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韩走遍中国 ,青海篇之八海西州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 ,谢谢!

(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东部与海北和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相连,南部与果洛和玉树两个藏族自治州毗邻,西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部与甘肃省交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青海省辖自治州,自治州辖县级市2个,县3个。人口38万人,面积325785平方千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古为羌地,西晋属吐谷浑地,唐属吐蕃,明、清为蒙古族部落。1954年设立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85年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形主要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北、东部较高,中、西北部较低,地貌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及盐湖、碱滩等依次分布。主要河流有格尔木河、柴达木河、都兰河等,察尔汗盐湖为全国最大的盐湖。唐古拉山口是出入西藏的重要关隘。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有盐化工、石油化工、钾肥生产、采矿、机械等多种行业。牧业以养殖绵羊、牦牛、骆驼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青稞、油菜为主。海南州是通往西宁、新疆、西藏的交通要道,青藏铁路穿境而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拥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兰县热水墓地(唐)。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兰县塔温搭里哈遗址(青铜时代)。

海西州政府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程

2006年7月26日

西宁市→(420KM 56元)都兰县

早点2元,午餐8元,晚饭 6元,住西部宾馆 20元。

2006年7月27日

都兰县 早点3元,午餐5.5元,晚饭 6元,住西部宾馆 20元。

2006年7月28日

都兰县→(340KM 54元)德令哈市→(140KM 21元)乌兰县

早点 3元,午餐5.5元,晚饭 7元,住新世纪宾馆 16元。

2006年7月29日

乌兰县→(100KM 16元)天峻县

2007年5月15日、2008年5月17日,两次去西藏均由格尔木市进藏。

海西州首府 德令哈市中心花园

海西州游记

2006年7月26日上午在西宁市参观了省博物馆,下午1点准时出发去都兰县,车过倒淌河镇又折向西行,一片盛开的油菜花呈现在眼前,黄灿灿的一片金黄。再往前行,又变成了广袤的草原,绿茵如毯的草地上放牧着成群的牦牛和绵羊,还点缀着几顶牧民的帐蓬。我邻座的陕西小伙对这草原牧场风景赞不绝口,恨不得下车去回归自然。

当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是青海湖出现的时候,茫茫的草原边上一片蓝色的海,人们目不转睛、翘首相望。青海湖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面积4635平方千米,被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橡皮山四座高山环抱其中。司机很了解大家的心情,索性把车停在路边,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游客一饱眼福。青海湖的水清澈湛蓝,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美的雄浑,美的大气,我不禁发出“青海有大美”的赞叹。

班车接着沿着青海湖南岸跑了大约一个小时,开始翻越巍峨的橡皮山,它横亘在青海湖的西南部,接着都是山路,行至茶卡,又是一座盐湖,附近的草地沙化严重,植被稀疏。在这里我看到一支徒步旅行的队伍,大约有十人左右,他们打着旗子,意气风发,一往直前。2006年青藏铁路刚通车,暑假期间西藏游异常火爆,在青海我看到好几拨徒步和自行车旅游的队伍。从西宁至都兰行程420公里,班车行驶7个小时,一路上美景不断,心情愉悦,晚8点到达都兰县。

青海湖畔风光

都兰县

7月27日早8点半前往德令哈、格尔木的班车发车后就没车了,我得拍照盖戳,只得在都兰逗留一天。我沿着新华路、建设商业街、和平路、解放路都转了一圈,县城里楼房不高,县一中的五层楼和县政府的四层楼就算高大建筑了。

都兰县热水墓地是唐代的吐蕃墓群,共有封土300余座,是青海省境内面积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一处吐蕃贵族墓地。可以想象那个时期,吐蕃也处于兴旺时期。虽然热土墓地距县城20多公里,时间充裕,但昨天在省博物馆已经了解了它的内容,决定放弃参观。

即来之则安之,下午无所事事,就把衣服都给洗了。傍晚又在县城转了一圈,这里海拔据说有3400米,也算是去西藏前的又一次演练吧。

都兰县政府

德令哈市

7月28日早8点半出发,经茶卡前往德令哈市。真巧,班车上邻座是海西州民族语言工作办公室的才仁德布老师,正好把我对“可可西里”的疑问请教于他,这事在西藏篇里说过,可可西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被不负责任地说成是蒙古语“美丽的少女”之意,以讹传讹,流传甚广。才仁德布老师非常气愤地说:“既然承认可可西里是蒙古语,就应该尊重它的原意,应为‘青绿色的山岭’。”他很欣赏我认真的态度,还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

下午1点到达德令哈市,德令哈,蒙古语意为“广阔原野”,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虽是首府,也没形成规模,城区面积不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显得很空旷。下车就赶上刮风,浮尘笼罩着天空,能见度很低,完成圆梦任务后就前往乌兰县。

德令哈市广场


青海旅行日记 才仁德布老师的字写的很漂亮。

天峻县

7月29日中午从乌兰县前往天峻县,班车翻越3900多米的关角山,青藏铁路从这里经过,火车在山里绕行。由于海拔高,山上色彩单一,但山体呈破碎状,别有特色。班车上有两位广东女青年,刚从拉萨乘火车到德令哈,准备转车到天峻县去青海湖鸟岛。因青藏线刚开通,我迫切的想了解西藏的各类信息,就和她俩交谈了很多,她俩也希望我和她们一起去鸟岛。我的原则是自然保护区一般不去打扰,这次也不能破例,所以谢绝了她们的邀请。

乌兰县政府


乌兰县街景


天峻县政府


天峻县广场

格尔木市

2007年和2008年我两次来格尔木市都是为了去西藏,先从海拔较低的地方起步,逐渐适应高原气候,克服高原反应,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我圆满完成了西藏之旅。2007年乘坐的是N911次,2008年是7581次,时间差不多,从西宁早上发车晚上到格尔木市。一路上又见牦牛和草原,又见青海湖,还有荒山秃岭,印象深的是察尔汗盐湖一带,茫茫草原寸草不生。遗憾的是两次过盐桥都是黄昏时分,看不清楚,听游人说,盐桥就是铺在盐湖上的公路,人称“万丈盐桥”。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是个聚宝盆,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已成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格尔木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去西藏、新疆的交通枢纽,如今格尔木市已被评为优秀的旅游城市,火车站前矗立着铜奔马塑像。在青海省西北的沙漠中,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绿树、青草、花木,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都让人耳目一新。

格尔木市政府


格尔木市火车站


格尔木市铜奔马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通关文牒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

德令哈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市,人口7万人,面积27613平方千米,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蒙古语意为“广阔原野”,1958年设置德令哈县,1962年并入乌兰县,1988年由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市,人口12万人,面积123460平方千米,位于海西州的西南部。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因地处格尔木河,故名。1960年设立格尔木市,1965年撤市设县,1980年复设格尔木市。

乌兰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人口10万人,面积10784平方千米,位于海西州的东南部。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因境内有乌兰诺尔(即茶卡盐池)而得名。1959年设立乌兰县。

都兰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人口7万人,面积50000平方千米,位于海西州的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1931年设置都兰县,1952年成立都兰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复设都兰县。

天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万人,面积20000平方千米,位于海西州的东部。天峻因境处天峻山,故名。1954年由都兰县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设天峻县。

青海最后一个州走完了。

下一个是宁夏,跟着就是新疆。

宁夏较短,新疆较长。。。

接着还有香港、澳门。

想到快要结束,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   蒙古语   格尔木   西蒙   青海湖   乌兰县   都兰县   藏族   青海   自治州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