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煤升气降”现象会持续吗

本报记者 吕红星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原煤生产较快增长,产量创历史新高,达45.0亿吨,比上年增长9.0%,增速加快4.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天然气消费量却在下降。近日,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

2023年“煤升气降”现象会持续吗?

电力不足、天然气价格高企是“煤升气降”主因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2022年“煤升气降”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不能说明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倒退,“双碳”的目标没有动摇也不可能动摇。

众所周知,在经历2021年多地限电、2022年夏季川渝电力吃紧及外部国际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之后,2022年市场对煤炭的倚重程度相对较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煤升气降”总体上体现出煤电机组在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的作用增大。

当前,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决定了以煤为核心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改变。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又存在不可预测性、不稳定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挑起能源安全的“大梁”。

在郭焦锋看来,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进一步增加,其发电量在全国总发电量的占比继续提升,但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不确定性、间歇性对各级电网的压力持续增大,促使煤电机组加大灵活性调节作用、增加电力用煤。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对本报记者表示,202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首次下降,直接原因是因疫情导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国内社会承受力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能源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改变了社会上发展和利用天然气的预期。

“2022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出现重大调整,气价大幅上涨且激烈波动,给用气企业带来不确定性预期,使得工业用气、燃气发电、化工用气同比增长放缓或出现负增长,导致202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降。”郭焦锋进一步表示。

刘满平认为,在能源市场消费结构中,天然气面临前有煤炭等化石能源“堵截”,后有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追兵”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是正常的。

2023年天然气消费谨慎乐观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必将作出相应调整。市场普遍预计,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将明显下降,煤炭消费的绝对量也将开始下行,而能源消费将转向以新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

2022年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的现象会在2023年持续下去吗?价格走势如何?

对此,刘满平表示,我国天然气市场20多年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政策的推动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但随着我国人口负增长以及国内生产率放缓等综合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速将放缓,在此背景下,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整个能源消费增长可能随之放缓。

对于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郭焦锋持乐观态度。在郭焦锋看来,随着全球天然气市场逐渐恢复至疫前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也将回升,同比出现增长。

近两年,由于国际天然气价格高涨,进口天然气成本高涨。众所周知,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更多的原因是俄乌冲突导致的风险溢价。随着这一风险溢价的逐步缓和,天然气价格逐步回归市场主导。

“对我国来说,进口天然气价格过高,主要指的是现货价格,而在我国进口市场中的现货占比并不高。在我国进口天然气定价体系中,管道气以及长协天然气价格是挂靠国际原油价格的,而不是根据市场供需定价的。”刘满平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现象   消费量   溢价   煤炭   天然气   消费结构   能源   目标   原因   电力   我国   价格   国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