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不动山”之谜

莱阳聚焦:莱阳“不动山”之谜

文/吴亮汝


在莱阳城北三十里处有一座秀丽的小山,有个奇怪的名字叫不动山。

在人们通常的理解当中,被形容为“岿然不动”的山都是泰山之类的大山,而在莱阳,被称为“不动”的这座山,却是一座小山。这座山就位于路莱公路的一侧,附近有个村子以山为名,叫“不动山村”。



很早以前这座山很大叫翠屏山,草树茂密,可没有多少人家。传说秦朝年间,有一个叫沙小虎的小伙子,父亲是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因反对秦始皇造阿房宫被杀,他才逃到这里躲身。

沙小虎孤身一人,无亲无故,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耕自食,在山坡上造了三间低矮的茅草房居住着,因为没有邻居,就以竹笛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



不想竹笛凄婉的呜咽打动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少女,少女常常躲在树丛中倾听,时间一长, 少女发现沙小虎独自一人,生活很艰难,爱怜之情油然而生,时常趁小虎外出之机帮他做些 浆洗之类的活儿。

小虎觉察到后,心里有些害怕,怕走露了风声,被官府捉拿。但他转念一想,既然此人 为自己做事,又只做些家务,定是一位女子。



这天沙小虎故意将一件褂子放在门前石头上,假装出门去了。当他绕圈回来时,见一位 女子淡装素服,婀娜娇美,手挽小虎的布褂,慌慌张张,快移莲步向山下小河走去。沙小虎心中一动,不觉急步追上前去,将少女拦住问:“姑娘请留步,几日来为我浆洗,很过意不去,请赐芳名。”

少女嫣然一笑,面颊泛红,答道:“少女黄秋兰,见哥哥孤单,难以照料自己,闲暇之时,略尽微薄之力,不足挂齿。”二人说来说去,道尽心曲,一会儿便如早已相识一般,情投意合,并暗定终身。黄秋兰对沙小虎说:“小虎哥,我家即在山下,只有父女二人,只要你下山跟我父求婚,父亲定能同意。”



沙小虎依少女之言下山求婚,秋兰父亲道:“既然女儿称心如意也省却老夫一块心事, 不妨即日成婚。”既无鼓乐也无宴席,黄秋兰被父亲送到小虎家便成了亲。入夜,二人云雨绸缪,惬意无比,度过一个美妙的良宵。从此男耕女织。笑语欢歌,生活无比幸福。

忽然一天,黄秋兰的父亲登门,神色慌张,如临大敌一般。对小虎说:“贤婿,老夫对不起你了。我要走了,秋兰也要随我去。”小虎道:“既然岳父要走,并带秋兰,小婿随着去就是了,对不起之言从何谈起?”

老人长叹一声道:“贤婿,实话跟你说吧!大难将临了, 秦始皇为求长生药,要到东海求仙,为修通路,将把山东一带的山都赶下东海去,这里已危在旦夕,必须到千里之外方可避祸,我与秋兰俱是狐仙,近日与你盘桓,非有所图,实乃小女钟情所致,万望贤婿莫疑虑,厌恶我等异类,今日远去本欲携你同往,只因你是凡人,徒 步而行,若行千里,非月余不可,而秦始皇赶山将至,老夫无能为力,只好如此而已。”



黄秋兰一听,急得泪如雨下,向父亲央求道:“父亲已有五千年道行,万望救小虎一命,否则女儿宁愿与小虎同死,不愿随父同去。”沙小虎说:“岳父,你我三人,死活事小,千里之内,黎民无数,若山移石流,定会伤害众民,若我有一点办法,定不袖手旁观,任秦始皇这独夫民贼横行。既然岳父道行高深,若有办法,万望指点指点,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老狐仙沉思片刻,对沙小虎说:“老夫当年修炼,一师之徒共三人,长兄白狐仙,次兄黑狐仙。老夫黄孤仙排行在三。长兄道法最深,继承师傅衣钵,所得乃是一块无价之宝叫镇山石,若有此石方能使山不动,只是长史所居天柱山白云洞,距此四万八千里。”



小虎一听有镇山石,顿时有了精神,再一听四万八千里又象泄了气的皮球,道:“依岳父所言,等取回镇山石恐怕晚矣。”黄狐仙道:“贤婿听我言,我次兄黑狐仙住在距此八百里的黑虎山黑风洞中,他有一件宝物乃是穿云靴,可帮你俄顷之间达到天柱山。我与你修书一 封,借镇山石之事,或许可以成功,只是时间紧迫,路途危险,恐你难以到达。”小虎一听顿时喜上眉梢,道:“我这就登程,请岳父与秋兰在家等待。”于是小虎告别而去。

小虎一路翻山越岭、餐风露宿,终于来到黑虎山,经樵夫指点找到了黑风洞。这洞在千丈绝壁之上,洞中罡风呼哨,声闻数里。沙小虎攀援而上,问一道童,得知黑狐仙正在坐禅, 三五日不能见客,小虎只好将信请童子传进,然后跪在门口。



第二日,黑狐仙走出来,黑须飘然,清瞿慈善,笑道:“贤侄,金石之心令人感动,昨宵竟让你在寒风冷露之中过了一夜, 真是抱歉。详情三弟已在书中言明,老朽愿尽力而为。这是穿云靴,可暂借你一用”

