假扮游戏,加入孩子的“战斗”,来一点“粗暴”的动作也是和他们交流的好途径,在安全的前提下,打打闹闹,甚至把孩子当哑铃把玩一下,都可以收获一串嘻嘻哈哈的笑声。


家长怎么做



道理都明白,但作为父母,放手让孩子去互相扭打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心理挑战。因此,在战斗开始之前,要让孩子了解几条基本规则,和孩子约法三章,让他们在体会游戏的乐趣的同时,也保持安全。


1. 了解风险:打闹游戏有可能弄伤别人和自己,需要小心避免


2. 自愿加入:打闹游戏中,每个小伙伴都要是自愿参加的,不能强迫任何人。


3. 明晰边界:事先约定好剧情和规则,例如战场的边界、双方使用的武器,以及什么时候收场。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避免战斗游戏走向极端,让其中的孩子受到伤害。这确实有点难,回想童年,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朋友们之间玩着玩着,可能就有孩子不再享受了。


所以,一旁观察的我们也需要留意一些迹象,来确保孩子们的游戏不会忽然转向为欺凌。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告诉他们与伙伴互动的边界,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礼貌,和体育精神。


在观察孩子玩耍的时候,要时时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

每个人都玩得开心吗?

只要每个参加游戏的孩子脸上都还微笑着,那么你打一拳,我踢一脚可能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我们要注意聆听他们的声音,如果有孩子的音调从兴奋转向恐惧或痛苦,我们就必须马上介入了。


2

每个人都有机会赢吗?

作为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和能力为孩子的玩耍方式设定标准,不同年龄的孩子或是身体力量差距很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哦,我们要确保孩子之间的力量平衡,以及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主导游戏和占据优势的快感。


在我们自己和孩子玩的时候也是一样,别忘了你是大人,偶尔要让孩子“打败”你一下,更能够激励他们。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也在动物世界中观察到了这种父母智慧,有研究观察了成年卷尾猴的“育儿”经验,大猴子常常会和小猴子“战斗”,但研究者们注意到,大猴子们会主动减弱自己的攻击强度,提高小猴子的积极性,鼓励它们更加融入“战斗”。


3

游戏结束之后,孩子们还是朋友吗?

理想的游戏中,当有孩子感受到不舒服,其他孩子会敏感的察觉,并且中止游戏来关心他们的朋友或道歉,作为监护人的我们也应当尽力察觉干预。五分钟之后,他们可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玩耍。


打闹游戏和霸凌有非常鲜明的区别,在一场正常的粗暴游戏中,或许会有一点点摩擦和争执,例如谁打疼了谁,谁抢了谁的东西,到了游戏结束时,你会看到,他们还是好朋友,并且约着下次再来玩。


打闹的价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有形式的自由玩耍都具有价值,我们没必要用成人功利的价值观来评判他们玩的“好”还是“不好”。


打闹游戏乍一看上去没那么正能量,但对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释放能量和紧张情绪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表达内心“邪恶”的念头的安全出口。


我们要意识到,游戏中的追逐和扭打与真实霸凌有明显的界限,这是孩子彼此进行身体连接的绝佳工具,不但不会折损,反而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途径,和孩子玩的“粗暴”一点,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了解和欣赏自己的力量,成为更好的人。

参考文献
Fehr, K. K., & Russ, S. W. (2013). Aggression in pretend pla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24(3), 332-345. doi:https://doi.org/10.1080/10409289.2012.675549


Carraro, A., Gobbi, E., & Moè, A. (2014). Brief report: Play fighting to curb self-reported aggression in you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7(8), 1303-1307. Doi: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4.09.009


Reed, T., & Brown, M. (2000). The expression of care in the rough and tumble play of boy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5(1), 104-116.doi: https://doi.org/10.1080/02568540009594779


Lillard, A. S. (2017). Why do the children (pretend) pla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Doi: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17.08.001

Flanders, J. L., Simard, M., Paquette, D., Parent, S., Vitaro, F., Pihl, R. O., & Séguin, J. R. (2010). Rough-and-Tumbl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25(4), 357–367. http://doi.org/10.1007/s10896-009-9297-5


Lutz, M. C., & Judge, P. G. (2017). Self-handicapping during play fighting in capuchin monkeys (Cebus apella). Behaviour, 154(9-10), 909-938.doi: https://doi.org/10.1163/1568539X-00003449

Watson, M. W., & Peng, Y. (1992). The relation between toy gun play and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3(4), 370–389. https://doi.org/10.1207/s15566935eed0304_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监护人   友谊   粗暴   边界   邪恶   父母   身体   力量   孩子   自由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