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清末拍摄的杭州西湖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西湖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西湖一直以来是中国的一个著名景点,从宋代开始,苏轼就营建了苏堤。

清末,一些摄影家在杭州西湖周围拍摄了许多风景照片,有了这些照片,我们就能对比看看一百年来西湖的变化。100多年后,摄影师陈金波先生站在清末拍照的地方再拍一张照片,对比一下一百年的变化,能看到什么?曾经冰封的地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组照片带我们走过了一百年,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站在吴山顶俯瞰西湖。

从宏观上看,西湖的整体风格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湖岸的轮廓,远山起伏的曲线,雷峰塔、周晓颖等景观历历在目。一百年来,时代变化不大,但人们对西湖的保护是一致的。努力保护西湖的美丽是现在的人和他们的前辈之间的精神联系。当然,照片中肉眼可见的变化也很突出,那就是西湖西岸的白色墙砖已经长成高楼大厦,蜿蜒曲折的城墙已无处可寻。

站在金腰带桥上拍东北。

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带的风景基本相同,有金带桥、白堤、北蠡湖、西湖、宝石山、宝玉塔。细节上发生了变化:金腰带桥的石阶被平缓的柏油路取代;白堤更宽,树木更丰;原本光秃秃的宝石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景色更加美丽;宝塔屹立不动,见证了100多年的风云变幻。

断桥。

断桥,原名段家桥,因著名的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而平添了许多浪漫。从两张照片的对比来看,断桥已经完全改造了。1911年,桥面狭窄,桥身破旧,杂草丛生;1914年,政府重建了它;1921年,桥面改为平坡,并增加了6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拱片,长8.8米,宽8.6米,净距6.1米。1941年重建,形成这个规模。断桥已修百年,但其基本格局、基本位置、审美意境从未改变。

在西湖的船上拍摄雷峰塔。

100年后,湖还是那个湖,山还是那个山,塔也不是那个塔。“二卧轩”照相馆拍摄的雷峰塔建于宋代,此后多次重修。明朝嘉靖年间,发生了一场大火,塔檐等部分木结构被烧毁,只剩下砖砌的塔身。次年年久失修,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倒塌。

目击者朱孔阳写下了雷峰塔倒塌时的情景:“成群的鸟从塔里飞出来,围着它盘旋。几秒钟后,塔顶开始冒出灰色烟雾,有几英尺高。瞬间,塔的上半部分裂成两半,两边向外翻,向外翻了大约一秒钟,然后两半又合上,从塔顶向塔中心坍塌。一时间,黄雾迷天,雷音震。”我们现在看到的雷峰塔于2002年10月正式竣工。新塔有五层八面,增加了许多现代化设施,并恢复了“雷锋日落”的景观。

看西丽湖上的堤桥。

堤桥是苏堤从南到北的第四座桥,是俯瞰全湖的最佳地点之一。从照片上看,这座桥是一座半圆形的石拱桥,百年来结构变化不大,但周围的景观却不尽相同。不仅树木更加丰富,桥头的建筑也已拆除,尽显自然魅力。

大家觉得是清末的西湖美还是现在的西湖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清末   雷峰塔   苏堤   西湖   桥面   塔顶   断桥   千米   树木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