黑狐仙又道:“贤侄此去西行,穿此靴可日行三千,夜行八百,只是天柱山下有三道关卡,非白孤仙及我弟兄们,别人不能进入,我再赠你锦囊三个,各有一妙计,另赠青龙宝剑一把,望你依次观看锦囊,相机而动。”黑孤仙把宝剑、锦囊给了小虎,二人揖别。



沙小虎穿上白靴,腾空而起,捷步若飞,不过几日,望见天柱山高耸入云,一半云上, 一半云下,祥云缭绕,真是神仙家乡。

小虎正欲向前,地下突然窜起一股炎风如火,小虎顿时跌落在地。前面是一座火焰山, 岩石通红,火焰如墙。沙小虎知道这必是一道关卡,于是取出第一个锦囊,展开一看:

火焰岭上风火兽,

善吐大火喷巨风。

只是脑门有一穴,

按住便可过此岭。



小虎看罢,果见一个手持铁棒,红甲胄红脸庞的大汉站在面前,二人也不答话,打了起来。青龙宝剑与铁棒飞舞,搅在一起。沙小虎依照密诀,钻空在红汉子脑门上一点,汉子顿时不见了,火焰山象水浇似地冷下来,沙小虎抬步走了过去。走不几步,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浊浪涛天,轰响如雷。

对岸一黑甲胄,黑面庞将军手持大刀把守。沙小虎知道这是第二 道关卡,于是再展锦囊一看:

铁甲将军水牛精,

善于巧变猛且勇,

只是鼻端有铁环,

曳住它,滔天恶浪任你行。



小虎看罢,故意骂声连天,一会儿将黑甲将军激到这岸,二人刀剑交锋打在一起,小虎见铁甲将军果然有一鼻环,他虚晃一招,趁对方闪失之机,曳住了鼻环。于是,河水浪息波伏.水平如镜,铁甲将军下水去,化作舟楫渡小虎过了河。来到天柱山下,小虎仰首一看,天柱壁立,上不见顶,唯流去萦回而已,四围也无梯阶可攀。小虎打开最后一个锦囊,却是四句口诀:

天柱山,天柱山,

生于盘古混沌间。

客来远方求良训,

清遣鹤使落云端。

诵毕,一只仙鹤飘飘而下,落在小虎面前化为一位白衣仙女。仙女令小虎闭目,然后二人携手一齐飞升。一会儿到了白云洞,洞口宽阔,上方石刻匾额“白云洞”,十分醒目。四外白云飘飘,晃如梦境。仙女引小虎入洞。洞中端坐一白发白须白眉老者,手持白毛拂尘,衣履皆白。小虎一看倒头便拜.“仙伯在上,受小侄一拜。”



白狐仙道:“客人请起.远道而来,素不相识,行此大礼,恐有所求吧!”小虎答:“正是。”于是献上书信。

白狐仙看罢信,略一沉吟,道:“本仙承应天命,守此西北天柱,镇山石是镇山之宝,决不能借,若无此宝天柱折,天塌西北,本仙担当不起,但念小侄救民心切,况与三弟有些瓜葛,虽天上不管人间事,今天也要帮你这个忙。我观天下大山无非昆仑、五岳,其它诸山皆若牛毛,此镇山石虽不盈尺,但重量可压千山。区区翠屏小山一小块足矣。”说罢抽剑劈下鸡蛋大小一块递给小虎,并教小虎如何如何使用。



小虎既得镇山石,辞别白狐仙,踏云而去,直奔翠屏山。快到家时,只见山势若奔,轰隆隆,地动山摇,秦始皇正用龙筋拧成的赶山鞭赶山呢,眼看快到翠屏山了。

沙小虎回到家,黄狐仙和秋兰已等得心急火燎,见沙小虎揣回了镇山石,大家忙按白狐 仙的方法将外镇山石埋在山顶,这时群山徐徐东移,走到翠屏山前停了下来。秦始皇一见生了气,挥鞭便打,翠屏山就是不动。秦始皇无可奈何,只好赶着另外几座山向东海走去了。

从那以后,翠屏山周围小山丘特别多,翠屏山也因被赶山鞭抽打,走了样儿,远远看去像个大铆钉立在那儿。以后人们都叫它不动山。


【作者简介:吴亮汝,山东莱阳人,中国当代诗人,原名吴云进。高中毕业。系中国诗歌家学会会员。1971年入伍,1979年转业,先后从事过落实政策、文物、粮管、企业人事政工工作。自1971年开始诗歌等文体创作,先后在《诗刊》、《诗选刊》、《解放军歌曲》、《诗潮》、《福建文学》、《山东文学》、《胶东文学。》《世界诗人》、《葡萄园诗刊》、《大风筝》、《新乐府》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歌曲、故事、散文、诗评五百余(篇)首,作品多次入选各种选集并获奖。特别《海姑娘》一诗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多次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后入选中央戏剧学院语文教材。并创作出版长篇神话诗《孝子峰》,该书得到著名作家峻青、青年诗人张智及广大文友、工友的好评。部分诗作被英译后传播到海外,其中《鬼城》、《染》、《五月的挽歌》得到英国诗人约翰.米塞特的书信赞誉。2012年,组诗《远方的感动》被《山东文学》重磅推介,《诗与坦克》2017年被《世界诗人》推荐为:中国上榜好诗。】

【莱阳聚焦,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莱阳   天柱   翠屏山   狐仙   白狐   岳父   山东   锦囊   父亲   少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